古代文人作品中的三峽之險

古代文人作品中的三峽之險

長江三峽自古便以雄奇秀麗的險峯峽谷、曲折湍急的江水險灘而聞名於世,號稱“峽谷天險”。綿亙近200公里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自然山水雄奇險峻、奇美多姿,吸引着歷代詩人墨客為之吟詠歌唱,為後世留下了不少佳篇名作。

李白的《上三峽》中寫道:“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寫航船經過黃牛峽的危險,讓人不由得愁白鬃發。與李白性相似的岑參,生性好奇又愛歷險,遊遍塞外奇景,但他到了三峽也只能頹然感慨:“雲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古代文人作品中的三峽之險

三峽山勢雄峻,上懸下陡,如斧削而成,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堪稱天下雄關,因而有“夔門天下雄”之稱。清代詩人何明禮有一首詩寫得至為貼切:“夔門通一線,怪石插流橫。峯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杜甫《夔州歌十絕句》也寫道,“白帝高為三峽鎮,夔州險過百牢關。”

白居易《初入峽有感》中有段寫道:“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崖間,闊峽容一葦。瞿塘呀直瀉,灩澦屹中峙,未夜黑巖昏,無風白浪起。”如此險峻的山勢,如此洶湧的江流,以至於白居易擔心自己會死在這裏,“長恐不才身,復作無名死。”

古代文人作品中的三峽之險

再看杜甫的《瞿塘兩崖》:

三峽傳何處,雙崖壯此門。

入天猶石色,穿水忽雲根。

猱玃鬚髯古,蛟龍窟宅尊。

羲和冬馭近,愁畏日車翻。

詩人看到兩岸山崖的陡峭壯觀,接天蔽日,以至於聯想到冬天時候太陽神羲和的太陽車飛得較低,擔心太陽車會被高聳的山崖撞翻。這種誇張中帶有神話成分想象,更加形象地描繪了三峽的高聳、陡峭與壯觀。

古代文人作品中的三峽之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19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文人作品中的三峽之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