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數智時代”,哪些核心能力是Z世代生存必備?

步入“數智時代”,哪些核心能力是Z世代生存必備?

如果人生是一場長跑,那麼教育是為了什麼?

從人生的終局回看,Z世代的年輕人在“數智時代”生存,究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在每一個學段,我們都在為進入下一個學段而努力,但是,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也僅僅是獨立生活的開始,每一個人離開校園後都需要經營自己的事業和生活。考上任何名校,也無法保證一個人的成功。

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每一個年輕人都必須看到人生的更遠處,重視培養“曠野”生存的能力,而每一位為人父母者也應該循着人生核心能力培養的思路,找到子女教育的準線。                                                          ——編者

每一年都有大學畢業生離開校園,成為社會新鮮人。當他們走上社會時,常會面臨諸多挑戰。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他們會不止一次面對同一個問題:我到底要走哪條路,選擇哪一根賽道?

每一代年輕人的選擇往往就是中國未來十多年、二十多年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主線。其實不論選擇哪一條路,步入“數智時代”,Z世代必須具備兩種能力:“體制”內生存能力和“曠野”生存能力。這也是每一個年輕人必須從學生時代都要開始關注的核心能力。

一個人同時在多領域達到專業水平,難不難?

每一個人進入職場,不論是民企、外企、政府機關或者非盈利機構,其實都是進入了一個體制。這個體制能夠為你創造很多機會。要知道,個人能夠創造的平台始終有限,但一個體制的觸角卻足夠多,構建的平台足夠大,提供給一個人的機會也會足夠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人需要具備的是體制內生存能力。

和那些一開始就在小企業打拼的職場人相比,年輕人一開始進入大機構,如熱門互聯網企業等,能獲得的鍛鍊機會相對比較多,能力成長會非常快。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這些體制完善的機構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幫助年輕人快速成長,但壞處是當一個人得到了足夠的能力鍛鍊之後,卻沒有很多機會去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這些成熟的機構往往又是一個消磨能力的地方。

同時,相對完善的體制之內生存的另一個特點是,身在其中,每一個人都只是一顆“螺絲釘”。所以這類地方需要的往往是專業化人才,而當一個人選擇了當“螺絲釘”,是沒有辦法決定整個“流水線”運轉速度的。

什麼是在“曠野”生存的能力?最簡單的例子:假如有一天你想自己創業,那麼你在“曠野”中振臂一呼,要能夠有人去響應你,有人願意跟你走,並且你還能繼續生存下去,這就是“曠野”生存能力。

在“曠野”中生存的能力和在體制中生存的能力非常不同。“曠野”中的你,其實是需要反專業化的,因為能在“曠野”生存下去的,絕不可能是隻有一項專業技能的人,而是需要通才、全才,或者簡言之,必須是一個“瑞士軍刀型”的人才,才更有可能在“曠野”中生存。

所謂“瑞士軍刀”,打開是一把小刀,同時還能做罐頭起子,裏面可能還有鋸子、指甲刀、指南針等各類“實用附件”。“瑞士軍刀型”的人才也不是那種好像哪裏都能用上,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萬金油”人才,而是他們的每一個功能都必須達到專業的水準。

這就意味着,在“曠野”中能生存下去的人才,在很多不同領域至少要達到專業水平。

這看上去似乎很難。確實,一個人同時在很多不同領域都達到頂尖水平是非常難,但是同時達到專業水平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難。在任何行業,只需要一定時間的實踐和積累,任何人都能進入專業階段。

在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越是這種在很多方面都具備專業水平的人就越能更好地生存,或更好地創新。

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賽道,聚焦三個匹配

但是,不論是“體制”內生存還是“曠野”生存,每個人首先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賽道。就個體而言,尋找最合適的賽道必須聚焦三個匹配:與個人興趣的匹配;與個人天分和才能或者擅長的匹配;與社會需求的匹配。

這三個匹配缺一不可。

人人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驅動力。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有興趣,能力跟不上,很可能也無法成功。比如,一個人的興趣是當歌星,但是卻五音不全,那麼他最好放棄這個選擇,或者一個人年紀漸長,卻突發奇想打算努力當體操冠軍拿奧運金牌,那也最好放棄。所以,興趣很重要,但是能力同樣要跟上。

在有興趣、能力的基礎上,每個人還需要關注自己的選擇與社會需求的匹配,比如一個人的興趣是打獵,也具備好獵手的能力,但是獵人早已不是一個職業,而且社會也沒有需求,那麼這最多也只能是一個業餘愛好。

每個人結合自己的興趣、才能和社會需求,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賽道,那麼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自己成功的概率。

其次,一個人要做好轉型的準備,並且要具備轉型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學會騰挪。“騰挪”是圍棋中的術語,指的是當一個人在局部處於劣勢時候也能反敗為勝的一種途徑。

在棋局中騰挪,首先要找到一個破局點。對於個人的發展,則是要找到自己的一個優勢,並且全面投入。每一個人在面臨劣勢時都有機會通過騰挪來找到破局點,這是因為,現實中的大多數競爭都是多維度的。

如果競爭只有一個維度,那破局點幾乎不存在。但現實中,比如商場競爭,不僅在於商品質量,還有價格競爭、附屬服務的競爭等。人的競爭同樣如此。找到自己的優勢,並且全面投入,就可能佔據先機。同時,我們還要相信,一個人的實力是可再生的。

“曠野”生存還需要強大的社交能力

當下的年輕人和上一代人成長的動力已經有了巨大的差異。不難發現,從60後、70後到80後,幾代人的成長曆程伴隨着國家的高速增長,對過去物質匱乏年代的記憶,使他們堅信“勤勞致富”,也比較在意自己的收入,且注重在這個過程中改善生活、擴大生活圈,感受成就感,並樂在其中。

但調查顯示,從90後開始,尤其是95後、00後的很多年輕人其實不太為生存而焦慮。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所做的這件事是否有意思。尤其是對於挑戰、對於加班,調查發現,年輕人的態度也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年輕人在職業生涯最初時,並不討厭加班,甚至會喜歡加班,因為此時,他們需要加班才能完成一個挑戰,並且在加班的過程中,他們確實能夠得到能力的提升。

但調查同樣發現,年輕人對重複繁瑣的工作非常反感。當他們感到自己已經無需通過加班來完成工作中的挑戰,卻被逼通過加班完成那些繁瑣重複的工作,而個人能力卻無法提升時,有很多年輕人會考慮走進“曠野”。而此時,他們要思考的就不僅是自己掌握某個具體的技能,還有是否具備在“曠野”中振臂一呼,別人能跟上,並且能夠共同生存下去的能力。

所謂在“曠野”中振臂一呼就能集中一個團隊的能力,究竟是怎樣一種能力?年輕人可以仔細想一想,自己遇到困難時,是否能一下子説出五個能夠給自己幫助人的名字。

社會科學家提出,生存在數智世界,每個人都必須學會區分弱聯繫和強聯繫。這兩者都有自己的意義所在。調查顯示,很多人就業、戀愛都是通過弱聯繫實現的。但當遭遇緊急情況時,強聯繫才有價值。有“曠野”生存能力的年輕人必須有一個志同道合、特別團結的團隊,其中所有人都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經歷。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團結的團隊,共同做一件事,在“曠野”中生存。

未來我們每一個人都處於不確定性中,可能很少有人進入一個行業就一輩子衣食無憂。所以當你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才是獨立生活剛剛開始,離具備應對社會的能力還相差甚遠。因此,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曠野”生存能力既是必需,也有獨特的條件。

學習“學習的能力”,一輩子都做知識的“遊牧民族”

我在大學教博弈論時經常會對學生説,要學會“從前往後看,從後往前推”。假如有很多場賽局,那就要一直窮究到最後一場賽局,找到那一場賽局的結果,再依次反推前面每一場賽局的最優策略。教育其實也一樣。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教育,很少看到更遠的最終賽局。他們往往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考試,考試的目的是為了升學,升學的目的是為了畢業,拿到文憑。那麼,然後呢?

然後,人生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你需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一份你感到有意思且又能獲得體面收入的工作;你需要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找到更好的平台,更適合自己的位置。你可能會成為一個領導者,也許是個創業者。你還要成家,找到真心相愛的人,懂得如何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你會有自己的孩子,到那時,你又要思考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可以想象,當你奮鬥一生到了人生暮年,要過自己的一百歲生日的時候,你的家人、朋友、學生、下屬,都過來祝賀,每個人會分享一段你的故事,講講你對他們的人生的影響——這個時候,你希望聽到人們怎麼評價你?

過一個充實、圓滿的人生才是終局,從終局倒推,哪些是最重要的技能呢?

你的終身學習能力很重要,要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能快速切換到新的領域。還有你的表達能力,要能把自己想幹的事情想清楚,也能讓別人聽得懂。你能説服別人、勸慰別人、激勵別人。你要有團隊合作精神。你能找準自己在團隊中的位置,做到理性、建設性。你要有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不懼怕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你要充滿愛心,樂於助人,世界會因你而更美好。

遺憾的是,學校裏並沒有教這些技能。

中小學教的刷題技巧,為的是讓學生考個好大學;大學教的是專業知識,為的是讓學生有一技傍身。

但考上大學,甚至是考上北清交復,也無法保證一個人一生的成功。很少有人畢業之後一直幹自己大學裏學的那個專業,即使是同一個專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大部分也不是從學校學的,而是在工作中摸索和積累的。

循着這樣的思路,我們就能發現,核心技能的教育,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健康的體魄很重要,所以運動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對美的感知能力很重要,尤其是產業界的“顏值革命”,能做出美好事物的企業,更容易收穫“審美紅利”。會讀書,也要會動手,這對男孩子的培養尤其重要,而且從學習天性來看,男孩子更適合“從幹中學”。知識面要廣,建立屬於自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要重視學習“學習的能力”,能做逐水草而居的知識的“遊牧民族”。

這樣看的話,在“數智時代”,真正的教育在與技能的“賽跑”中不能輸,我們必須看得長遠,從前往後看,再從後往前推,我們才能找到教育變革的主線。




  作者:何帆(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教授)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顧軍

  圖源:視覺中國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69 字。

轉載請註明: 步入“數智時代”,哪些核心能力是Z世代生存必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