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語文會導致中考的失利,初三學生需要知道,語文沒考好的四個原因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經典

語文會導致中考的失利,初三學生需要知道,語文沒考好的四個原因

中考語文是中考考試中的第一科,經常有考生因為種種原因導致語文這一科目沒有考好。中考語文,提高了漢語、國學的重視,也更加重視文言文、古詩詞、語言運用等方面的內容。可是事實告訴我們,現在的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上,最薄弱的三個環節就是閲讀、寫作、文言文。想必大家都懂木桶原理吧,若短板不補,怎能盛入更多的水呢?初三學生一定要引以為戒,多多分析語文沒考好的原因。

一、語文課堂學習效果差

如果上課沒有積極參與課堂,對於每一個問題沒有仔細思考,以致思路不活躍,掌握的知識不具體、不全面,不會舉一反三,思考問題所需時間很長,導致作文時間不充裕。平時做題應該多注意梳理答案是怎麼來的,作文立意是怎麼想到的。而不是背誦固定答案套路,記憶都有什麼樣的作文立意。

初三學生做閲讀的時候不要大意或者是抄答案,需要當作考試一樣來做,老師講評的時候一定要認真聽,這個部分非常重要,很多答題技巧都藴含其中,多多總結,有的時候準備一本筆記也是有必要的。還有新的題型:拓展題,此類題非常活,誰也不知道會考什麼,只能多讀書,多瞭解知識,才不至於到了“寫出‘四大名著’的作者”此類題目的時候卡殼了。

二、課外閲讀量過少

沒有課外閲讀,導致寫作文沒有素材,詞彙的積累也很少,語言沒有邏輯性,文章顯得十分雜亂,蒼白無力。對歷史與人文的理解也很少,對許多文章包括詩詞都不能理解,導致考試中的課外文言文失分不少,閲讀能力仍有待提高。

語文考題中的,“閲讀一篇短文,回答問題”更是考驗考生的閲讀理解能力,這不僅關乎閲讀理解的快慢,還關於準確性,一篇短篇文字,作者要表達的是什麼中心思想,讀不透,看不懂,或者“思維太跳躍”,理解的“太天馬行空”都會在考試中丟分。

三、缺乏生活體驗

語文博大精深,絕非一日之功。語文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着豐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生活經驗的積累,不僅能直接積累寫作素材,更能幫助情智的成長,利於瞭解他人,體察他人的感受,也就更能在語文學習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到位很多問題了。

四、語文學習需要自主

企圖靠語文老師講得好、講得深、講得透,學生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 因此,初三學生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這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初三學生需要培養好的語文習慣和良好的語感,掌握基本的應試思維和能力,進一步查缺補漏,完成作文素材的有效累積,熟練掌握議論文、散文、小説等體裁的閲讀技巧。初三學生需要將生活知識、課本知識、課外閲讀、作業、試卷應融會貫通。

提高語文成績絕對繞不開提高語文素養。如果沒有語文素養,一切答題技巧都是無用,流於表面,只能撞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