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學校又雙叒叕翻車,都是“在線”惹的禍?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經典

近日,一段來自江蘇某外國語學校招師招生説明會的視頻引發全網熱議。視頻中,一位自稱為該校“老師”的女士試圖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但由於發音不準被網友吐槽為 “塑料英語”,更有人直接留言質疑該外國語學校的教學水平。

雖然事後校方證實視頻中的女士並非英語老師,而是招生辦的招聘專員,但對於一個以“外國語”見長的學校來説,在品牌宣傳活動中出現如此“中式”的英語,不可謂不“打臉”。事實上,自疫情發生、大規模在線教育在全國開啓以來,此類型的“翻車”事故並不少見。本文特地盤點並分析了前段時間那些網課“翻車”的名場面,希望給予行業人士一些啓示。

那些日子,我們一起經歷的網課“翻車”現場

2020年伊始,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大中小學延遲開學。為助力“停課不停學”,不少教師“被迫”營業,成為“十八線男/女主播”。一開始由於不熟悉各種在線平台操作,不少老師都經歷了網課“翻車”事故。

名場面之一:一不小心開了“十級美顏”

一位來自山東省的男老師在使用某線上平台上課時開了美顏,結果把自己拍得“面若桃花,唇紅齒白”。家人忍不住提醒,這位老師還急了:“哎呀,在直播泥!全班同學都聽到囉!”

名場面之二:自己把自己靜音

一位政治老師上網課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靜音,結果學生們整節課觀看老師表演“默劇”。期間有其他老師嘗試打電話提醒,但這位老師上課太投入,沒有接聽電話。

名場面之三:反覆在“涉黃”邊緣試探

網課期間,生物老師和其他負責生理學科課程的老師的直播間經常被封,原因是上課內容“涉黃”。

名場面之四:用“臉”評講試題

有的老師一時無法適應線上教學,採取的一些“謎之操作”讓學生摸不着頭腦。例如有老師在講評試卷的時候,全程把攝像頭對準自己的臉,學生無法看到老師另外在試卷上做的講解。

名場面之五:“認認真真”給空氣上了一節課

有老師自顧自講完一節課,覺得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跟學生反饋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沒開課,學生並沒有進入直播室。

名場面之六:被直播室 “拒之門外”

受到網絡限制或者在線平台系統不穩定的影響,不少老師經常被“卡”出直播室,更有甚者,無法進入直播室。

除了由教師操作不當或者網絡因素引發的“翻車”事故,一些學生的不配合,也導致在線教學無法順利進行。

名場面之七:上課刷火箭,提問裝卡屏

對於一些上課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來説,網課最“新鮮好玩”的環節也許就是利用直播平台給老師刷禮物。一旦等到要回答老師提問的時候,他們就開始裝卡屏。更有學生為保持上課“專心致志”,特地製作了“秘密武器”。

名場面之八:上課、遊戲、吃飯通通“不誤”

也有部分學生在家裏上課吃吃喝喝、開小差,結果被老師發現。

在線教育,學校能力的一塊試金石

上文提到的各種網課“翻車”現場令人啼笑皆非。不管是教師對在線平台操作的不熟悉,還是學生上課的各種“偷懶”行為,都反映出教育系統對在線教育形式的不適應。

新學説認為,對於學校來説,以下三點尤其值得深思:

如何提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諸如忘開直播、不小心把自己靜音、用“臉”評講試題等現象,都表明教師缺乏對在線平台操作的經驗,反映了學校對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培養不足。

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涵蓋範圍很廣,不僅指教師對在線教學平台熟悉運用和其他技術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教師能夠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靈活開展教學的能力。教師依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方式,並引領學生改變學習方式。

如何讓教師的專業能力更禁得起考驗

開頭所提的江蘇某外國語學校招師招生説明會之所以能在行業內引起廣泛熱議,其中很大一個因素在於網絡的傳播性和放大性。如果該活動在線下進行,相信瞭解到相關情況的家長會較少。在線教育使得學校的教學水平和教師的專業能力暴露在大眾視野中。

在教學方面,線下課堂挪至線上,一方面由於在線教育的特殊性,課堂會被錄製以供學生反覆學習,因此教師的所言所行都被記錄在案;另一方面家長更多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過程會受到更加公開和全面的監督。

如何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層應急能力

此次在線教育的開展也極大考驗了管理層應急能力。新學説了解到,部分國際學校早在疫情導致全國延遲開學之前就發出停課通知,接着在春節期間便着手聯繫併購買在線教學平台以確保在線課程的順利開展。

另外這部分學校還注重與家長保持積極的溝通互動,同時組織線上教師培訓、革新授課形式等。這些行為有效減少了學校教學和其他方面發生“翻車”事故,也獲得更高的家長滿意度。

隨着學校陸續恢復開學,大規模的在線教育正式告一段落。本文對在線教育“翻車”事件進行盤點,旨在提醒學校在後疫情時代仍然應該積極維護這段時間在線教育取得的成果,並將在線教育作為一種有效的補充融入日常教學。這樣當危機事件再次來臨之時,學校可以做出更及時、更充分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