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泉:“雙一流”建設為地方高校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泰晤士高等教育於7月22日推出中國學科評級,同時,我們也積極邀請各位中國高校領軍人士就學科建設分享洞見。
深圳大學李清泉校長為《泰晤士高等教育》撰文指出,中國需要加大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方案對地方高校的開放度,以推動高等教育的均衡發展。
2015年啓動的“雙一流”建設方案,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大戰略,一家高校無論是否名列其中,都會受到該方案的重要影響。該方案引發了全國範圍內對“辦什麼樣的一流大學”、“如何辦一流大學”的大反思、大討論,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等理念深植全國高校。
方案加大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建設高校的資源投入力度,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總預算從2016年的約2300億增加到2018年的約3000億元,三年增長了三成。
自方案實施以來,以“雙一流”高校為主力軍的中國大學的科研競爭力在全球排名中所佔數量和比例逐年增加。比如,在2020 US New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清華大學的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3個學科超越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一眾高校,排名世界第一。
從整體來看,該方案以其準市場化競爭性配置的建設資金,驅動高校優化學科結構,培育重點學科,鼓勵優中選優、尖上拔尖,強化核心專長。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共同資助下,地方政府積極地對本地高等教育發展政策方案進行系統謀劃。
比方説,在“雙一流”啓動之初,北京市即擬投入百億元開展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計劃,廣東省計劃投入50億提升“高水平大學”競爭力,湖北省計劃每年投入10-20億推動全國百強大學建設。“雙一流”方案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發展、社會服務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
深圳大學雖然沒有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計劃,但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得到深圳市的大力支持,支持力度不低於國家“雙一流”方案,取得超過許多“雙一流”高校的建設效果。2012年深圳大學啓動高水平大學建設,確定了“10年綜合實力進入全國高校前50名”的建設目標。得益於廣東省和深圳市的支持,比如深圳市先後分兩期給予深圳大學專項經費投入,深圳大學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研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都取得顯著進步。
2019年,深圳大學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量、新增自主培育國家傑青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助數量、新獲批博士後流動站數量、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高水平論文數量等均居地方高校第一。不到三年的時間裏,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而深大的Nature Index 去年進步100多位。深圳大學在權威世界大學排行榜的國際排名每年進步近百位。
沒有地方政府的全方位支持,深圳大學難以跑出高校發展中的“深大速度”。因此,深圳大學也利用自身的人才與科研優勢反哺城市,形成良性互動的關係。深大充分利用地處“中國硅谷”核心的地理優勢,不僅與騰訊、中集、邁瑞醫療等頂尖企業建立密切的戰略合作關係,還初步形成了以大學為中心的創新生態圈。在深圳大學方圓5公里內的眾多創新型企業,比如騰訊、雷柏科技等,由於地緣、學緣和師承關係,其管理團隊或研發人員經常回到深大校園,共享實驗室,共建創新團隊,共研科技成果,共同開展專利申請和成果轉讓,提前“預訂”畢業生加盟公司。
此外,為了更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深圳大學與地方政府簽約成立綜合性、集約式科研轉化平台,構築起“1+13”的科研成果孵化平台,即“1”個深圳大學技術轉化中心和“13”個轉化平台。“13”個轉化平台是深圳大學與深圳市的10個區共建的科研成果孵化展示和轉化的集約平台,把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現實生產力。
雖然“雙一流”方案推動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但在建設過程中,高校資源投入差距客觀上有所拉大,特別是入選“雙一流”的部屬高校與中西部地區地方高校之間的差距。
比如,2013年教育部直屬高校開始公佈部門預算時,當時只有一所高校預算超100億元,但在此後短短7年時間中裏,超百億或者近百億預算的高校已達10所。許多地方高校的年度經費只有同樣學生規模的部屬高校年度經費的“零頭”。這個差距需要引起政府高度重視。
地方高校如何在既有格局下獲得更大發展空間,發揮自身的相對優勢,實現層次躍升、後來居上,是我一直關注的問題。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我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專門的建議。我認為,要加大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方案對地方高校的開放度,以全球視野、大國格局加快促進高等教育均衡發展。
對發展態勢良好,在具有權威性的第三方評價中持續表現良好,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高校,要儘可能納入新增建設範圍。
要強化中央對地方高校的財政支出責任,破解目前高校貧富差距拉大的“市場失靈”。對所有地方高校,中央財政按照一定的比例對地方財政投入進行補貼。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分擔比例或補貼比例可以有所區別,對中西部地區地方高校予以傾斜照顧。
本文作者:李清泉,深圳大學校長
來源: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