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因素和後天培養
在教育界,分明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孩子的所有表現都與遺傳有關。這也是一種迷信的説法,一些父母和教師為了推卸自己在教育中的失職,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遺傳上。其實,這是對孩子的發展和成長極為不負責的表現,如果孩子的所有能力和表現都是遺傳決定的,那麼,學校裏的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難道就不可能有成就了嗎?前面,我們已經表述過並非如此,所以,我們的教師和家長,首先要摒棄錯誤的不負責任的態度,真正認識到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對孩子的後天成長的重要性。
我們這裏提到的遺傳,並不指的是身體的遺傳,而我們此處説的也是大腦發育的遺傳問題。一些身體上有殘缺的孩子,他們在行為上也會受限,但他們的智力並沒有受到阻礙,受到影響的是身體的殘缺對他們心理的衝擊,他們的思想確實比那些身體健康強壯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偏差。所以,當一個孩子的身體有缺陷時,我們一定要讓他們認識到,這並不能對他們未來的智力產生影響,甚至還應該突破身體的不足,挖掘自身潛能,實現卓越人生,這一點,我們前面也講述過。
第一次,我在向大家陳述這一觀點時,被認為是無稽之談,認為缺乏科學證據。而我想説的是,這完全是我親身體驗所得,後來,這一結論也得到了廣泛的證實。而已經流傳了幾千年的遺傳學觀點被遺棄,因為這一觀點只不過是教育失職的藉口,在他們看來,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他的性格、善惡好壞還有未來的成就,都已經決定了,我們無需努力,其實,這才是真正的無稽之談。
其實,無論是“善”還是“惡”,都是特定環境的產物,是相對而言的,其隱藏的含義是,此人是為他人着想,還是隻為自己考慮。在孩子一開始來到這個世界時,他沒有接觸過不同環境,而一段時間後,他才會瞭解,也會根據自己受到的教育,形成自己的人生態度,而決定了最終的“善”與“惡”。
我們在研究人的智力的遺傳時,我們發現,興趣是影響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反感做某件事,他在這一方面就很難有成就,而如果一個人對某件事興趣十足,就很容易展現這一方面的才能,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來,興趣比遺傳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不過,我們也不可能否定人的遺傳對大腦結構的影響,只要人的大腦的缺點不足以影響人的正常的思維活動的運行,麼後天的努力就能改善和彌補。我們發現,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都並不是因為得益於遺傳因素,真正促使他們成功的,是因興趣而激發出的後天的努力。
即便是那些人才輩出的家庭,我們也不能認為這是遺傳的關係。在這樣的家庭裏,家裏的某位成員取得的成功給其他人帶來了鼓勵,正確的家庭教育的理念也讓後輩努力向前,着重培養自己的能力。比如,我們都知道,化學家利比格的父親是一家藥材店的老闆,雖然不能斷定遺傳的作用,但我們經過調查研究,這與利比格的成長環境有很大的影響,在其他孩子還對化學聞所未聞的時候,他已經掌握了很多的化學知識。再比如,音樂家莫扎特的父母也對音樂感興趣,但我們不可以説他的成就來自父母的遺傳。莫扎特從小就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下成長,而這樣一個好的早期教育,讓他成為了音樂天才。除了他之外,還有很多出色的人,都是因為興趣帶動他們付出努力,即便是後來遇到了挫折,他們也不會隨意退縮。
而當一個教師告訴學生,他在某個方面缺乏天賦所以學不好,無疑是對自己工作的不負責,他們認為這樣説自己可以輕鬆點,但對於孩子來説這就等於徹底的否定,這對於他們來説是一中巨大的打擊。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教師,童年時候這位老師也告訴我,我學不好數學,我一度也認為自己就是個數學白痴。
不過慶幸的是,有天,無意中我竟然自己演算出了一道特別難的數學題,這讓我喜出望外,從而徹底改變了我曾經的想法。我也開始喜歡上了學習這門課,事實證明,我並不是數學白痴,要知道,我後來成為了學校成績最好的學生。
闡述這些,我是想説一點,教師和家長認為的智力遺傳是毫無科學依據的,完全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