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在環保議題上為何雙標
此次日本決定要將福島核事故的核污染水排向海洋,雖然多國表達了強烈意見,但更多的人在質疑,西方一些一向以環保作為其重要訴求的國家,以及以環保鬥士的激進姿態出現的媒體、組織和個人,對此並沒有表達更多關切。有輿論認為,海洋對於地球和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是其他國家發生日本這樣的情況,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肯定會不依不饒,渲染到極點,這種反差凸顯出西方一些國家在環保這個重大的全球性問題上的雙重標準。
這種“雙標”背後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環境問題的政治化傾向。環保這樣一個關乎全人類福祉的重大議題,被一些國家變為一種以意識形態和同盟關係劃線的政治操作。它們以自身遠近親疏關係來界定環保標準,以自身利益為歸依來評判和看待環境問題。有同盟關係的,即便涉及重大是非也能網開一面,刻意地忽略其風險性。這樣的“政治化”操作,把環境問題變成可以隨時利用也可以隨時忽略的問題,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環境問題的工具化傾向。由於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有先發優勢,早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就經歷了轉型升級,其環境問題凸顯的關鍵期已經過去。在環保方面與很多正在經歷工業化和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及新興國家相比,明顯佔據更有利的位置。環境問題就成為它們用來控制和壓抑發展中國家合理發展訴求的一種工具。當整個世界還沒有充分理解環保的重要性時,西方國家在沒有環保壓力和訴求的條件下獲得了高速發展,他們依靠損害環境獲得了巨大利益,卻並沒有給予在同一個地球上的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國家以合理補償,他們對自身在歷史上所造成的環境破壞採取不承認、不客觀看待的態度,有意忽略自己已經獲得的巨大利益,不是支持發展中國家在環保的基礎和前提下獲得更好的發展,而是讓後發國家承擔不應由自己承擔的巨大成本代價。這種工具化環保議題的操作,變成了西方維持全球優勢的一種策略,而非為了促進人類共同福祉和地球美好未來努力。
日本一貫作為環境保護的“優等生”,卻在此次事件中公然逃避責任,並對中國橫加指責,這正是環保工具化的典型體現。美國在這方面也不遑多讓,《生物多樣性公約》《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等多個重要國際公約,美國都已簽署卻並沒有被批准。
環境問題涉及人類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是有很大合作空間的領域。如果各國能共同努力攜手合作,相信會產生很好的成果。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環境和資源消耗量遠低於發達國家。中國為環境保護所做的承擔及付出的努力,是為了人類共同的未來。這樣的真誠努力應該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環保不應該夾帶有任何抑制他人發展的意識形態因素,不應有偏見。拋棄政治化和工具化環保議題的“雙重標準”,是關係到人類未來的重要方面。(張頤武,作者是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