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存在價值不能僅靠“冷熱”評判

近日,某視頻博主發起了一個有關“全網最冷門專業”的挑戰,她自曝從浙江師範大學所學的甲骨文(研究方向)畢業後,有可能因導師今年退休,專業方向都沒了……該視頻引發了網友對冷門專業、小眾專業的熱議。(《濟南時報》 3月19日)

關注甲骨文的普通人本就不多,從事甲骨文專業學習、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而真正稱得上精通的專家學者則屬鳳毛麟角。高校裏的甲骨文研究方向因為一名老師退休就可能面臨專業“消失”的危險,正是該專業冷門、小眾的註腳。

其實有關專業熱門或冷門、小眾或大眾的討論,隔三差五就會成為輿論爭議的焦點。這一方面是因為全社會對教育越發重視,隨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回報率自然也會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問題,於是,那些回報高、就業好的便被捧成了熱門專業,反之則被列入冷門行列。專業冷熱的討論雖略顯功利,但其實也是全社會重視教育的反映,這樣的討論上熱搜,對所謂冷門專業不啻為變相“預熱”。

另一方面,確實是普通民眾對一些小眾專業缺乏接觸與足夠了解,認為學這些專業既沒辦法讓學生獲得高薪,也很難在短時內創造大量物質財富,存在價值不大。

甲骨文專業,以及也曾被網友列入冷門行列的哲學、邏輯學等專業,的確比較小眾,在崇尚功利主義的大環境下,也確實遭到了“冷遇”,但專業存在的價值顯然不能僅靠“冷熱”評判。如果“冷熱”成為專業價值的唯一標準,甚至決定着專業的生死存亡,那冷門專業消亡帶來的除了該領域研究、傳承的斷層,還將導致整個社會知識結構失衡。

在某種意義上,不少冷門專業就像是庸碌生活之外的“詩與遠方”,它們或許無法創造大量肉眼可見的物質財富,但沒有對精神領域的探索,人類文明的價值感就會降低。沒有這些冷門專業的學生、學者“坐冷板凳”,我們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發展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其實,小眾專業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大價值,冷門專業亦時刻有着衝上熱搜的潛質。儘管冷門專業出圈的難度相較而言大很多,但每一次出圈、引發討論,其實就是這些專業走入大眾視野的絕佳契機。讓更多冷門專業出圈、走熱,並非出於功利性考量,而是期待更多人關注、瞭解它們,甚至親自參與,成為冷門專業的學習者、參與者、研究者,讓專業價值更到更大發揮。

這有賴於小眾專業的“局內人”改變過往只顧“低頭做事”的做法,讓專業研究與社會產生更多聯繫、互動,通過有意思、有意義的科普等活動,給“局外人”種下興趣的種子。此外,相關管理部門也應加強對部分冷門專業的扶持力度,讓這些所謂的“無用之學”多點保持本真、減少焦慮的底氣,為小專業發揮大價值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如此,再冷門的專業終有走出寒冬,迎來春暖花開的一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5 字。

轉載請註明: 專業存在價值不能僅靠“冷熱”評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