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女皇帝想出一個判卷方法,實行之後,改變了數百年學子的命運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經典

大家好,我們的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歡樂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馬上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戰就要開始了,又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無聲戰爭,很多時候我們雖然説高考不是決定人生的重點,但是更多時候,我們不可否認的是,這場\"戰爭\"決定着我們今後的人際圈,和通往成功路途的長遠。為了讓這場考試的公平達到絕對性,我們也做出了很多的措施。不過你恐怕不知道,在高考乃至其他考試中,有一個習慣已經被我們使用了上千年。

在高考判卷的過程中,除了客觀題會由機器掃描之外,主觀題在判卷的時候,會由各個老師主持,而這份試卷在左邊會被密封線所遮擋,使得每個老師並不會得知試卷考生的任何信息,這樣避免了很大的主觀判卷。而這個方法在平時的校考中,我們也會經常見到。而起到關鍵作用的密封線,它的發明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的科舉制。

當時唐朝在剛剛實行科舉制的時候,密封線還沒有被提出使用,當時不僅考生的名字不會進行遮擋,就連考生信息這一方面都比現在詳細的多,考生在試卷上不僅要留自己的姓名,還要留自己老師的姓名,以及自己平常的成績和人生事蹟,並且都是要詳細的描寫介紹。很多官員在檢查試卷的時候,都會通過這一部分,來判斷考生的身份。所以權貴家族的後代,還是會比平常學子的優勢要大很多。

到了武則天時期,這位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為了能夠改變官員氛圍,提拔真正的寒門學子,預防官員在科舉中作弊,於是出於公平着想,她下令在科舉考試的時候,要將考生的信息遮擋,判官在考察試卷的時候,只能憑藉考生的文采作出判斷。不過這一方法在唐朝的使用年限卻很短暫,在武則天退位之後,沒過多久就隨着結束了。一直到宋朝的時候,才再次成型使用,在宋真宗時期,不僅考生的身份信息要被遮擋,就連考生的試卷都需要經過專員謄抄之後,才能進入判卷人的手中。

古人在書法造詣上,不少人都是自成一派者,有着自己獨特的書寫風格,謄抄試卷也是為了防止判卷官員,通過筆跡認出考生。雖然古代在任用官員方面,多少會受到權貴勢力的影響,但當時武則天留下來的這個方法,卻也真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在唐朝之後,數百年學子的命運,最起碼他們的仕途路,不再是白日做夢。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