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為何不允許士兵吃飽原因有四,最後一條最關鍵
自古以來,一國的強大,強大的軍事力量是決定性因素。只有兵強馬壯才能捍衞國家不被外來人侵略。才能保一國百姓安定,繼而經濟才會平穩發展。
所以,自古以來,都是先保障軍隊的需求,接下來才是百姓的口糧問題,也就是説,除非特殊情況,那部隊時最不缺糧食的地方。但是,自古軍隊卻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不能讓士兵吃飽飯,全部是人馬半飽。
原因有下面幾個因素。
1, 古代生產力底下,糧食產量不高,國家庫存也不夠,而軍隊人員數量龐大,若是全部給士兵吃飽的話,都是年輕的壯小夥敞開肚皮吃,軍隊負擔不起,所以要省着吃。
2,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來如果讓士兵吃飽的話,軍隊運送的糧食就要很多,不方便。二是糧草消耗太快,萬一補給不上,容易給士兵造成恐慌心理,被有心人利用,釀成大禍,這在歷史上不是沒有例子。充足的糧草才能給戰士心裏吃上一顆定心丸。
3, 最重要的一點是,人吃飽的話,就容易放鬆,懈怠,所謂飯飽神虛,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普通人吃飽也會犯困,更別説進行了大量運動的士兵了。而作戰時,他們要時刻保持警惕性。
4, 吃飽後,除了精神上會放鬆,身體上跑動起來也會十分不便,萬一飯後遇上開戰,會大大減少軍隊的作戰能力,拖慢士兵的動作。從而影響到個人的性命,甚至戰爭的成敗。
看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規矩都是有道理的,我們不能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把他們丟棄。飽暖思淫慾,謹記,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