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嶺高三學生正在職教城田徑場內參加高考體育測試。 視覺中國供圖(資料圖)
4月以來,國內36所雙一流高校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陸續發佈,在體育測試環節上,武漢大學今年取消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測試,至此,今年僅剩下國防科技大學的“強基計劃”體育測試仍把長跑作為測試項目。
去年是“強基計劃”推出的第一年,當參與“強基計劃”的36所高校全部將體育作為對考生的考察內容,並且其中多數高校還將體育測試賦予了“一票否決權”時,“強基計劃”的體育測試甚至被視為是體育未來可能會進入高考的風向標。不過,一年之後,隨着武漢大學在“強基計劃”招生時取消了體育測試的長跑項目(去年也只有武漢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的“強基計劃”體育測試測長跑),這讓人不免擔憂,“強基計劃”的體育測試是否會流於形式,失去其對督促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和探索體育進高考的意義。
雲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院院長王宗平教授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的項目裏面,可以稱得上對我們現在的學生具有挑戰性的項目只有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長跑和男生引體向上。就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長跑來説,如果“強基計劃”的36所高校只有國防科技大學因為是軍校而堅持對考生進行長跑測試,其他35所高校全部迴避了長跑,那麼這個現象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強基計劃”,即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是教育部從去年開始開展的一項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為了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目前,參與“強基計劃”的高校是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國內最頂尖的36所雙一流高校。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參與“強基計劃”的36所高校在招生時均需測試體育,雖然其中的大多數高校均提出了體育測試不合格或無故缺席體育測試的考生被取消錄取資格,但是縱觀這36所高校的“強基計劃”體育測試項目也不難發現,絕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測試內容非常簡單,包括身高體重指數、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仰卧起坐等。
既然加入“強基計劃”的36所高校都是雙一流大學,那麼,雙一流大學不應該首先也具有一流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一流的校園體育文化嗎?為什麼是除去軍校之外的35所高校集體向學生害怕測、不願測的長跑項目妥協呢?王宗平認為,“強基計劃”的36所高校是全國幾千所高校的領頭羊,在增強學生體質和響應國家文件、政策方面也應該起一個帶頭作用,而不是知難而退。
其實,學校體育的妥協在很多方面由來已久。正所謂,一方面是學生體質狀況令人擔憂,另一方面卻是各級學校上報的學生體質健康數據普遍亮眼;一方面是體育測試不合格不能畢業,另一方面卻是體育測試不合格的學生最終總能順利拿到畢業證……
就像“強基計劃”的36所高校也是在體育測試上紛紛選擇退讓一樣,不斷的妥協就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真實寫照。
但還是有一些辦法,是學校的體育部門、體育老師可以摸索的。
作為一名高校一線體育教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體育部教師李江華認為,要用體育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比如,舉辦班級內部所有學生都能參加的比賽以及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測試時,更加註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而非結果。
李江華表示,體育運動的最大魅力就是比賽,但是大多數普通學生離比賽很遠,因為精英化的學校體育比賽只屬於校隊、院隊的少數學生。李江華在對體育選項必修課裏嘗試舉辦了面向班級內所有學生都可參加的班級棒球聯賽,一個班的學生分成3個隊。從學生的反饋看,90%以上的學生都能堅持參加訓練和比賽,也有很高的積極性去真正瞭解和學習一項體育運動,進而養成運動習慣;並且學生之間也會相互鼓勵和帶動,形成運動氛圍。
另一個做法是對學生的體質測試加入過程性評價。李江華介紹,比如,讓每個學生完成每學期100公里的長跑並規定每公里的配速,聽起來這個數字似乎遙不可及,但把100公里分攤到16個教學周,每週也只有6公里左右。以學生每次跑兩到三公里計算,可以保證學生每週有兩到三次具有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養成運動習慣。李江華髮現,完成了一學期100公里長跑的學生,可能1000米、800米的測試成績沒有提高太多,但學生在長跑測試中的不良反應比例和對長跑厭倦、恐懼的程度明顯降低。
李江華認為,用體質測試不合格就不能畢業等看起來非常嚴厲的約束手段去撬動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效果可能並不是特別好。因為學校體育面對的種種妥協,學生也看得很清楚,他們知道,自己不大可能真的因為體質測試不合格就不能畢業。反倒是在保研、推優、留學等事關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上,體育成績好壞很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前程(比如,考研、推優、留學時會查看學生的體育成績),這時候,學生才會對體育課、體質測試、參加體育鍛煉更加重視。
2019年,中國海洋大學體育部原主任許冠忠教授曾在看到不少高校的自主招生體育測試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像走過場時,發表署名文章——教育部的文件是讓測體育,並沒有説是做體檢。如今, “強基計劃”的體育測試大有步自主招生的體育測試的後塵之勢。但這就是中國學校體育面對的一大窘境,沒有“指揮棒”不行,但“指揮棒”在實際執行時卻往往與初衷存在些偏差。
本報北京4月19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