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大帝即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如果按照歐洲的傳統,腓特烈二世從未被加冕為皇帝,是沒資格稱為大帝的,但是腓特烈二世的赫赫威名讓他比中世紀任何一位皇帝都出色,所以歐洲人公認腓特烈二世為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二世是普魯士王國的王子,父親是腓特烈·威廉,即腓特烈一世,當時的歐洲正從中世紀逐漸走出,國家之間進行着激烈的重組過程,而德意志(德國)在當時僅僅是個地名,上面有上千個大大小小的邦國。
為了生存下來,同時也有志於統一德意志,腓特烈一世在普魯士確立了類似古希臘城邦斯巴達的軍國主義傳統,即將國家的軍事發展放在首位,一切為戰爭服務,而腓特烈一世本人就是個軍工專家。
腓特烈二世出生的時候,腓特烈一世正在研究一種新型武器,他覺得這個兒子將來一定會是一代戰神。然而小時候的腓特烈二世卻是個生性文弱,優柔寡斷的人,他只關心音樂、藝術、文學,這讓老父親相當失望。
腓特烈二世18歲時候,腓特烈一世給他挑選了奧地利女公爵伊麗莎白為妻子,這有助於普魯士的發展,但腓特烈二世卻首次頂撞了父親,説:我喜歡的是英格蘭的公主阿梅里亞。腓特烈一世,震驚了,哎呀,你小子能耐了,皇室之家,沒有愛情,只有利益,這婚你必須結。
腓特烈二世為了逃婚,居然和好朋友卡特策劃逃往英格蘭,結果被父親逮個正着,腓特烈一世同樣用軍隊裏的方式來懲罰不爭氣的兒子——關禁閉,這一關就是一年多。最終腓特烈二世選擇妥協,不僅答應會迎娶伊麗莎白,還將用心鑽研軍事,將來把普魯士發揚光大。
老父親非常欣慰,1740年,腓特烈一世駕崩,28歲的腓特烈二世當上了普魯士的國王,這位歐洲大陸上的傳奇帝王從此登上了戰車,此後的40多年,整個歐洲都為之顫抖。
1740年,剛剛繼位的腓特烈二世發現了一個展示自己軍事才華的絕佳場所——西里西亞工業區。就在前一年,德意志另一個較強的邦國奧地利剛剛和土耳其大戰結束,急需要修整,腓特烈二世趁此機會,出兵西里西亞,腓特烈二世親自參與指揮,一舉奪取了西里西亞。
當時的西里西亞是中歐的紡織業中心,著名的工業區,這一地區的產值佔了普魯士的1/4,從此普魯士實力大增。隨後腓特烈二世又利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鞏固了戰果,將西里西亞的統治權牢牢地把握在了普魯士手中。
腓特烈二世最巔峯的戰爭就是“七年戰爭”,當時的新興大國英國正在崛起,有意打亂歐洲局勢,英國選中了普魯士作為盟友,但是英國人非常狡猾,他們只利用海軍在沿海地區製造麻煩,陸地上的硬仗都讓普魯士去打。
普魯士當時在大路上要單挑奧地利、法國、俄羅斯三個大國,當時的普魯士全國只有300多萬人,奧地利有1000多萬人,法國有近3000萬人,俄羅斯有2000多萬人,軍隊人數對比達到1:20,也就是一個普魯士人要打20個敵人。
對於普通人來説,可能直接就投了,然而腓特烈二世可是後來的腓特烈大帝啊,他怎麼能認輸呢?經過7年的大戰,腓特烈二世硬是將奧地利、法國、俄羅斯聯軍擊敗,不僅贏得了“大帝”的稱號,更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普魯士與英國、法國、奧地利、俄羅斯並列“歐洲五巨頭”。
1772年,腓特烈二世夥同奧地利、俄羅斯將面積巨大,但實力弱小的波蘭瓜分,普魯士拿到了波蘭最富庶的地區,從此他自稱為腓特烈大帝、普魯士之國王。
腓特烈二世晚年,還在爭戰不休,1778年,德意志邦國巴伐利亞發生王位繼承糾紛,普魯士和奧地利為了爭奪波西米亞而捲入了糾紛。
腓特烈二世帥軍由北向南進攻,他的弟弟亨利由西向東進攻,奧地利也派出軍隊和普魯士對峙,不過腓特烈二世沒有選擇和奧地利直接開戰,而是命人收穫佔領區的土豆,奧地利也沒把握打過普魯士,也在佔領區收穫土豆。
於是戰爭變成了搞笑的“土豆爭奪戰”,1779年,在法國,俄國的調停下,奧地利和普魯士罷戰言和,雙方都得了不少好處。狡猾的腓特烈二世以比利時獨立的代價換到了大部分巴伐利亞。
不久後,腓特烈二世在德意志地區組建了君主聯盟,自任聯盟老大,這為後來德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1786年8月17日,腓特烈二世在普魯士無憂宮中駕崩,享年74歲,這位征戰一生的人終於享受到了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