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起由作弊引發的烏龍命案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經典

大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綠營騎兵出現空缺,需要從步兵營中挑選一名精通騎射、武藝高強者補充。

武官推薦兩個人選——青州營步兵趙連城和蔡某。

參將舒泰暗中收受蔡某的賄賂,趙連城認為自己善於射箭,於是就不肯出錢行賄舒泰。

兩人射箭比賽中,趙連城五次射擊全部射中,而蔡某則五射四中。

參將舒泰有意刁難,於是下令重新比賽,這一次,趙連城五射四中,蔡某同樣是五射四中,兩人旗鼓相當,但參將舒泰卻宣佈最後結果,蔡某略勝一籌,趙連城被淘汰出局。

趙連城意識到是舒泰收受了賄賂,於是憤然折弓,暗中萌生了刺殺舒泰的念頭。

《庸庵筆記》、《清實錄》等史籍記錄了這次刺殺事件。

八月十七日凌晨時分,文武官員到廟中舉行祭祀儀式,拜祭龍神。

趙連城手持白刃前往廟宇祭所,當時天還沒亮,“黑夜中,雖有燈燭,眼光朦朧”。

趙連城一個小兵,沒見過太大的官員,他平素認為最大的官就是參將舒泰,因此認為位列中央者就是舒泰,於是“乃就首席一官,猛力刺之,應手而倒”,藉着燈光一看,不是舒泰,大叫:“殺錯了人!”

趙連城隨即去刺殺旁邊的舒泰,舒泰受重傷後快步逃離,躲過了一劫。舒泰部下衞兵被眼前場景嚇懵了,好一會兒才如夢方醒,揮刀“倉猝格鬥”,趙連城非等閒之輩,他愈戰愈勇,砍殺數人後奪門而出。

趙連城右手持刀,左手握弓,抵禦追趕他的兵丁,跑了一段路,他回頭彎弓搭箭,每一箭皆箭無虛發,又殺死了好幾個人,追兵不敢靠近。

趙連城跑到了東門,守門的士卒大聲呵斥他,被他揮刃斬殺,奪關而出。

趙連城跑出城外,遇到一個“驅驢負柴”打算進城的農夫,他又砍殺農夫,奪走了那頭毛驢,把柴禾推在地上,騎着驢繼續逃竄。毛驢到了水邊,死活不肯過橋。

趙連城情急之下,不辨道路,跑了好一會兒,發現又返回原路,從清晨到中午,水邊追殺者越聚越多,趙連城自知難以逃脱,於是束手就擒。官員審訊趙連城,他“瞠目直視”,只承認想要殺掉參將舒泰而已,官員迅速結案,將其處以極刑。

被趙連城誤殺的官員叫王汝訥,字子默,直隸永平府灤州(今屬河北唐山)人,咸豐十年(1860年)賜進士出身,初任工部主事,不久入值軍機處。

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工部郎中,後轉任湖廣道監察御史。

同治七年(1868年),王汝訥出任濟南府知府,兼職青州府知府,任內多有清廉的聲譽。

王汝訥雖然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崇尚節儉,處事低調,因此,他每次出行,從不帶着侍從耀武揚威。

王汝訥想不到的是,自己竟因低調處事,微服出行而惹禍上身,他受傷過重,不治身亡。

王汝訥意外遇刺身亡,令人想起他父親當年也有類似的詭異一幕。

當年,王汝訥的父親任職山東某地縣令,接了官印的當天夜間,滅掉燭火打算就寢。

當時,窗外“月明如晝,月光映射室中”,王父忽然發現——窗外有人手持白刃,“自屋檐飛下,破窗而入”。

王父在帳內看得清清楚楚,來人進入室內,四處摸索,這是要殺人的節奏啊!

老王“大駭”,情急之下,翻身躲藏在牀下。刺客摸到了牀邊,揮刃猛砍,連砍數刀,發覺無人,於是“破窗而去”。

後來,王父得知,刺客原來是要行刺前任縣令,自己所居之處正是前任縣令住宿的地方,仇家不知道前任縣令已經離任,險些誤殺了好人。

王父若躲避不及時,早成了刀下冤魂。

經歷此事之後,王父頗為心寒,第二天便向上司“告病棄官”,返回故里,可見這老王是個善於明哲保身之人。

短短數十年,老王之子小王卻沒有躲過“代人受刺”之劫。王汝訥遇刺身亡,人們唏噓不已,感到這似乎是冥冥之中註定難以逃脱的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