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志願軍入朝第一仗,南韓兵扔下美國顧問就跑,逃跑比打仗賣力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經典

志願軍入朝以後,何時、何地打響了抗美援朝第一槍?哪個部隊參戰?對手是誰?戰局如何?戰後美國人如何評價南韓兵的表現?
先認識一個地名:温井。
温井距離鴨綠江已不到200多公里,是位於清川江下游河谷的戰略要地。
韓軍第6師於24日佔領了温井,準備兵分兩路,向鴨綠江挺進。
第一路是南韓6師2團,向西北方向,經由兩水洞、北鎮,進抵鴨綠江;
第二路是南韓6師7團,直接向北,經由古場洞,進抵鴨綠江畔的楚山。
至於第二路6師7團的下場,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講過,如果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閲讀“榮華照當年”的另一篇文章《第一支到達鴨綠江,向中國境內開槍開炮的南韓部隊,驚動了中南海》。
今天講的是第一路,也就是6師2團的下場。
2團兵發温井,準備沿着兩水洞、北鎮一線,向鴨綠江進發。
行至兩水洞,南韓6師2團與志願軍118師相遇了,這也是中韓兩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的首次對決。
先説説志願軍118師,118師是四十軍左翼的先頭部隊,師長是一位年輕的軍官,名叫鄧嶽。鄧嶽12歲就參加了中國紅軍,在長征途中是個名副其實的“紅小鬼”。
長征途中,因年齡太小,身體還沒長成,他患病了。他的班長看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就給了他10塊大洋,讓他脱離部隊,找個地方治好病。可是小鄧嶽不幹。當他躺在路邊因為高燒縮成一團而抽搐不已的時候,陳賡發現了他。陳賡要把自己的戰馬讓給這個孩子,倔強的鄧嶽沒有騎馬,而是拉住了馬尾巴。一路下來,馬蹄濺起的泥水糊住了他的眼睛,他閉着眼睛迷迷糊糊地走完了艱難的長征路程。後來他歷任抗大一分校區隊長、幹部營營長、軍分區參謀長、八路軍的副團長,成為一名性格堅強、能征善戰的解放軍軍官。
鄧嶽率領的118師也是進入朝鮮後第一支向彭大將軍報道的部隊。當時彭大將軍孤身進入朝鮮後,與後面的電台車走散,與整個志願軍部隊失去了聯繫,好幾天的時間,前方、後方心急如焚,鄧嶽率領的118師第一個找到了彭德懷,彭德懷手裏有了兵,一下子就心裏有底了。
韓軍6師碰上這樣一位“老資格”的年輕師長,他們一路上耀武揚威、所向無敵的好日子就快結束了。
率先接敵的是118師354團。地點在兩水洞。
354團接到前衞4連的報告,説前面發現了敵軍,團部立即開會研究作戰方案。
當時形成了兩種作戰方案,一是把敵人迎頭頂住,這樣不但穩妥保險,而且可以保障後續部隊和指揮機關的安全,缺點是很可能打成擊潰戰和消耗戰,達不到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目的。二是把敵人放進來打,放進來一個營,紮起口袋,打成殲滅戰,但這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口袋扎不嚴,或者敵人後續部隊來援,有可能被敵人內部開花。
大多數人主張第二種方案,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作戰目標。
方案確定之後,354團告訴部隊,沒有命令不準開槍,把敵人放進來。
在志願軍偵察兵的回憶中,6師2團這支部隊驕傲自大:“他們既不下車搜索,也不開槍進行火力偵察,嘴裏嚼着口香糖,哼着流行曲,打鬧嬉戲如入無人之境。”
戰鬥打響,槍聲大作,炮火紛飛。
偵察連以機槍和擲彈筒的猛烈火力攻擊最前面的汽車,而迫擊炮炮手則以準確的火力擊毀了最後一輛汽車,將進入伏擊圈的韓軍前後公路堵死。
據説,這門準確擊中敵人最後一輛汽車的迫擊炮戰後被放進了軍事博物館裏。
前後堵死後,然後分割包圍,敵人30多輛汽車的車隊被切成3段,敵人兵力來不及展開,只有少數敵人慌忙跳下車,利用溝渠進行抵抗。
南韓兵開始時還以為又遇到了人民軍小股兵力的騷擾,想就地抵抗,可是馬上就感覺不對勁,這打法,這火力,這勇猛勁,顯然不像是人民軍做派。前後路都堵死,明擺着是不讓你有活路,是要你命的。
等南韓兵明白過來,已經大部分被殲,剩下的,紛紛潰散。
6師2團的官兵一面逃跑,一面不時回頭張望。眼看志願軍越追越近了,就開始扔東西,毯子、大衣、雜物……最後竟連子彈、槍支和美國顧問也扔了。
史載,這場戰鬥,志願軍118師354團一小時內共斃傷俘韓軍483人,美國顧問1人,繳獲火炮12門,汽車38輛,槍支163支。
而韓軍的唯一亮點就是,在志願軍紮起口袋打伏擊的情況下,居然還有400多人沿着山路跑回温井。“跑功”何等了得!
這場被稱為打響“抗美援朝第一槍”的“兩水洞戰鬥”,一下子給南韓兵種下了一種病,就是“恐中症”。這可不是我説的,此後,跑回温井的400多南韓兵成了宣揚志願軍戰鬥力的“活典型”。
在接下來的温井戰鬥中,守衞温井的南韓6師2團3100多名南韓兵,看到志願軍發起進攻,根本沒做什麼像樣的抵抗,最後逃到清川江的竟有2700多。
就是因為這一戰,美國一名作家這樣寫道:南韓士兵腦子裏根深蒂固的,是對中國士兵懷有的傳統恐懼心理。無論什麼原因,2團3100名官兵,其中2700名都逃到了清川江,這樣就有力的表明,他們逃跑要比打仗賣力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