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奔襲平滅後梁,一場被亡國危機生生逼出來的滅國之戰

大家好,我們的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歡樂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之中,王朝更替如同走馬燈般,滅國之戰更是此起彼伏,但你知道嗎?有這麼一次滅國之戰,勝利的一方竟是頂着亡國壓力進行的傾國之戰,像極了一場豪賭,贏了就一戰定山河,輸了就徹底身死國滅,這就是後唐奔襲斬首後梁之戰,整個戰局波瀾壯闊,過程更是令人驚心動魄。
後唐奔襲平滅後梁,一場被亡國危機生生逼出來的滅國之戰
後梁龍德三年(也就是後唐同光元年)八月,屯防在頓丘的梁軍大營之內突然炸開了鍋,右先鋒指揮使康延孝叛逃的消息在軍營裏頓時瀰漫開來,一時間軍將、士卒們議論紛紛,人人面帶憂色,在這兩軍對壘之際,主要將領叛逃敵方,對己方的士氣自然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
而面對星夜投奔而來的康延孝,後唐君臣們卻並沒有高興多久,因為康延孝的到來,雖然帶來了大量的後梁軍事機密,但真當後唐皇帝李存勖聽到這些軍事機密之後,他卻怎麼也笑不出來了。
除去康延孝對李存勖等人透露的後梁朝廷、軍將所存在的缺點、弊端之類信息,康延孝此番帶來了一個後梁即將展開的攻勢計劃,而正是這個計劃,讓後唐君臣頓時難以淡定了。
這是後梁王朝謀劃的一次軍事反擊計劃,在這個計劃之中梁軍將分四路攻擊後唐,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計劃,特點是操作性強,傷害性大,一旦實施便是傾國決戰,可以説是一個一勞永逸,以徹底滅唐為目標滅國行動。
第一路,攻其腹心:澤州刺史董璋攏合陝虢、澤潞數洲之地兵眾北上越過石會關,攻擊後唐的根本之地太原府。
第二路,除其枝葉:邠寧節度使霍彥威統領關、汝、洛越過黃河,經相、衞兩州,攻擊叛亂甫定的鎮、定藩鎮,動搖其根基。
第三路,拖住主力:段凝、杜晏球領後梁的五萬主力大軍拖住後唐的主力部隊,跟其對耗,主力之間的對決,誰先示弱撤退,誰就會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第四路,收復鄆州:王彥章、張漢傑統禁軍以攻鄆州,為了配合王彥章部,梁軍還決定挖開黃河,將氾濫的河水向東引去,直接衝殺鄆州附近的後唐軍隊,讓黃河北岸的後唐軍隊無法救援,只能眼睜睜看着後梁克復鄆州。
康延孝作為此番梁軍北征軍隊的右先鋒指揮使,其能夠參與梁軍的軍事決策,對梁軍與朝廷的動向、細節安排自然也是知之甚詳。
這個軍事計劃對後唐來説,雖然是個非常重要的絕密軍機,但也是一個令後唐君臣進退兩難的艱難選項。
因為,後唐如今的現狀,其實支撐得本已十分勉強,倘若後梁真的實施這樣大規模進攻,後唐現下恐怕還真是架招不住,這是一個無法佈置有效防禦的局面。
軍事方面:絕對的壓力山大
首先讓我們看看後唐當下所控制的地區:盧龍、鎮定、河東、河中、魏博這幾個地區,這幾個地方如今無一例免,全都出事了,作為一個正在與敵國鏖戰的國家,竟然沒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其面臨的窘迫可想而知。
後唐奔襲平滅後梁,一場被亡國危機生生逼出來的滅國之戰
盧龍之地面臨契丹的進犯:
北面崛起的契丹對新興後唐的數次進犯,嚴重威脅着盧龍地區的安全,使得後唐不得不派出重兵佈防該地,直接分散了後唐與後梁的決戰兵力。
鎮定之地正經歷着叛亂甫定的傷痛:
鎮州大將張文禮殺害依附後唐的趙王王鎔,舉兵叛亂降粱,在平叛鎮州之亂時,後唐方面遭到了重創,四員重量級的大將(史建瑭、閻寶、李嗣昭、李存進)死於此次平叛,特別是李嗣昭的陣亡,更是直接引發了河東之地的巨大動盪。
鎮定二州雖名義上屬於後唐,但性質和政治聯盟類似,當看到後唐對鎮州進行的征服性平叛,定州王處直感到了唇亡齒寒,不甘被徹底控制的王處直便着王鬱暗地招引契丹南下,企圖脱離後唐的控制,值此危機時刻,契丹軍隊南下河北之地,後唐也不得不立即分兵北上,與契丹在新城進行了一次交戰,此戰之後,後唐方面對北面的契丹更加顧忌。
契丹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不安定因素,時刻威脅着後唐的背後,因此河北之地的兵力一點也不敢削減,只能重兵防守,這也讓後唐跟後梁決戰時,兵力佈防方面,捉襟見肘。
河東之地頓時禍起肘腋:
隨着昭義節度使李嗣昭的陣亡,潞州軍府內因繼承問題最終和後唐鬧翻,李嗣昭的兒子們選擇倒向了後梁王朝,澤路之地,從打擊後梁的橋頭堡頓時成為了刺入後唐根本的一根毒刺。
潞州之地,熟悉五代史的人們自然知道其的重要性,此地對後梁來説是攻擊後唐的橋頭堡,而對後唐則是生死攸關的屏障,失去潞州的後唐,此刻已經陷入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河中之地,一個反覆無常的牆頭草:
河中之地是因朱友謙與梁帝之間的齷齪導致的反目背叛,作為新附後唐的河中,李存勖還真沒把握自己能夠完全掌控這個反覆無常之地,而河中府內持着首鼠兩端態度的人們也不在少數,因此河中之地此時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聯盟,不能徹底信任,其甚至會在要緊關頭成為一把更要後唐命的利刀。
魏博之地,半數已丟:
在與後梁鏖戰交鋒之後,後唐交出的成績十分黯淡,魏博之地,近半數丟失,而且段凝率領的大軍還在好整以暇地與其進行着對峙,至今並沒有任何能夠擊潰其的希望。
魏州之地是後唐李存勖登基之所,倘若魏博之地丟失,戰略上後唐將陷入極大的被動之中。
在當下後唐局面混亂的情況下,此時後梁攻擊計劃一旦實施,那局面恐怕將會是摧枯拉朽之勢,軍事壓力巨大的後唐如同強弩之末,只剩下最後一根壓垮其的稻草罷了。
唐末糧食主要產地分為:巴蜀、江南、河北、河南這幾個地方,而如今後唐佔據河北大部分,後梁佔據河南之地,看起來彷彿大家平分秋色,但其實兩者有着天壤之別。
首先,後唐與後梁持續作戰,但戰場大都在後唐疆域之內,戰火焚燹過後,除了城池破損之外,更多的是生民死亡,大批逃避戰火波及的流民遷徙他方,直接造成了大量土地荒廢,糧食產出底下,放眼看整個河北道南有後梁,北有契丹,在這個混亂戰場之上,怎麼可能會有持續的糧食產出,因此後唐的糧草經濟是個大問題。
後唐奔襲平滅後梁,一場被亡國危機生生逼出來的滅國之戰
而後梁方面相比來説,境內比較安寧,雖然有王室反叛發生,但都不成氣候,無傷根基,加之後梁的一些老成官員對農耕非常重視,因此糧草儲備對後梁來説不是問題,而洛陽、關中、宣武之地的糧草也正是後梁敢於組織大規模攻擊後唐的底氣。
國力之間的較量,拼的便是軍事和經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下後唐方面糧草短缺,而後梁方面糧草充實,如果打持久戰的話,後梁的主力拖垮後唐主力,恐怕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因此這個時期後唐的一些臣子們便紛紛向皇帝建議議和,拼不過,不如保存實力。
後唐耗不起,而此刻後梁又準備發動主動進攻,更是讓原本還想抱着通過跟後梁談判,來為自己生存空間緩一緩的後唐方面,徹底喪失了希望。
軍事抗不過,經濟又拖不起,後唐的未來彷彿如同一盤死棋,大戰將興,滅國在即。
但困獸猶鬥,後唐在仔細研究了後梁進攻計劃的時候,也發現了對方的一個漏洞,而這個漏洞在後唐看來,也正是翻盤的唯一希望。
那就是空虛的汴梁城。
王彥章帶領收復鄆州的軍隊是後梁的禁軍,為了能夠徹底解決後唐,後梁皇帝也壓上了全部兵力,因為東路進攻計劃有黃河水衝殺的預想,黃河一旦掘開,北面的後唐軍隊就無法救援,只能坐看後梁攻擊收復鄆州,因此此路軍的人數沒有太多,朝廷將全部禁軍給了王彥章讓其配合收復鄆州之地,而沒了禁軍防守的汴梁,就如同一個不設防的城市,充滿了危險和誘惑。
在亡國的壓力之下,後唐根本沒有絲毫猶豫,便立即抓住了這棵稻草,賭上一把,死裏求生。
這是一次傾國豪賭,贏了一戰定山河,輸了便只能接受身死國滅的結局。
看看當時後唐皇帝臨行前的悲壯訣別,就知道此番突襲的危險係數有多高了,後唐皇帝李存勖在臨出發前還在給自己的妻兒交代後事,大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覺。
十月初二,後唐軍隊數萬精鋭從楊劉渡河南進,急行一日後便到達鄆州,自此便拉開了斬首後梁之戰的序幕。
當王彥章得知後唐主力渡河而來的消息之後,其內心一定是相當震驚的,因為其知道自己軍隊的戰力到底如何,根本無法抵禦唐軍主力部隊,倉皇之際其選擇了堅守中都,而作為後梁最鋒利的矛,其忘記了,自己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盾,防守不是其的長項。
很快中都被攻克,梁軍東面的軍隊全軍覆沒,自此後唐軍隊進攻汴梁的道路之上,暢通無阻。
這裏面,我們有一點我們可以從地圖上看到,那就是頓丘的段凝主力距離汴梁更近,王彥章城破之際肯定發出了軍情信使,段凝的主力軍隊如果能及時趕回,這次斬首行動失敗的可能性極大。
還有一個一直被忽略的問題,那就是此刻,後梁軍隊的反攻計劃應該已經開始了,因為黃河被掘開了,滔滔的洪水奔騰而下,頓時淹沒了黃河南岸大部分地區。
段凝此刻已經掘開了黃河,李存勖等人之所以急急忙忙地攻擊後梁,就是為了爭取這個時間差。
可以推斷後唐軍隊過了黃河後不久,黃河便被掘開,此時黃河附近的後唐軍隊都已經被帶到了後梁境內,而後梁的軍隊卻被隔絕在了黃河北岸,而這個時間差肯定是康延孝所提供的信息,這個才是其貢獻出來的最大價值。
得到中都失陷消息的後梁朝廷,驚慌失措地派人召集段凝主力回援,而派出的信使只能無奈地看着面前無邊無際的滾滾黃水,無奈而絕望至極。
弄巧成拙,最終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後唐軍隊逼近,自己的主力軍隊卻被大水阻隔無法回援,此刻後梁皇帝朱友貞的心理陰影一定是遮天蔽日的。
後唐奔襲平滅後梁,一場被亡國危機生生逼出來的滅國之戰
本想着一戰滅亡後唐,到頭來竟然是一場荒唐,面對如今的這個無解的局面, 萬般無耐的後梁皇帝最後只能選擇殉國而亡,而後唐皇帝李存勖則憑藉着這次驚天豪賭,最終成功斬首後梁。
皇帝死了,後梁都城被佔領了,更狠的是後梁的王室成員因為奪位、造反、城破前被處死,沒人了,連扶植個能夠號召羣眾的傀儡都困難,這下可就糾結了,剩下的後梁將領們都很迷茫,沒有老闆的時代,接下來該為誰而奮鬥?總不能是自己吧。
現成不是有一個嗎?斬首後梁之後,如今的皇帝只剩下一個了,沒別的選擇,就是他了。後梁的軍將們在驚訝、憤怒、無奈之後,紛紛選擇了投降,整個後梁王朝的軍事力量全部解甲歸降,我想那時候的李存勖一定也在想,幸福真是來得太突然了呀!
後唐的滅國之災,轉眼竟成了滅梁興國之戰,歷史呈現給我們精彩至極的同時,也讓人不禁唏噓長嘆。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羅隱的這句詩,或許用來形容此戰中的後唐皇帝李存勖與後梁皇帝朱友貞,再恰當不過了。
歷史結局有時確實只在一念之間。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61 字。

轉載請註明: 後唐奔襲平滅後梁,一場被亡國危機生生逼出來的滅國之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