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北周為啥會被篡權?豬一樣的接班人,碰上了神一般的對手
我們常説“蒼蠅不叮沒縫的蛋”,楊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北周改名換姓,除了他自己確實厲害,北周君主自己作死也首要原因。
公元577年,一代雄主周武帝宇文邕吞併北齊,華夏北方再度統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短短三年之後,強盛一時的北周政權就人心渙散。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接班人—周宣帝宇文贇。
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宇文邕平時對宇文贇管的特別嚴格,一犯錯誤就暴揍,可惜並沒有培養出合格的太子。
公元578年宇文邕駕崩後,宇文贇馬上報復性反彈,與他的父親完全是兩個樣:
父親還沒下葬,宇文贇就迫不及待的縱情聲色。除了原配楊氏(也就是楊堅的女兒),他又立了四個皇后,開創了"一帝五後"的壯舉;
大量屠殺皇室宗親和重臣,包括北周皇室的頭號名將齊王宇文憲,還有同族宇文神舉、宇文孝伯,此外宇文亮、上大將軍王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獨孤熊、上開府儀同大將軍豆盧紹等朝廷核心。
屠戮無常,大設監控網。宇文贇為了不讓大臣提意見,頒佈了嚴苛到變態的《刑經聖制》,大量派遣密探監視羣臣,"小有過失,即加誅譴";
驕奢淫逸。宇文贇除了大量收羅美女充實後宮,就是沒日沒夜的觀看各種表演,朝廷大政,則放心的扔給了自己的心腹、內史中大夫鄭譯,以及拍馬屁高手的劉昉、顏之儀。
最讓人歎為觀止的是,宇文贇還把皇位傳給7歲的兒子宇文闡,自封"天元",好心安理得的享受生活。
就這樣,沒過一年,在宇文邕時期還政治清明的北周政權180度轉彎,變成了如下模樣:
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於終。
周宣帝越作死,他的岳父楊堅卻越來越當紅。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西魏/北周的開國功臣,位居上柱國、大司空,封爵隋國公。虎父無犬子,楊堅天生"相貌非常",據《隋書》記載:
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沈深嚴重。初入太學,雖至親暱不敢狎也。
也就是説,楊堅額頭有龍形,手上還有"王"字紋,且極有城府,不怒自威。
南陳後主陳叔寶見到楊堅的畫像後,被嚇得不敢正視;北周齊王宇文憲也曾經對周武帝説:
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
(普六茹,是楊家的鮮卑姓氏)
當然了,獨特相貌只是個由頭而已,楊堅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在於他突出的個人能力與影響力,在統治階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認可,這一點下文我們再談。
宇文贇雖然很混蛋,不過基本的政治敏鋭還是有的,鑑於自己的岳父很不簡單,多次想把他除掉。不過還沒下定決心,自己就因為過度沉迷聲色掛了。
公元580年,宇文贇突然病重,他召見親信鄭譯、顏之儀想要安排後事時,卻連話都説不出來。就這樣,北周政權突然面臨着權力真空,宇文贇的親信們會怎麼處理?
楊堅的機會來了。
出身於傳統貴族世家,楊堅不僅有見識、有格局,而且特別擅長搞人際關係,無論忠臣奸臣、皇室勳貴,都有他的老友,甚至包括了宇文贇的心腹。
宇文贇的頭號寵臣鄭譯,正是楊堅的老同學。而且這位老兄不僅僅善於溜鬚拍馬,水平還是有的,他曾私下當面誇楊堅"德高望重,天下歸心";在被周宣帝重用後,他多次維護自己的鐵哥們。這還不算,在他的影響下,其他寵臣也對楊堅則印象深刻。
所以,在這一刻,他身邊的親信們首先想到了楊堅:
昉見靜帝幼衝,以楊堅後父,有重名….謀迎堅輔政
於是劉昉、鄭譯就合夥邀請楊堅輔政,並且催他早點下決心:
公若為,速為之;不為,昉自為也。
"你要是再客氣,我可就自己上了啊!"
都這麼實誠了,楊堅如果再客氣那就太假了,於是他迫不及待的答應下來。當天,宇文贇駕崩,劉昉、鄭譯等人傳旨,命令楊堅"總知中外兵馬事",也就是掌握朝廷內外的軍事大權,其後被封為左大丞相。
莫名其妙的,楊堅突然掌握了北周的軍政大權。
此時,北周朝野內外的勢力按態度可以分為三系:
一是挺楊派。除了劉昉、鄭譯等人,還有皇族成員,如汝南公宇文神慶(宇文神舉的弟弟);鮮卑貴族,如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等;漢族權貴那就更多,如名將韋孝寬,隴西李氏,以及望族崔氏等等。
二可稱觀望派。面對令人"內外恐怖,人不自安"的宇文氏,朝野無不心生厭惡;但掌權的楊堅怎麼樣,誰也沒底,於是他們先不忙着站隊,看看情況再説。
最後就是反對者,主要是與統治者利益相關的皇族以及姻親。
楊堅果然非同凡響,他運籌帷幄,依靠李德林、高熲等人的幫助,多管齊下,迅速穩定了局面:
首先,剷除皇族,安撫權貴。對於待在各封地的諸侯王,楊堅決定下下手為強,他以將要送千金公主前往突厥和親為説由,命令趙、陳、越、代、滕五位諸侯王入朝,其後逐步以謀反等罪名,將他們悉數殺掉;
對於中立的其他貴族,楊堅則採取了收買的方式,甚至周皇室的姻親—神武公竇毅(李淵的岳父)也被他拉攏了過來。
其次,順應人心,去除弊政。廢除了令北周上下深惡痛絕的苛政,頒佈了寬厚的《刑書要制》;一改奢靡之風,以身作則,力行節儉,減輕民間負擔;順應民心,恢復漢姓。在公元554年,宇文泰強令早已漢化的各少數民族恢復舊姓;對於漢族權貴,也強行"賞賜"了鮮卑姓氏。580年12月,楊堅下令恢復漢姓,得到了朝野的歡迎。
第三,以武平亂,剷除武力反抗者。
楊堅掌權後,鎮守鄴城的相州總管尉遲迥馬上起兵。作為開國皇帝宇文泰的外甥,尉遲迥深受重用,他與弟弟共擁有精兵20多萬。在他起兵後,鄖州總管、外戚司馬消難和益州總管王謙也同時響應。
楊堅也不廢話,他派出了自己旗下的強力組合:名將韋孝寬掛帥,梁士彥、元諧、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楊素、李詢等一眾大佬親自動手,滿腹計謀、精明能幹的高熲隨軍督戰。
雙方在鄴城展開決戰,尉遲迥一方大敗,他本人也無奈自殺;其後司馬消難、王謙也隨即被蕩平。
所謂"槍桿子裏出政權",消除敢挑頭反抗的刺兒頭後,楊堅篡位的所有條件已經具備。次年二月,他改國號稱帝,大隋王朝建立。
楊堅登上大寶的過程,看似風淡雲輕,實際兇險萬分。周宣帝在位時,曾多次想把他除掉以絕後患;周宣帝臨死,楊堅順利掌權的經過則充滿戲劇;在與尉遲迥在鄴城交戰時,韋孝寬等人還差點翻船。
原因複雜多樣,用一句老話來概括: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