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除了學習喜歡做什麼?這個習慣很重要
近期,全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都整裝待發了,學子們翹首以待,期待着自己收到通知書時的神聖時刻。
他們之中,有一羣人承載着周圍人更大的期望,在六月屬於他們自己的舞台上大放光彩,這就是我們口中的學霸。學霸的養成之路十分漫長,在繁瑣的影響因素之中,家庭教育,無疑是最關鍵的。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境。那麼,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曾有一家媒體做過這樣的統計:他們分析了當年全國高考各地的68位文理科狀元,結論是他們的家庭教育方式出奇的一致。
我們可以説,在高考這場比賽中,天才的確存在,但更多的學霸修煉於優秀的家庭環境中。對比之後,我認為以下教育理念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1、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開卷有益”等警句無不提醒着我們閲讀的重要性。留心的話,不難發現,在很多高考狀元的經驗分享中,都會提到閲讀這一點。
從古典的中華文學到浪漫的西方文學,都是他們所涉獵的範圍。當然,學霸們養成閲讀的習慣也並非完全是依靠自己的自覺,更多的是受父母的薰陶。
家長們應該怎麼培養孩子對於閲讀的興趣呢?我認為,必須要從娃娃抓起。一開始,可以給孩子們講睡前故事,慢慢地,開始給孩子看一些圖畫較多的故事書,最後,讓孩子嘗試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好奇的東西越來越多,就可以在一步步的刺激下激發他閲讀的想法,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孩子閲讀的興趣。
2、尊重孩子,與他們平等的交流
這一點説起來很多家長都知道,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不僅僅只是在吃飯時讓孩子選擇,也不只是讓孩子自由選擇去哪裏玩,而是要從心底裏意識到你的孩子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後才是你的孩子。
所以遇事他會有自己的想法,他可能不理解你口中所説的危險。與你的觀點相沖突時,你應當心平氣和地把各方利益向孩子擺明,讓孩子自己選擇,即便看着孩子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只要不涉及他自己的人身安全,你都應當鼓勵他做出的選擇。
錯了,讓他學會承擔責任;對了,讓他學會權衡利弊,這遠比家長的訓斥責罵有效的多。
3、培養孩子遇事動腦筋思考的習慣
不少父母很都會跟孩子説“好好學習”,但是究竟什麼行為才稱得上是在學習呢?是完成老師的作業嗎?是咿咿呀呀的背書嗎?不完全是,學習應該是一個持續性的行為。
你在做飯,孩子在旁邊看着你學着做飯,這也是一種學習。新買的玩具,孩子把它拆開看看每一部分的結構,這也是一種學習。所以説,不要把學習侷限在做作業,看書這麼狹窄的範圍裏,應該抱着處處都能學習的心態。
所以,家長朋友們,遇事先不要急着給孩子一個結論,而是應該引導孩子去關注事情的各方面,讓他自己發掘問題,思考後做出自己的判斷。只有這樣,在處理一件件小事的積累中,孩子思考問題才能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入。
4、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律娃"先律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給孩子的影響最大。愛爾蘭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芝曾經説過“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通俗的説,孩子所需的知識並不是直接一下子猛灌進去,而只需要家長給孩子一個火苗,孩子自由地去發揮,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天地。
而這個火苗,就是父母高度自律的言行。
能培養出一個狀元,是不少家長們的期待。除了孩子自己的努力,家長們也需要做出全方位的努力,良好的習慣受益終生。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上面我所提到的幾點,相信只要認真執行,做“別人家的父母”,你也會擁有“別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