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似乎成為了高校畢業生的一個“固定出路”,去年的參加考研的人數足足有341萬,到了今年,考研大軍增長了將近30萬人,達到了377萬。
這樣龐大的考研人數,似乎也預示着,研究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什麼考研艱難,還是有很多人選擇考研呢?
考研並不是一條好走的路,為什麼考研人數每年都在增加?
考研的競爭比高考要激烈很多,高考的錄取率已經接近90%了,但是考研錄取率只有20%左右,在這樣強烈的對比下,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選擇考研呢?
原因一:本科專業一般,就業難
有些本科畢業生,選擇的學校和專業就業比較困難,覺得自己找工作很難,於是就把目光定在了考研上。
這類同學考研的目的性很強,就是為了提高學歷改變專業,並且有很大一部分同學都是出於這個原因。
原因二:不知道自己畢業後能做什麼,很迷茫
很多學生在大學期間沒做好職業規劃,於是畢業後很迷茫,本專業不想幹,別的工作又不知道做什麼,非常迷茫。
在這時候,考研就像是一個延長自己上學時間的機會,選擇考研還能逃避兩年就業問題。
原因三:第一次考研失敗或者是在職考研人
考研人員的組成也包括二戰和在職人員,有些人是因為覺得第一次失敗了不甘心,選擇二戰。
不管是什麼原因,考研人數是每年都在上升的,並且考研有一個和高考全然不同的地方,高考是學霸就能的高分,考研則是二三本的學生的高分的佔比更多。
二三本學生成為考研“黑馬”,闖出了一片天地,別瞧不起三本生
最近考研複試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這時候主考官就能發現,參與複試的學生成績好的不乏二本和三本的考生,並且他們成績往往比某些高校生還高。
考研考驗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基礎,這次考驗是針對學生的自制力和學習能力,如果不能吃苦堅持下來,那麼必然連岸邊的影子都摸不到。
原本以為,考研的學生也都是學霸佔據榜首,結果恰恰相反,二三本的同學經常佔據前幾名的位置。
浙江大學的系主任鄭強教授曾經説過,每年考研成績裏面的前三名都是二本三本的學生,他們往往比高校生更容易逆襲。
鄭強教授的話點出了關鍵,其實考研和學生的出身關係不太大,也有很多考生用自己的實力和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考研和本科院校沒太大關係,人們在知道考研生是二本三本的學生時,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鏡看人,每個人多有無限可能。
為什麼二三本學生名列前茅?努力真的能被看見
二三本學生經常在考研這場戰爭中名列前茅,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二三本的學生知道自己和高校生存存在差距,所以在備考的時候就會付出一百二十分的努力。
原本和高校生差的這一點點,就在每天的努力上追趕了上來,於是二三本學生就變成了成績更高的考生。
其實有很多超級學霸是被保研了的。很多高校會給自己學校的學生留出更多免推資格,這些頂尖的學生都被保研了,所以在考試中沒有這些人競爭的身影,二本生逆襲更容易。
二三本學生目標明確,信念感更強。本來很多二本生就是因為本科院校學校不夠好,才選擇通過考研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正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才會努力。
研究生大量擴招,會降低學歷含金量嗎?
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研究生人數增加了很多,為了解決就業和研究生上岸難的問題,不少高校都開始大幅度擴招。
考研人數變多,上岸的人數也變多了,不少人開始懷疑,這樣一來,研究生學歷的含金量是不是降低了。
其實不會。去年研究生錄取人數達到 了111.4萬人,看似很多,其實我國的研究生才能還是控制在可控範圍內的。
如今本科生人數越來越多,但是研究生人數卻一直在可控制範圍內,大家不必擔心研究生學歷含金量的問題。
相比起學歷,還是更建議大家把目光放在個人能力上,因為學歷並不能代表一切。找工作的時候,學歷是敲門磚,那麼個人能力就是決定你是否能留在心儀單位的“定海神針”。
只有學習能力強、個人能力優質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機會,二三本學生成功逆襲考研就是其中一個證明。
總結:最終考研考驗的還是一個人的毅力和自制力,在學習路上毫不鬆懈,堅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才有可能取得最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