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如何背的輕?關於户外裝備輕量化的一些知識

這裏不談輕量化的裝備,只是用現有的東西作取捨變化,少數建議只男性適用。
登山如何背的輕?關於户外裝備輕量化的一些知識

其實覺得輕量的原則不過是降低對登山的舒適度,挑戰自己接受的層度。在最簡單的生活模式下保持徒步的愉悦跟聊天、不會累到無法溝通及欣賞美景。

上圖是帳內空間狹小的便宜輕量金字塔帳,擠兩個人。無攜帶地布,露宿袋、黑色塑料袋剪開鋪地。爐頭、水袋、1.5L礦泉水瓶各一,也是三人共用分享。我想,共用就是自組隊可以慢慢開始嘗試,最簡單粗暴的輕量概念吧。或許常常是因為大家不熟,不想麻煩別人,所以才每個人都帶爐頭、濾水器、外傷藥品(個人藥品、補劑除外)等等。但如今真空包裝、乾燥食品當道,煮飯的定義已經是加熱;煮水的定義已經是暖身而不是殺菌過濾,氣罐的用量減少、煮飯的時間劇減,就用不着活在舊有的登山模式裏吧。可以爐頭、濾水器、氣罐共用。但若是自組隊仍是有些許的互不信任、怕非自願性獨攀、以及打死不撤退,每個人身上裝備足以獨攀,仍舊是一個趨勢吧。如,個人輕量爐具:鈦杯+酒精爐的盛行,就是最好的證明。

衣物

登山如何背的輕?關於户外裝備輕量化的一些知識

不穿底層衣,春秋時天氣冷就直接穿抓絨作底層,唯一的底層就當備用。底層衣的功能只是用來排汗,保暖程度跟中層天差地遠,反正天冷的時候也不需要排汗,只穿中層即可。

善用緊身褲,冷了穿上衝鋒褲。例如摸早黑時,緊身褲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又輕體積也小,當備用褲簡直完美,備用內褲也可不用帶了。只要不是在稜線上,行進間穿緊身褲也不會太冷。進一步來説,夏天甚至也只可以穿短褲,如果有冷了就可以繼續走的隊友。不過緊身褲搭配衝鋒褲的組合,最大的優點還是輕跟便宜。

承上,底層與中層不同時穿,不帶備用底層、備用中層。(前提是:揹包裏永遠有打好防水的睡袋以及中層大部分時間不穿,行進只穿衝鋒衣跟底層)

秋季時,如果天數短、天氣好、腳程快不用摸黑冷颼颼,厚厚防水的保暖手套帶一隻非慣用手的就好,另一支帶3M手套備用。為了安全,拉繩過地形,天氣冷我還是喜歡赤手。輕薄、不防水的手套功能不多,天氣很熱不舒服,下雨或天氣很冷只比赤手好一點。棉手套便宜但很會吸水,也不佳。以前很不在意形象的時候,天氣乾冷的話我直接拿備用襪套在手上走路。

另外,比起穿一件、帶一件底層,我認為帶兩件中層有更多功能,一件抓絨一件羽絨;比起登山褲、備用褲、衝鋒褲的組合,穿緊身褲配短褲、備用緊身褲、衝鋒褲的組合變化更多。

食物

餐跟午餐份量儘量少吃讓人沒胃口、又重的甜麪包,鹽糖對於抽筋沒有顯著幫助,又甜的讓人想喝水,還是帶包鹽比較實在吧。

吃好油,如橄欖油,輕量且健康。用瓶裝頗方便。油炒青菜、油煎香腸都不錯。雞蛋也是好的油脂來源但太重。以往長天數的行程,越接近尾聲,身體對油脂的需要日益增加,恨不得趕緊下山去吃肉。堅果較為便宜的來源是多大份量、大罐的包裝。但無調味的堅果在寒冷的天氣行進時吃,對我來説很不順口,且很乾需要配水吃。寒冷的天氣我習慣在營地灌大量熱水下肚,行進間就不用帶熱水瓶補充,渴了冷水小口小口喝即可。因此,下次特意帶保温瓶裝茶水,配撒鹽的原味堅果,或許是補充油脂、熱量的好辦法。

三大(揹包、睡袋、帳篷)

用小一點容量的揹包,裝不下就適當地外掛。例如面、乾燥飯這種有包裝不怕弄濕的可以塞到帳篷帶裏面外掛。大部分的天氣情況下,塞不下的衣服如雨衣就綁在腰上。不過這樣很醜。

登山如何背的輕?關於户外裝備輕量化的一些知識

試試看羽絨被吧! 傳統睡袋背部的羽絨被壓扁無法發揮保暖功能,女生、骨架小的男生就算買S號M號也還是用不到睡袋內部的大空間。羽絨被用綁帶/彈力繩綁好背部之後,仍舊可以享有完整的包覆性。另外,睡袋除了要在意fp、重量之外,蓬鬆度又會直接影響體積,低蓬鬆的睡袋又得需要更大的包包空間,更大升數,更多的重量,惡性循環。 

登山如何背的輕?關於户外裝備輕量化的一些知識

氣罐

氣罐不要多帶。濾水器如今非常普及,大部分人的腸胃能力不需要濾完後再煮開。以普通的爐頭性能來算,一人一天早晚兩餐的瓦斯量22.5~25克,約可以煮開1500ml的水。再者,以筆者怕燙的狀況來説,早餐沖泡包的熱水不用煮開,水濾過已經足夠乾淨,也比較可以快速吹涼下肚。氣罐要是全隊都少帶,走大眾化路線就厚臉皮跟下山的山友要。想必山友會很樂意減少下山揹包的重量。

其他

揹包罩無用論。大雨沒用,小雨揹包打防水就防的住;有句流傳已久的説法是可以防止高貴的大背被割傷,堅固的大背不可能損傷。唯一的功能是當地布保持揹包乾淨以及防止外掛的東西被勾到,不過新手揹包都用超大的,根本不會有外掛的需求,還是趕緊把揹包罩丟掉好好研究打防水吧。此外,只用一個大塑料袋打防水缺點也是很多,拿較底層的東西時打包就要重新來一次。買幾個不同大小的衣物壓縮袋/防水袋來分類物品,才會累積打包的經驗值,體力不好建議是不要買標榜很多分層的笨重大揹包來省事,就算揹包有很多分層,還是得每層都打防水,依舊費時。

用礦泉水瓶喝水,儘量不忽略環保環境的因素,一趟行程最多用兩瓶,下山時也幫忙撿一些垃圾。有人會説水壺可以裝熱水當暖寶寶,同樣鴨嘴獸水袋(30g)也可做到。若是不缺水的行程,不太需要超大容量的容器來準備背行進水以及營地取水用。人又不是牛,營地取水時,早晚餐+行進水頂多2~2.5L,若行程是想煮甜湯、茶在用完晚餐之後享用,頂多就是2L水袋(30g)+中瓶的塑料瓶*1。

熱水瓶兩個人帶一罐就好了。前一晚裝的熱水早上肯定還是燙的,路上要喝拿隊友帶的涼水來對開即可。每每看到夏天爬山隊友拿出超重的保温瓶,倒出來的水還要吹涼,就覺得既浪費煮水的氣罐又增加重量。不流汗不需大量喝水才選擇不用保温瓶。

登山如何背的輕?關於户外裝備輕量化的一些知識

小結

以上多帶的東西,大部分不能增加行程的舒適度,而是增加新手沒有的安全感,好像多帶就會比較安全。但事實上增加的是,過危險地形的風險。另外,一個隊伍裏,有沒有觀念全無的新手?有沒有久未上山,又自負又隱瞞病情傷勢的老手?都是領隊要納入行程規劃的風險,行程排得太趕,隊員有突發狀況,全部宿營地、水源計劃重新洗牌等等,最簡單兩項,一、領隊不要讓不常上山的隊員背重,即便他強調他體能有多強,以免又各種好累、腿抽筋、腳扭到。二、即使是夏天,天比較早亮,最晚在天完全亮時就要全部整理好出發,拖拖拉拉只會導致在中午突發下雨時拆隊,增加非常多不值得的風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8 字。

轉載請註明: 登山如何背的輕?關於户外裝備輕量化的一些知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