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喬建珍:用心用情在巴西做雙語教育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2019年11月,喬建珍獲頒巴西尼泰羅伊市榮譽市民稱號。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10月2日電 據南美僑報網報道,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73年,也是巴西里約熱內盧市第一次迎來市議會立法通過的“中文日”。作為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2022年“孔子學院院長紀念獎章”的獲得者和里約市“中文日”的推動者之一,巴西弗魯米嫩塞聯邦大學(UFF)孔子課堂負責人喬建珍頗有感慨。十年來,深耕在中巴文化交流第一線的她將經驗總結為8個字:百年樹人,教育減貧。

  語言基礎贏來的“緣分”

  喬建珍在大學時期主修英語,1987年被選派至東北師範大學上古史研究所學習亞述學。彼時,上古史研究所隔壁的對外漢語教研室令她結識了這個在當時算是“冷門”的專業。

  1999年,河北省計劃與巴西建立友好省州,需要培養葡萄牙語人才,喬建珍被選拔進入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葡語,後又於2000年前往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進修。

  正如喬建珍所説,“一點點語言基礎,緣分就來了”。2008年,河北精英教育集團(現河北傳媒學院)開始與巴西利亞大學合作創建孔子學院,喬建珍不僅參與了該集團推出的漢語教材——《精英漢語》的翻譯,還受邀出任孔院的中方負責人。雖然最後未能成行,但在2010年河北大學與里約熱內盧天主教大學合作建設孔子學院時,喬建珍受邀出任孔院中方院長。

  貧困孩子因學中文而改變命運

  在這十年間,除了出任孔院中方院長、孔子課堂負責人,喬建珍還推動母校河北師範大學與里約熱內盧州政府合作共建了里約葡中雙語高中,並將其納入了巴西的公立教育體制。為此,喬建珍自2013年開始參與選校址、看圖紙、下工地、聘教師、設課程、找生源,親歷雙語高中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2014年9月揭牌以來,雙語高中僅用8年時間便成為巴西基礎教育的知名“品牌”,2021年在巴西教育部的年度評估中一舉成為里約州基礎教育教學發展指數排名第一的中學。

  雙語高中面向當地的貧民社區招生,改變了許多貧苦孩子和家庭的命運。當時在中國國家漢辦的支持下,學校組織“巴西中學生足球夏令營”和巴西“漢語橋”中學生獲獎選手赴華交流,激勵學生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責任心,讓他們走出貧民窟走向世界,並通過後續的“中文俱樂部”項目為一些學生提供了工作崗位。

  “國際中文教育真的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減貧”,最令喬建珍自豪的是,許多從雙語高中畢業的貧困學生後來進入大學繼續進修,改變了自身命運,他們對中國和中國老師也有了一份特殊情感。

  讓中文教育在巴西紮根

  帶着對國際中文教育的熱忱和“百年樹人”的堅守,喬建珍多次獲得中、巴兩方頒發的獎項。除了剛剛獲頒的“孔子學院院長紀念獎章”,她還曾在2014年獲得了由巴西勞工部授予的“巴西五一勞動獎章”,是史上首次得到該獎項的中國人。此外,她連續四年獲得里約市議會年度立法表彰,並榮膺巴西尼泰羅伊市榮譽市民、里約市榮譽市民稱號。

  同時,為了讓中文和中國文化更好被巴西人接納,喬建珍在世界語學者夫婦赫爾德和瑪麗亞·阿梅里亞的協助下推動里約市議會立法增設“中文日”。她的這一想法得到了議員雷蒙特·奧托尼的支持,並由其做出提案。經過長期努力,今年3月31日,里約市市長簽署了議會通過的這一法案,將每年9月28日設立為“中文日”,並作為里約市的官方節日寫入日曆。

  這讓喬建珍對中文教育在巴西的“本土化”抱有更高的期待:培養當地教師、編制更貼合的教材、使用本土化教育方法,實現國際中文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避免“水土不服”現象,喬建珍希望藉由民間人士和學術組織的力量來推動中巴文化、教育的交流。

  如今,喬建珍仍在全力推進面向中、小學乃至幼兒園的里約市中文俱樂部項目,在將中文教育覆蓋至低年齡段學生的同時,為雙語學校的畢業生帶來就業機會,助力巴西解決“教育貧困”問題。滿案簿書雙睡眼,畢生事業一教鞭,對於喬建珍而言,教育是恆久的事業。“教育百年樹人,短期內看不到什麼,但堅持做你能感覺到它的作用。”喬建珍説。(文/段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