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究竟是有多恨景泰帝呢?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漠北草原上的北元餘部瓦剌部的太師也先揮師南下,直逼北方重鎮大同,邊關告急,京師危急!
年輕的明英宗朱祁鎮也想做一回武功皇帝,像其皇曾祖朱棣一樣橫掃漠北,於是,他在大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決定御駕親征,結果在“土木堡之變”中,明軍被瓦剌擊潰,明英宗也被擒獲。
明朝的皇帝被俘,消息傳回京城,朝野震動,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
在兵部侍郎于謙的堅持下,將英宗走前留下監國的異母弟郕王朱祁鈺推舉為皇帝,並遙尊被俘的明英宗為太上皇,以杜絕也先挾英宗以令明朝的幻想。
朱祁鈺也就是明代宗,因在次年改年號為景泰,故又被稱為景泰帝。
景泰帝在位期間,啓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擊退了瓦剌的入侵,明朝的江山轉危為安。之後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是一個英明之主。
也先在囚禁了英宗一年後,看着也撈不到什麼油水,就把英宗送回了明朝。英宗朱祁鎮歸國後,自知無力與新君叫板,就服從安排,退守南宮,準備養老。
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把原來英宗在位時定的太子、侄子朱見深的太子身份廢掉,另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不想到了第二年,五歲的朱見濟就夭折。
25歲的朱祁鈺不堪打擊,加之在此後幾年雖努力加班,卻不再有子嗣,終於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病倒。
此時明朝的政局中,武清候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大宦官曹吉祥等因不容於清白的“救時宰相”于謙,他們想扳倒于謙,就得先推翻最信任於謙的景泰帝。
正月十七,石亨、徐有貞等人乘景泰帝病倒之際,發動“奪門之變”,迎立被圈禁在南宮中的太上皇朱祁鎮復辟,明英宗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明英宗第二次當上皇帝后,先是將景泰帝朱祁鈺這個新先帝廢為郕王,將其軟禁到西內永安宮。
一個月之後,“王薨[hōng]於西宮,年三十。諡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明史·景帝本紀》)
短短的一行字,交代了景泰帝朱祁鈺的身後種種,通過這23個字,我們能讀出多重讓人感嘆唏噓的悲情之意:
一、景泰帝朱祁鈺去世沒有被稱為“駕崩”。
景泰帝無論如何,畢竟也是當了八年的明朝皇帝,而且在瓦剌威脅明朝之際,他重用於謙等人,擊退了瓦剌的進攻,可謂是保全了大明的江山。
如今,景泰帝死了,被禁用皇帝死後該享有的“駕崩”或“崩”的稱呼。《明史》用“薨”字,也是引用當時的稱呼,而“薨”一般是用來稱呼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也有用於皇帝的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去世。
二、景泰帝的死因沒有任何交代。
景泰帝去世沒有説明是如何去世的,也沒説病逝,即使在明英宗復辟之時,景泰帝已經病重了,如果一個月之後因病而亡,也應該寫清楚的呀。
在英宗後期的首輔李賢所著的《天順日錄》、楊瑄《復辟錄》、尹守衡《明史竊》、薛應旗《憲章錄》及陳建《皇明從信錄》等記載中,都沒有説明景泰帝的死因,這就説明景泰帝死的很蹊蹺。
明朝正德年間的進士陸釴(yì,1495年-1534年)在其著作《病逸漫記》中卻説:“景泰帝之崩,為宦官蔣安以帛勒死。”
想當年明英宗在南宮安然無恙地坐了七年冷板凳,景泰帝也不曾動心思殺他,如今,僅僅一個月的時間,景泰帝就莫名其妙地死掉了。
三、明英宗給景泰帝的諡號為“戾”。
明英宗給朱祁鈺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這是一個惡諡,表示朱祁鈺終身為惡。明英宗還專門下詔責罵景泰帝:“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
明英宗對弟弟景泰帝的憎恨有多深,從這一點我們就更加清楚了。
四、明英宗將景泰帝生前建的皇陵毀掉。
明英宗不僅把景泰帝生前給自己建的壽陵毀掉,還以親王之禮將景泰帝葬於西山,這是明擺着不承認這個皇帝。
景泰帝也是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唯一的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要不然,我們今日的明十三陵就應該稱為明十四陵了。
就連景泰帝在位時加封家人的封號,也被明英宗下旨“皇太后吳氏以下悉仍舊號”,如所封的皇后、太子、公主等都被廢黜。受景泰帝寵冠後宮的唐貴妃,更是被逼迫為死去的景泰帝殉葬!
在景泰帝去世前的正月二十三,大臣于謙就被明英宗以“謀逆罪”而斬立決、抄其家,家人戍邊。
本來有望讓大明王朝中興的景泰一朝,就這樣在充滿悲壯色彩的氛圍下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