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女被別人冒名頂替上了大學,想圓夢大學,大學回覆沒有先例
陳秋媛(化名),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女,為啥引起了上到教育廳,下到普通網友的廣泛關注。她是有什麼特殊本事嗎?那倒不是,而是她的一段經歷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1984年出生的陳秋媛,在2004年參加了高考,當年她考的分數線夠不到三本,她大概知道自己考了500多分。於是填報志願後就耐心地等待着錄取的消息。因為家裏沒電話,她留的是鄰居家的電話。她經常問鄰居有沒有打給自己的電話,鄰居表示沒有。最終她也沒有等到錄取通知書。因為家境不是很好,她覺得自己沒考上,名落孫山了,也不想去復讀了,要選擇的道路就兩條,要麼在家種地,要麼出去打工。於是她選擇了出門打工。
在打工的過程中,她吃了不少的苦,先是在食品廠做工人,長期接觸冷凍生鮮,雙手被凍出紅瘡,後來又到電子廠加工鍍膜鏡片,每天接觸有刺激性的化學藥水使她的嗓子變得沙啞。後來她和自己的初中同學結婚後回到了老家冠縣。後來在家帶孩子,於是她找了份在幼兒園當老師的工作,為了提高自己待遇,改變自己的處境,也為了圓自己的大學夢,於是她參加了成人高考,選擇了曲阜師範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可是她在學信網查自己的學歷信息的時候發現,自己早就有大專文憑,是在2004年就讀了山東理工大學,並且於2007年畢業了,一看除了照片和自己不一樣外,身份證號居然和自己的一樣,於是她產生了懷疑。這才知曉自己在16年前,並不是沒有考上,而是被人調包了,李代桃僵,被人頂替了名額上了大學。
於是陳秋媛夫妻向大學進行了舉報。,大學招生辦也來人進行了核實,核實的那個老師説,那年有三個被冒名頂替的。這也説明其實這不是個例,在那個時代,由於制度不嚴格,信息不透明,有個別人利用手中的權力,冒用了別人的名譽。去上了原本是屬於別人的大學,改寫了別人的一生。
冒名者大學畢業後在街道辦事處工作。平時負責村級財務的審計,最近借調到縣委巡察組工作。其父親
以前是商務局的工作人員,後來經商,經營一家市政工程公司。她一直是用陳秋媛的名字,她自己的名字被註銷了。
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曝光後,冒名者陳雙雙(化名)工作已經被停。其父回應是怎麼成功地冒名頂替陳秋媛的,他的父親説是“花了2000元買的學籍”。感覺這話水分太多,一定在隱瞞着什麼,現在公安機關也進入了調查,6月1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佈消息稱,需嚴查背後違紀違法行為。
對於此事件,最終是否會水落石出,我們靜等官方的消息,如果真有權錢交易,利用職權調包,把原屬於陳秋媛的機會,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佔為己有。他們這是違法亂紀,一定是會受到法紀的懲處的。
就像仝卓一案一樣,他的繼父利用權力,幫他改變身份,由往屆生改為應屆生,佔用了指標,使原本公平的競爭認為的變得不公平了,仝卓的繼父已經被停職調查。仝卓的學歷也被取消了。這是他們應得的處理結果。
我現在想的是,陳秋媛,她的命運就被這樣改寫了。她現在想圓夢大學,不過大學的工作人員回覆的是“沒有先例”。不知道山東理工大學能否在經過慎重考慮後,給陳秋媛這個機會呢。畢竟她是這場頂替案中的受害者,大學在當年也不是全無過錯,就算是陳雙雙她拿着人家的錄取通知書去報到,准考證上的照片和本人肯定是有出入的,查驗不仔細,造成了真正的陳秋媛跟大學失之交臂,此時給她一個機會皆歡喜。
再有20多天,2020年的高考就開始了,這對於每個考生都很重要,決定孩子們命運的考試終於到了,高考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實現自己夢想的天梯,也是一個讓自己實現階級跨越,和擁有眾多資源的“富二代”們去拼,唯一一場可以只靠分數就可以打贏的戰鬥。所以高考的公平、公開、公正。至關重要。
目前此案還在調查取證過程中,但願最後能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畢竟高考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是為國家選拔人才,在這上面動手腳,搞權錢教育,破壞高考的選拔人才機制,破壞高考在人們心中的神聖地位。這種事一定要嚴查到底,看看到底是誰動了手腳,動了別人的奶酪。不過調查起來也是費些力氣的,畢竟已經過去了16年了。一句忘記了,該消除的證據可能都已經消除掉,推脱以前的人弄丟了,以前的人退休了,甚至不在世也都有可能呀。不好搞清楚,不了而了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給陳秋媛一個賠償我覺得很有必要,畢竟她是受害者,處罰了違法亂紀的,對於她也沒有多大的好處,直接叫對方給點賠償還是有必要的,然後再叫她圓夢大學。
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