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考研人:學歷焦慮下的三十而“慄”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大齡考研人:學歷焦慮下的三十而“慄”|象牙塔內外
深夜十一點,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入睡後,全職媽媽王晴翻開考研資料,進入了學習時間。這種擠海綿式的備考狀態,並非她一人獨有。中部省份媒體資深記者程輝在出差路上打開英語單詞記憶軟件,默記單詞;鎮江某教育機構全職授課教師若希,一邊工作一邊備考,她形容備考日子“人不人,鬼不鬼” 。
近年來,教育部不斷出台政策,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僅2020年就擴招了18.9萬人;儘管如此,仍趕不上報考人數的急劇增長。教育部統計顯示,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報考人數近年來逐年上升,從2019年的290萬人增長到次年的341萬人,今年則達到377萬人;而招錄比不斷下降,研究生考試競爭愈演愈烈。
在報考人中,像王晴、程輝、若希這樣的“大齡考研人”並不少見,他們大多往屆三年以上——離開校園多年、生活已經漸趨穩定,有些在外人眼中屬於“人生贏家”序列;他們選擇跳出舒適圈,通過考研重回校園,給自己的人生增添一種可能性。
與年齡賽跑
36歲的程輝在媒體一線滾打摸爬了十幾年,如今正遭遇職業發展的瓶頸——晉升通道狹窄,知識儲備告急。
前幾日,單位發佈了選拔升職的通知,程輝條件都基本符合,但“放眼望去,單位符合條件的人不少,同等條件下,高學歷就顯得十分重要。”
程輝工作穩定,待遇也不錯,但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卻變得越發焦慮起來:“以前,連續熬兩三個通宵寫稿都沒事,現在晚上超過12點就扛不住了,如果連續出差四天以上,就會感到很疲憊。”
程輝在大學時,曾是校足球隊隊員;大學畢業後,週末和節假日,他一般都會約上好友踢一場球,酣暢淋漓後,再陪家人看一場電影、逛逛街,感覺生活十分美好;可眼下的工作和現實生活逼得他越來越無法淡定了:“我今年都36歲了,距離單位提拔的年限還有兩年,我總不能一直在一線跑吧,精力也跟不上了。”兩年前,程輝為了孩子上小學,在市區買了一套近300萬元的學區房,除去首付,每月要還近萬元的貸款,加上日常開銷,經濟壓力相當大,“如果能夠晉升,不僅不用跑一線,待遇也會上一個台階。”
今年進入而立之年的王晴,幾年前為照顧年幼的孩子辭去了工作,同弟弟妹妹合夥開了一家淘寶店;在決定考研之後,她將淘寶店的大部分工作全權移交給了其他人,現在是一名全職媽媽。王晴打算重返職場,但她同時意識到,現在大部分公司要麼重經驗、要麼重學歷,她面臨的現實不容樂觀:她畢業自專科學校,且近幾年都處於脱產狀態中。由此,她產生了通過專升本提升學歷的想法,在與輔導機構交流中,王晴意外得知,自己有直接報考研究生的資格。抱着懷疑、試試看的心態,王晴試聽了一節考研輔導課。在那之後,她才正式確定了自己想要考研的決心,“反正都是要考,不如干脆衝一把;退一萬步講,就算沒有考上,以後我輔導自己的小孩學習,這一年的學習經驗也肯定能用得上。”
王晴的兩個孩子只有三四歲,有了一些自我意識,會不自覺地模仿和關注母親的行為。王晴有時會用自己的學習狀態耐心地教導孩子,比如在哄小孩睡覺,用手機刷英語單詞時,會跟他們説,“媽媽的作業還沒有完成,我陪你們睡覺的同時還要學習,如果我完不成的話,會被老師懲罰的哦。”
某考研培訓機構負責人歐勁峯認為,現在大專、本科學歷人數眾多,通過考研提升學歷,對於未來尋找工作及更好地適應職場都有很多好處;另一方面,讀研也會帶來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的完善。
本科畢業於某名牌大學的若希,今年29歲,剛剛考上了研究生。從年齡上看,她算不上“大齡人”,但她自己認為心態上已是不折不扣的“大齡考研人”。她希望讀完研,可以考教師編制,考教編35歲是年齡上限,三年後她碩士畢業,32歲,剛好可以走上她計劃的職業道路。
近年來,在工作招聘的年齡要求方面,儘管不同地區、不同崗位有較大差異,但學歷升級、人才結構年輕化是近年來的普遍趨勢。國家公務員與事業單位的招聘標準一般是35歲;部分自主招聘的企業或單位會進一步限制招聘的年齡段,有些地區甚至將碩士的招聘要求規定在28歲以下。
在教育行業,教師崗位的招聘要求也越來越高。據上海某民辦學校招聘負責人陳晨介紹,他們對老師的招聘要求非常高:“拿英語科目舉例,每年來應聘的海歸博士、碩士都有很多,應聘者的競爭壓力是非常大的:高學歷自然是加分項。”
學歷通脹
若希一心想進入公立學校任教。2017年,若希本科畢業後,曾有機會保研,但因個人原因最後放棄。同年,她與愛人結婚,並於當年成為寶媽。2018年3月,她與愛人一起來到鎮江闖蕩:一開始,若希找了一份私企工作,卻對工作產生不了熱情;經過半年的深思熟慮後,若希決定投身教育行業,跳槽到了某教育培訓機構做全職老師。
提及這幾年在私立教育機構工作的經歷,她頗為無奈:“私立教育機構,以盈利為目的,老師往往扮演的是‘教師+銷售’的角色;公立機構更側重育人,一般不用考慮穩住生源。”私立教育培訓機構常常會為教師設置一定的績效考核標準,所謂的“續班率”直接或間接地決定着教師的收入,在這種情況下,為“續班率”而做的各種努力,甚至蓋過了備課。對於若希來説,她想成為一個全心全意育人的好老師,而不是一個時時刻刻為業績而發愁的銷售。
若希的目標很明確——她想成為一名教育學專業的研究生。當前,鎮江市普通高中招聘老師都設置了要研究生學歷條件,而且要求是特定專業。若希設想,等研究生畢業後,她起碼可以參加應聘,走到面試這一步;而現在的她,連考試的資格都沒有。
程輝同樣面對着骨感的現實。15年前,他重點大學本科畢業時,擺在他面前的有紙媒、電視台、央企和事業單位等多個選擇;因為熱愛新聞,憧憬着“鐵肩擔道義”,他最終成了一名調查記者。剛工作那幾年,是紙媒的黃金時代,程輝採寫了許多影響較大的深度調查報道,在行業內頗有名氣。“現在傳統媒體衰落,輿論環境不好,空有一腔熱血。”
這些年,程輝身邊的同事和同行都在另謀出路,有的選擇自主創業,有的跳槽到了企業做公關,即使像他這種仍堅守一線的人,也紛紛準備在學歷上完善自己,“要麼升職,要麼以後爭取考研、考博去高校當老師。”
“早幾年進單位的同事,大多是本科畢業,但是這兩年我們單位招聘,必須是‘211’或‘985’院校碩士才能進來。”學歷要求水漲船高,讓程輝身邊的不少同事和中層領導也加入到了考研大軍裏,但大家都是私下報考,考上之前,都不敢讓單位領導知道,畢竟備考過程會分散工作精力。“比你優秀的人都在考研,你還在等什麼呢?”
針對面臨職業發展瓶頸決定讀研的情況,某知名高校國際EMBA導師曹成建議大家嚴謹分析導致發展瓶頸的根本原因,要將學習看做豐盈自身、完善自身的工具,而不是獲得別人認可的工具;他説:“考研、讀研乃至考博、讀博這件事情應該是我們實現人生目的的工具,而不是我們緩解焦慮的稻草。”
不同於還在備考的考研人,1984年出生的魏巍,於2018年考入浙大MBA全日制學習,已經順利畢業。魏巍本科畢業於河北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後直接考上了本專業的研究生,在2010年取得了碩士學位。2016年,距離上一次碩士畢業已經過去6年,時年32歲的魏巍當時是一名考研輔導機構的講師,主要為工商管理碩士(MBA)的考生教授數理邏輯課程,處於講師職業發展瓶頸期的魏巍,在學生的鼓勵下決定考MBA,為轉行做準備。
2016年,上海交大高金學院全日制金融MBA學費為30.8萬元,在職金融MBA的學費則高達40.8萬元;考上第一名能夠獲得全額獎學金;魏巍奔着考上第一名可以“免費就讀”的念頭,備考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MBA,但最終以13分的差距惜敗,考慮到過於高昂的學費,加之上海交大MBA採用全英文授課,學習難度會影響學習效果;魏巍最終決定放棄這次錄取機會。2018年,魏巍二戰報考浙大MBA,被成功錄取。
魏巍的同班同學中,大約一半是80後、一半是90後,魏巍的年齡在60多人的班級中排名前十;關於年齡,魏巍明言自己並不感到焦慮,但他仍下意識地吐露:如果能夠更早地就讀MBA,或許能更早地提升自己。
來讀MBA,很多人是抱着讀了金融碩士後就轉行的心態,起初魏巍也是如此。他希望在就讀MBA後,從教育行業轉到金融或者地產行業,但真正就讀後,他才意識到,MBA不是萬能的。“要拋棄自己近10年的積累,從頭開始投入到一個新的行業,意味着你的薪水可能會遠低於現在,未必如想象的那般美好。”
大齡讀研人的就業問題近年來成為學界與業界關注的重點,對於企業錄用大齡讀研人的實際情況,某互聯網企業人力資源經理Dorothy直言:“我覺得企業的目的很簡單,就要盈利,我們招人就是要來解決問題的。如果讀了研究生,畢業以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那麼也是沒有價值的。企業畢竟不是政府機關,或是社會福利機構,不會純粹從學歷的角度考慮用人問題。”
不過對於國企、事業單位來説,高學歷仍具有相當競爭力。“因為研究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都要比本科生要好一些,後勁會更大一些。”中部某省的一位媒體負責人鍾盛認為,在重要崗位的選拔任用上,同等條件下,高學歷者會更佔優勢一些。“當然,這並不是説,研究生就一定比本科生強。我們在招聘時,會綜合考慮,學歷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參考條件。”
見縫插針的備考
與大部分同齡人選擇報考MBA不同的是,程輝更願意去挑戰本專業內的碩士學位。去年報考時,他選擇了一所985院校的新聞傳播專業全日制研究生。但因準備不足,最終他只考了256分,距離錄取線350分相差近百分。“這個結果我還是能接受的,畢竟太忙了,去年沒怎麼準備,如果今年好好準備,還是很有希望的。”一戰的失利讓程輝認識到提前準備的重要性,也堅定了他今年選擇“二戰”的決心。
“最大困難就是精力有限,沒有完整的看書時間,之前都是利用碎片化時間看書”。記者的職業讓程輝很少能呆在辦公室,很多時候,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程輝手機上下載了一款記憶英語單詞的軟件,每次出差路上,他都會打開軟件默記單詞,有時還會帶上輔導書籍,晚上採訪回到酒店,寫完稿件後,會學習到深夜,但擠出來的零碎時間畢竟有限,想短時間內提升實在太難了。
前段時間,程輝出差回到單位,剛好碰到了一位正在讀研的同事,虛心請教之後,得出了一條經驗——“必須拿出更多的完整時間看書,弱門科目還得報個輔導班。”受到啓發的程輝隨後決定,報名一家英語輔導機構,利用週末和節假日時間去上課。關於考研,程輝的妻子很理解和支持他。
以前不出差時,都是程輝接送女兒上學、放學,現在這項工作已由妻子來承擔,以便他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備考。“説實話,去年考試,我就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去考的,英語、專業課都是臨時抱佛腳。”今年一認真,正式準備的時候,程輝才發現需要準備的東西很多,僅專業書籍就買了九本,“買專業書籍的時候,先買了三本,後來發現考試大綱更新了,又重新買了六本書。”
眼下距2021年全國研究生考試,只剩下不到半年時間,作為大齡考研人,程輝面對的事情很多,在有限的精力中,既要應付日益繁重的採訪工作,還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家中的妻兒,真正留給他的備考時間非常有限。
2020年9月底,若希開始複習考研。若希為人開朗,與同事們關係較好;當同事們得知若希要在職考研的消息後,會盡量替她分擔一點工作上的壓力;但是,若希是全職老師,事情比較多,該做的工作仍不可落下;她只能每天下班後,回家學習。若希住的地方離單位要通勤一個多小時,六點下班,往往七點多才能到家。到家之後,複習也常常受到打擾,3歲多的女兒在上幼兒園小小班,有時在家不免會發生一些小意外,若希説:“孩子都哭了,你總得去看一下吧?”那備考的九十天,她無時無刻不想着複習考研的事情,像魔怔了一般。有時已上牀睡覺了,突然有一個概念想不起來了,就趕緊爬起來,去翻書確認。
決定考研後,若希在淘寶上買了成套的書,強迫自己看書、背書。她要考的四門,基本上都是從零開始學。經歷過了考研,她覺得,考上研究生的同學真的很不容易,高中有老師帶着,而考研全靠自律。
2021年2月底,分數出來以後,若希考了342分,比國家線337分高了5分,若希開始着手準備調劑;半個多月的調劑,沒有收到任何面試通知,若希真切感到分數就是硬道理;在焦慮與等待中,若希甚至給很多學校的招辦打去電話詢問,招辦的老師們表示:第一是看分數,第二是看專業的相似度;就在若希決定二戰考研,背了兩天英語單詞,把二戰學校都選好了的情況下,突然收到了黃岡師範學院的複試通知。若希參加了面試, 併成功通過,在系統中看到了“錄取”二字。
取捨之間
本科畢業於名校,碩士階段要去普通高校就讀,若希內心也有掙扎,“名牌大學本科畢業的學生,大家似乎會對你有比較高的期待,比如説,考碩士的話,你要考一個至少跟原先差不多的院校;如果考的是普通高校的話,別人會替你感到有落差。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們都只能過好自己。”
對若希來説,選擇本身就是一個痛苦退讓的過程。成績出來後,志願調劑的第一週,若希的原則是:不挑學校的好壞,但是必須是全日制專業,在鎮江附近,高鐵200元以內車程;調劑第二週,若希把地理位置去掉了,但仍然無人問津。直到收到黃岡師範的錄取通知書,她還有點糾結。若希的丈夫不忍心看妻子再過一年魔怔般的備考日子,對她説:“你的人生不只有學歷和讀書,還有生活。”若希思來想去,認定年齡、家庭為她的頭等考量。她説:“再晚讀一年書,回來後,女兒都七歲了。我不想錯過女兒的成長。”另一方面,一路走來,家人的無條件支持,她有太多的感恩,她也希望儘早畢業,以後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身邊。
若希最終決定接受黃岡師範的邀請,準備於2021年秋季正式入學,攻讀碩士學位。她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父母表示,可以幫忙帶孩子;丈夫也全力支持。“既然選擇了讀研,就一定會認真讀下去。”若希的信念非常堅定,她覺得,哪怕三年後,碩士畢業了,鎮江的高中又提高了招聘門檻,她也能坦然接受。
對於大齡考研人來説,需要平衡個人決策與家庭發展的問題。曹成認為:“人生路是各種各樣的,人生目標釐清楚很重要。如果人生目標是做一個孤獨的行者,那麼,在不妨礙別人的前提下,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是,如果你是在一個團隊之中,就需要跟大家共同分擔責任,需要考慮團隊、集體,從而來做最佳決策。”
在教育行業更加輕車熟路的魏巍,最終放棄了通過讀MBA實現轉行的想法,決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行業,期望依靠自己的穩紮穩打做到行業頂級。浙江大學MBA就讀的經歷在帶給他思考和成長的同時,也給他帶去了豐富的人脈資源。目前,他創辦了一家中考教育機構,合夥人便是他在MBA的同學。
對於在備考二戰的程輝來説,儘管面臨多方壓力,他痛並快樂着:“我會盡力工作、生活、考研兼顧,哪一個我都不想放棄。現在看專業書,發現一點都不枯燥了,漸漸進入了狀態,找到了學習的樂趣。”這種感覺正是程輝想要的,似乎回到了十幾年前,他還是那個在校園讀書的青年。
關於未來,程輝表現得很坦然:“能考上更好,多一個晉升的條件,以後再考慮考博;即使最後考不上,也不怕,我有穩定的工作,不會影響生計。”同時,程輝慎重選擇了報考的院校,他不願像同事那樣,選擇外地院校,每週上課往返於兩座城市,“實在太辛苦,也提高了學習成本”。他選擇了同城的985院校,離家近,週末上課,既不耽誤工作,還能照顧到家庭。
(文中人物王晴、程輝、若希、魏巍、陳晨、Dorothy、鍾盛等均為化名。)
文/周玉橋 李闊 曹瑩 梅婕雯 聶倩倩 馬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