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東漢末年,時局混亂,再加上宦官亂政,皇帝大權旁落,這就導致了天下羣雄並起。如果説到當時東漢末年早期的最有權勢的諸侯之一,那麼稱霸江南的袁術一定是首屈一指的。
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袁術出身於有着“四世三公''之稱的漢朝豪族袁家,就算説他是東漢末年後台最硬的諸侯也不為過。他從小便因舉孝廉而從仕途,仕途可以説是一帆風順,曾官至虎賁中郎將。
後隨着董卓進京專權,他毅然出京前往南方發展,因為背景雄厚,他很快便坐擁南方諸郡,成為當時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
但是即使他擁有一副可以窺伺稱霸天下的好牌,最後還是在爭霸中丟城陷地,最後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
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那麼一個擁有如此大權勢的諸侯,不説開拓基業,就怎麼會連基業守都守不住呢?難道是因為其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其實當然不是,袁術當時坐擁江南最大的郡縣南陽,此地英雄匯聚,豪傑眾多,再加上袁氏家族的根基就在南方,作為一方豪強諸侯,那時前來投奔袁術的武將謀士可以説是多如牛毛。
那麼袁術最輝煌的時期手下的武將謀士陣容到底有多豪華呢?
我們先來説説袁術手下的將軍,袁術在脱京向南發展時,首先就收服了當時有“江東之虎”稱號和“江東小霸王”之稱的孫堅孫策父子,不僅如此,在他得到南陽,揚州等地後,手下武將更是豪華至極。
就比如山東名將紀靈,他可是與關羽大戰過的名將,且善於領兵統戰。除此之外,還有徵虜將軍劉勳,大將張勳,雷薄、韓暹、陳蘭、橋蕤、 樂就 、韓浩等著名武將也都在其帳下,同期其他諸侯與袁術相比,可以説是自愧不如。?
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在謀士方面,袁術不説是得天獨厚,但是手下也有許多當時十分出名的。如長史楊弘,他就曾經像袁術獻計離間呂布和劉備關係,企圖阻止呂布對劉備的支援。還有當時著名的清官袁渙也在袁術帳下,他可是東漢末年以直言敢柬而著稱的名士。再加上背後有袁氏家族的智囊團支持,袁術在謀士方面也是十分優秀的。
而至於袁術擁有如此權勢和麾下如此豪華陣容,為何最後卻丟城餡地,其實多半都是他自己的原因。
一、貿然稱帝
我們都知道,古代最忌諱的就是謀朝篡位,當時就連董卓進京也不敢自己貿然稱帝,後面曹操一手遮天,也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他們都知道,一旦謀朝篡位,就會被天下羣雄羣起而攻之,是大不逆。
如此淺顯的道理,袁術卻不明白,在他得到傳國玉璽後,再加上自己稱霸南方的優越感,極度膨脹,於是他便貿然稱帝,在他稱帝后,一時間眾叛親離,就連自己的從兄袁紹也與他斷絕了關係,一時間,他被推向了風口浪尖,被天下各路諸侯征討,這種情況下,就算他擁有再多的武將與謀士,又怎麼可能敵的過天下諸侯呢,所以他最後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二、大局觀錯誤
我們都知道,先謀大局再謀天下,在這一點上袁術也有些糊塗,他因為自己擁有雄厚的背景和眾多的兵力而驕傲自滿,並沒有看清天下局勢。他不知道天下亂,需先偏居一方的道理,不僅如此,他還專門選擇富庶,四戰之地為根據地,這些地方雖然有利於發展壯大勢力,但是也同樣容易被羣起而攻之,四面樹敵。
除此之外,他也不懂得修養生息,以靜制動。在他佔據天下第一大郡南陽後,並沒有養精蓄鋭,他仍然四處征戰,雖然期間佔領了許多地盤,但是同樣也得罪了許多諸侯豪強,就連自己家的親戚河北袁紹也被他得罪了,雖然他也選擇過幾個同盟友軍,但是這些同盟友軍卻相繼被消滅。
這樣下來,袁術幾乎在諸侯中成了孤家寡人,俗話説,先盟而以靜制動,沒有了同盟,袁術孤掌難鳴,再加上大局觀上的錯誤,最後自然落得個失敗的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8 字。

轉載請註明: 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