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櫻花:處處山櫻雪滿叢
櫻花麗句:芳草年年路欲迷,櫻花如霰曉鶯啼
“美人遙憶鳳城西,芳草年年路欲迷。
今日出門春已半,櫻花如霰曉鶯啼。”碩篽《春日懷長安故人》
其實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在唐朝和宋朝寫櫻花的詩句很多,但是元朝之後,就很少了。但是梅花不一樣,唐朝寫梅花的詩較少,但是宋朝之後,越來越多,明朝不是不計其數,4個詩人都寫梅,但是櫻花幾乎就沒有了。
但是在日本,卻很有意思,梅花和櫻花幾乎同時是移種到日本的,但是梅花卻沒有形成櫻花這樣的人文觀潮。
回過頭來我們來看唐朝,可以説在唐朝,幾乎涵蓋了後代主流的花卉。比如牡丹至今都是花開富貴的象徵,蘭草則成為文人理想的案頭花卉,荷花代代流傳生生不息,桃李梅杏更是家常水果,但櫻花卻不多見了。
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唐朝國力強盛和繁榮,山櫻花原是出自於荒郊山野,但是在人工移種培植之後,有很強的觀賞性,所以在皇宮或者達官貴人的住宅裏,可以看到,因為物以稀為貴。但是朝代更迭,亂世兵火,當到又一輪的太平到來時,人們居安思危,選擇的多是有實用性的花木,一來裝點庭院,二來春華秋實。所以山櫻花這種美麗但不皮實的花木只能再次迴歸山野。
但是宋朝還有一個可愛的地方,那就是不喜歡櫻花,但是喜歡櫻桃。這種和櫻花同屬薔薇科的植物,在初夏帶給人們明麗甜美的果實。
但是回過頭來,櫻花至少是山櫻花在唐朝還是有很高的地位的。無論它是長在山野還是移種到宮廷或官府。
唐朝將植樹,作為一項行政命令,凡是有驛路的地方必須植樹。唐朝的白居易是非常愛種花的,不過這也是風氣使然,唐朝講究天人合一,愛護自然,不只是白居易,至少有跡可考的柳宗元劉禹錫杜甫李白李商隱都愛種花植樹。
那麼説起櫻花,白居易功不可沒。他是目前所知道的,唐朝第一個將山櫻花移種到官府庭院的人。而且他還得意洋洋地有詩為證。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劚山櫻滿院栽。
上佐近來多五考,少應四度見花開。”
他説這櫻花,起碼看它開了4次花。而且白居易也真是豪華,他可不是一顆一顆栽的,他是山櫻滿院栽。
而且白居易四處做官,且活的年齡又長,且又喜歡園林花木,到一個地方做官,就必定要裝點好山好水,極盡所能,比如潯陽,比如杭州。山櫻花在唐朝城市的盛開,至少是有他的功勞。
如雲如雪的山櫻花配上典雅簡潔的唐朝建築,想必這也是日本將櫻花帶回島國的重要原因。但是日本的審美在唐朝依然是唐朝式的,看中梅花和牡丹。直到,櫻花在日本廣泛移植,開出了絢爛的花朵。
經歷了戰亂苦難的中國人,則在宋朝之後,梅花耐寒,堅韌不屈成為了中國人的國民之花。但日本的花事,也走向了奇特。就是梅花沒落,櫻花如雲。
那麼山櫻花就是中國的櫻花,有一個特點。開的時候潔白如雪,風吹即落。
“山寒花事自遲遲,歸至況當梅謝時,只有山櫻能照眼,數曹風雨又披離。”宋朝趙藩《春日雜言十一首》其一。説的是山櫻雖然美麗,但是不耐風雨。這也是櫻花在唐朝以後受城市人冷落的原因吧。
但是山櫻花有着頑強的生命力,它本來就自在屬於山林田野,與春遊野望見看見,別有一種野趣。
“洛陽歸客至巴東,處處山櫻雪滿叢。
峴首當時為風景,豈將官舍做池籠。”唐朝羊士諤《登郡前山》。不知道這一個羊某和白居易是否有交集,他簡直是在批判白居易,好好如雪的山櫻花幹嘛非關到官舍裏?山櫻花就應該在山頭綻放。
不過櫻花也的確需要在山林崎嶇當中,才能顯現出其雲蒸霞蔚的美來。而日本山地眾多,為它們的賞櫻帶來各種變化之美。
不過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對櫻花的移植和培育一直都未停止。在日本舉國若狂,而中國的花木眾多,櫻花總是擺在次要的地位。因為看花雨成陣,對於中國人來講,不是一件太吉利的事,因為那意味着凋謝隕落種種負面的感情。
明朝的碩篽寫下了一首櫻花詩《春日懷長安故人》
“今日出門春以半,櫻花如霰曉鶯啼。”
倒是寫盡了櫻花落的美麗,霰,是這一種紛亂如雨的細膩的姿態。這首詩很有唐風。
隨着現代文明的推進,櫻花的審美已經擺脱了傳統的傷感,而更注重花事的絢爛。在武漢大學的櫻花園裏,已經有了1000多株櫻花,這其中的品種有日本櫻花,山櫻花,以及國內培植的各種櫻花,而武大平緩的山路,也為櫻花之賞,添了無盡的意趣。
武大櫻花也成為了武漢一張名片,櫻花時節花如雪,滿城盡是看花人。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