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八佰》一閃而過的杜月笙,曾想救出謝晉元和守軍,為何被拒絕?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經典

《八佰》中一閃而過的杜月笙,想法救出謝晉元和守軍卻被拒絕

文/無計讀史

“錢是賺不完的,剛打天下的時候不也是兩手空空嗎?再説國難當頭,談錢還有什麼用?”説這句話的是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在《八佰》中,有一個黃包車一閃而過的鏡頭,而坐在黃包車的裏的人,被普遍認為是杜月笙。

杜月笙是當時上海灘的傳奇人物。世人皆知他是一個商界鬼才,黑社會的頭目,卻很少知道他也曾在上海遭受入侵時,儘自己的全力去守衞這一片他熱愛的土地。

1. 以己全力,共赴國難

杜月笙於1888年出生於江蘇川沙廳,現為今上海浦東新區。他的原名是杜月生,後因章太炎建議而改名鏞,號月笙,故為杜月笙。年幼時父母相繼去世,杜月笙由繼母和舅父商慶國養育長大。在14歲時,他就進入到上海十六鋪當水果行的學徒,後來進入當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

1937年八月,淞滬會戰爆發,身為當時上海灘赫赫有名的人物,杜月笙沒有藉機逃脱,加入了上海各界抗敵救援會,擔任籌募委員會主任。為掩護十萬大軍西撤,謝晉元奉孫元良之命,留在四行倉庫繼續堅守。為了能讓謝晉元安心抗敵,孫元良請求杜月笙將謝晉元的妻子和孩子護送到廣東。雖然,護送沒有成功,但是杜月笙想要幫助抗戰的心是真的。這也充分説明他在民族危亡面前,始終把國家大義放在最前面。四行倉庫的保衞戰十分慘烈,日軍為攻下四行倉庫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但四行倉庫守軍們,憑藉着四行倉庫易守難攻的特點,和他們的戰鬥決心與力量,成功抵擋住了日軍的進攻。雖然,四行倉庫守軍們堅守住了陣地,但是由於陣地補給少,士兵們面對糧食不足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是杜月笙充分調動自己的力量,出錢出物,憑藉着自己的人脈,將食物衣服等送到四行倉庫保衞軍的手中。

杜月笙是一個商人,他不是不知道金錢的重要,但是他也明白即使自己有再多的金錢,如果國家都沒有了,這些錢又有何用?所以,杜月笙將國家的生死存亡放在了第一位,儘自己的全力去幫助抗日戰士們。

2. 關愛戰士,出謀劃策

四行倉庫保衞軍撤退到租界後,租界工部局害怕於日軍的報復,就將孤軍軟禁了起來。被軟禁起來的孤軍精神壓力極大,狀態非常之不好。

杜月笙也知道此時孤軍們的狀況,於是他想了個辦法來解救這些將士。這個方法是組織上海的失業工人,讓他們喬裝成慰問者進入孤軍軟禁處,然後與孤軍戰士互換服裝。而後,孤軍們趁機離開,回到自己戰鬥的地方。這樣做,可以很好地混淆租界監管人員的視線,安全性較高。

但是由於謝晉元認為作為軍人就應光明磊落,“光明而來,亦當正大而去”,不想因為為求一條生路,而將難民們的生命做一次冒險。所以謝晉元拒絕了這個請求,選擇繼續待在軟禁處。雖然,杜月笙的這一提議遭到了拒絕,但是這也充分的反應了杜月笙自身也具備一定的軍事能力,顯示了他對抗日戰士的關心之情。

3. 堅守本心,助力愛國事業

上海淪陷後,日本人向杜月笙拋出了“橄欖枝”,但是遭到了杜月笙的強烈拒絕。1937年11月,他離開了上海,前往香港。而後杜月笙組織人民行動委員會,成為中國幫會之總龍頭。後又遷居重慶,建立恆社總社。

這一系列操作,顯示出了杜月笙極強的商業能力,也看出了他大力發展商業的決心。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他又重新回到上海,去穩固自己在上海的地位。而後的上海蔘議會選舉議長,杜月笙當選為議長,但由於國民黨不那麼支持他,所以,他並未就職。放棄當選議長的杜月笙,轉而向工商、金融、交通、文化、教育、新聞等各業中發展勢力,藉此加固自己的地位。

由於杜月笙在上海的威望極高,所以國民黨想讓他跟着去台灣,共產黨想讓他留在上海。但是,最後杜月笙選擇去香港。1951年8月16日,一代傳奇杜月笙於香港病逝。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所有的中國人民最想做的是將侵略者趕出自己的家園。即使是身為黑幫老大的杜月笙也不例外,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