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包拯一生鐵面無私,在朝中彈劾了很多官員,為何沒有遭到報復?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經典


歷朝歷代中,都出現了像包公一樣的人,這些人大部分都名留青史。最為人熟悉的就是包拯了,當時來説,包拯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現如今的包拯已經成為了北宋的名臣,更是後世學習的典範,他的鐵面無私和剛正不阿,就是值得人們敬佩的。

從秦朝建立之後,古代就進入了封建王朝時期,隨着朝代的不斷髮展,每一個朝代中都會出現貪腐官員。歷史上最有名的貪腐官員就是和珅了,不過和珅在乾隆帝時期是悠然自得的,到了嘉慶帝繼位之後,就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那麼在北宋時期,仍然出現了很多貪腐官員。也就是在這時候,出現了包拯這樣的人物,他剛正不阿,讓後世的百姓稱讚,同時也讓包拯名留青史。華夏文明史上,出現了很多亂臣賊子,他們禍害百姓,為害一方。與此同時,也誕生了許多的賢臣,護百姓一時,讓人敬仰。


歷史上賢臣往往不會得到什麼好的結局,原因就是賢臣會得罪朝廷的權臣,這就會讓賢臣變得被動。同時賢臣也會被權臣所害,這就讓賢臣變得越來越少。大部分的賢臣都會被權臣所害,得罪了朝廷權臣怎麼可能會有好結果?


凡事都有例外,在這其中包拯就是之一。包拯生於宋真宗時期,在宋仁宗時考中進士,然後出任建昌知縣。在包拯死後,被追封為了禮部尚書。值得一提的是,包拯在父母去世的時候,選擇了辭官歸鄉,沒有赴任官職,這體現了包拯的孝心。


包拯為官期間以廉潔著稱,他執法嚴峻,不畏權貴。這一點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了,沒有包拯剛正不阿和鐵面無私,那麼也就沒有包拯的名留青史。那麼包拯擔任官員期間,是不畏強權的,其次是能殺的貪腐官員就會殺死,這一點絕不含糊。


更為厲害的是,包拯對待貪腐官員以及朝廷奸臣從未手軟。就是説朝廷權臣不作為,就會被包拯彈劾。包拯擔任監察御史及知諫院時,發現了曾數任轉運使的王逵出現了問題,王逵巧立名目剝削百姓財務,直接導致了百姓怨聲載道。


這就造成了百姓的民不聊生。最為嚴重的是,由於王逵的不作為,甚至是激起了民變。由此包拯開始上奏皇帝。王逵敢這樣做事,肯定是在朝中有依靠的。北宋朝廷中的宰相陳執中、賈昌朝都是與王逵有密切的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還矇蔽了宋仁宗。


不可否認的是,王逵有一定的才華,當時的宋仁宗被矇蔽,對此不以為然。後來包拯不依不饒,直接連續七次上章彈劾。奏摺中寫到“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於一王逵則幸矣,如一路不幸何!”這樣的言辭激烈,一點不給宋仁宗面子。


最終還是罷免了王逵。除了王逵之外,還有彈劾過販賣私鹽以牟取暴利的張可久、監守自盜的仁宗親信太監閻士良。這些人是數不勝數,那麼在當時的時候,為何沒有人報復包拯呢?這在史書中沒有記載,但是可以試着推想一下。


一些小的報復應該是有過,但是一些大的,足以讓包拯死亡的估計是沒有。首先包拯的為人是有目共睹的,不僅僅宋仁宗對包拯非常信任,即使是朝廷中富有正義感的官員都是佩服包拯的。包拯跟人交往從不隨意附和,從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


這樣的人別説是在北宋時期,即使是放到古代史來説,也是屈指可數的。包拯平常更是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這讓那些想報復的人如何下手?最為主要的是,宋仁宗對包拯足夠信任,這給了包拯足夠的安全感。

有了皇帝的庇護,那麼哪一個朝廷的大臣敢對包拯不利呢?宋仁宗是一個守成之君,可能有些軟弱,但絕對不昏庸。宋朝雖然是崇文抑武的,但是對待文官絕對是沒得説。包拯屬於文官,肯定是得到了宋仁宗的重視。由此説來宋仁宗就是包拯最大的庇護。

更為主要的是,包拯不是什麼改革派,不會觸動朝代權臣的蛋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了包拯。包拯是宋朝律法的堅定守護者,從這一點來説,包拯更是得到了宋仁宗的器重。要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包拯甚至是“罵”過宋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