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唯一的白人帝國是誰?它是如何對待漢人的?
中國有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白人呢?自然是有的。56個民族中的塔吉克族,就是説東伊朗語的白人。在古代,中國的西部(主要是新疆)生活着高鼻深目的吐火羅人和説伊朗語的族羣,這些族羣都屬於通常所説的白人,如今,從新疆人的外貌中,還能看見這些白人先輩們的遺存。
吐火羅人長什麼樣?可以參考小河公主的復原圖。
那什麼是帝國?這些白人又是否建立過帝國呢?
通常所説的帝國,一般指統治着廣袤的土地,多元的族羣,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大國。在中國古代,帝國可以理解為建立王朝並且稱帝的國家。
西域的土著白人們當然建立過國家,但西域土地貧瘠,樓蘭、疏勒、莎車這些誕生於綠洲的國家,都無法發展成為強大的帝國。
西域之東的月氏人曾經形成了強大的部落聯盟,月氏人後被匈奴擊敗,遷居中亞,並在2世紀左右建立了強大的貴霜帝國。貴霜帝國的皇帝們,一般認為屬於白人,但數百年前居住於河西走廊的月氏人,是否屬於白人則未可定論。
北方草原歷來多族羣雜處,不乏一些碧眼高鼻的族羣。歷史上,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曾多次侵入中原,也曾建立過堪稱帝國的皇朝。但碧眼高鼻,並不代表着他們一定屬於白人——
黃頭髮的蒙古族姑娘,五官和白人明顯不同。
西伯利亞葉尼塞流域的凱特人(Ket),高鼻深目,但還是不怎麼像通常意義上的白人。
學者們認為凱特人和北美的納-德內語族羣的關係比較密切。一些人認為他們可能就是中國古代羯族在草原的親戚,事實是否如此暫且不談。羯族本身其實也是非常複雜的集合,很難用現在意義上的民族來概括,更難以確定他們是否就是白人。
至於阿史那突厥、沙陀、丁零這些突厥語族羣,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血統裏可能確實存在一些屬於廣義白人的成分。但無論是歷史還是考古證據,都無法證明他們的整個族羣,都屬於白人。簡單的説,可以把這些突厥語族羣看做黃白混合的族羣,至於哪種成分佔優,就很難説了。
至於東北、西南和南方,歷史上就不是白人的棲居之所,自然也不會誕生什麼白人建立的王朝。
這麼説來,就沒有白人在中原建立過帝國麼?
其實也未必(不過我也不能説的那麼確定),我要説的這個帝國,就是安祿山建立的大燕。從統治者的角度而言,它比在座的任何答案,都符合白人、帝國這兩項標準。
安祿山的父親是來自中亞的粟特人,從父系角度追溯,一般認為安祿山也屬於粟特人。粟特人是説東伊朗語的族羣,長於經商和手工業,毫無疑問的是,他們屬於白人。
安祿山的母親阿史德氏則是一位突厥巫師,前面説過,突厥人是黃白混血族羣,這麼説來,在安祿山身上,白人的血統應該是佔據主導的。
安史之亂的地圖。
安祿山為人聰穎、善於逢迎,成年後在朝堂上步步高昇,成為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的節度使,掌控了唐王朝近半的前線野戰精鋭。天寶十年(750年),安祿山夥同另一位異族出生的大將史思明(一般認為史思明是突厥人或者粟特人),發動了震撼唐朝的安史之亂。
叛亂之初,唐王朝缺乏準備,安史軍勢如破竹,於天寶十四年(755年)攻佔東都洛陽。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定國號為大燕,改元聖武。有了稱帝、建元、國力這幾個元素,稱大燕為帝國,應該是不為過的。不過這個大燕國並沒能穩固的統治,幾年之後,就被唐軍剿滅。
大燕帝國是如何對待漢人的呢?
其實和對待其他民族也沒什麼不同。畢竟,安祿山、史思明都出生於唐朝境內,靠着唐朝的官僚體系才得以一步步高昇,成為邊陲精鋭的統帥。與其説安史集團是異族的叛亂集團,不如説他們是邊鎮軍閥組成的軍事集團。事實上,安史亂軍旗下更多的將軍都是漢人,沒有這些漢人將軍以及漢人部隊的支持,僅憑安祿山、史思明,根本掀不起那麼大的波瀾、更遑論建立帝國。
總之,民族主義並不是天然存在,自古以來的理念。中國古代固然有華夷之辯這樣帶有些民族主義想法的概念,但它不完全等同於今天的民族主義,用今人的觀念理解古代漢人和古代少數民族的政治、族羣觀念,無疑是非常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