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財健道,作者 | 吳妮 李紫雅,編輯|尹莉娜,製圖|李紫雅
你注射入臉的玻尿酸,安全嗎?
6天速成的醫美從業者,月薪高達6萬元。
全國9.3萬家醫美機構,沒有資質的“黑醫美”機構佔86%。
市場流通的醫美針劑中,每3支針劑就有2支是水貨、假貨等非法產品……
今年“3·15”晚會報道中,90後姑娘小雪真實地經歷了這一切。兩年前,一位服裝店店主自稱會注射玻尿酸、能幫她填充額頭。小雪聽信她的話,以1000元一針的價格,注射了6針玻尿酸。結果由於這位服裝店主的錯誤操作,小雪中央動脈阻塞,導致左眼失明,大面積腦梗。
在無證上崗的醫美從業者背後,是沒有資質的醫美培訓機構。“3·15 ”晚會點名柏美思醫美學院、聖嘉麗禾等醫美培訓學校。這些機構宣稱短短6天就能培養出一批速成學員拿到所謂的高級證書,開始從業。
而醫美培訓亂象,只是黑醫美產業鏈冰山上的一角。
01、注射玻尿酸,其實很危險在產品浩如煙海的醫美江湖,玻尿酸是如同萬金油一般的存在。從面部凹陷到塑造身材,玻尿酸哪裏需要哪裏搬。
實際上,醫美所用的玻尿酸為醫藥級玻尿酸,此外還有對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化妝品級和食品級玻尿酸。化妝品級、食品級玻尿酸帶來的熟悉感,讓人們對醫藥級玻尿酸疏於瞭解。
注射用玻尿酸一般屬於第三類醫療器械,即醫療器械中管理最為嚴格的最高風險級別。玻尿酸注射對注射的層次和部位有着嚴格的要求,注射不規範可能導致美容不成反遭嚴重後果的慘劇。
玻尿酸注射有三大類風險,第一是丁達爾現象,即填充部位出現淡藍色印記或隆起,原因是在皮膚較薄的部位注射了較多的填充劑;第二是結節與隆起,主要由注射量過多引起;第三是血管栓塞,是玻尿酸注射最嚴重的併發症。
與上述90後姑娘小雪相似,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相關研究人員曾收治一例患者,經眉間注射玻尿酸後致左眼失明及分水嶺腦梗死。資料顯示,患者25歲,入院前2天經眉間注射玻尿酸(約1.0ml)後立即出現左眼失明,伴有頭痛,後臨牀診斷為腦栓塞、左眼動脈栓塞。
面部注射,最危險區域依次是眉間、鼻、鼻唇溝、額部、顳部、面頰、眼部、口周。
有研究顯示,就頭面部解剖結構而言,該區域血液循環豐富,血管密集,玻尿酸這類黏稠填充物一旦進入血管後易形成血栓,阻塞眼動脈的遠端分支,包括視網膜和脈絡膜的分支動脈,但是填充物質注射後發生栓塞的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另據一項涵括89例面部填充術案例的綜述統計,面部填充物質中自體脂肪注射填充最危險,透明質酸其次,膠原蛋白居第三位。其他還包括左旋聚乳酸、羥基磷灰石、糖皮質激素等。
02、“三非”亂象所謂“醫美”,醫療在前,安全是底線,變美在後,效果是上限。
醫美終究是屬於醫療的範疇。國內現行的《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凡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的機構和個人必須遵守《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後方可開展執業活動,主診醫師必須具有執業醫師資格,且具有相關臨牀學科工作經歷等。
然而,醫美行業現狀卻是,非正規機構、非專業醫生、非合規產品——“三非”橫行。
《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而非法經營的醫美店鋪數量超過8萬家,非法醫美機構佔行業的86%。持證上崗的從業者約有3.8萬人,非法無證上崗的從業者達到了10萬人。
即使醫療機構本身合規,也不免出現超範圍經營的現象。有業內人士分析,醫美機構整體分為醫院和門診,依據手術項目難度、複雜程度以及風險大小等,醫美外科手術分為四級,複雜程度、技術難度和風險逐級遞增,部分門診只能提供一級二級項目,但實際卻在開展更高級別的項目。
假冒偽劣產品、設備橫行的現象也很嚴重。目前醫美市場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僅為33.3%,即每3支針劑當中,就有2支是水貨、假貨等非法針劑。在非法醫美場所,90%以上醫療美容設備都是假貨。
醫美行業不僅亂象種類多,數量似乎也在快速增長,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朝陽法院審結醫療美容糾紛案件195件,涉訴醫療美容機構有77家。另外2015年到2020年,全國各級的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從483件增長到7233件,投訴量增長近15倍。
“坐火箭”上升的數據,昭示消費者苦醫美黑產業鏈已久,這背後都會有哪些原因?
一方面,正規醫美機構行業有高成本、高壁壘特點。一位醫美行業資深人士曾分析,成立一家正規醫美機構,需要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師執業證書、主治醫師職稱證,找到技術好又懂審美的醫生,後續還需要上百萬的啓動資金。另有報道顯示,開一家正規醫療美容機構的投入是千萬級的,加盟一個皮膚管理的門店要過百萬。
不合規的“小作坊”卻可以低成本、高利潤,6天速成的醫美從業者也能月薪6萬。
另一方面,醫美行業的高質量服務明顯供給不足。我國醫美市場高速發展,2022年市場份額預計超過2500億元,但產品和醫生的供給並未跟上需求的增長。
浙商證券研報數據顯示,從產品端來看,以進口品牌瑞藍為例,其在國內獲批型號僅3款,而在法國線上第一健康大藥房官網,瑞藍售賣合規產品為15款。
另據艾瑞諮詢數據,正規醫美醫生培養週期較長,通常需要8到10年,非多點執業情況下,國內13000家醫美機構醫師的標準需求數量達106392人,但行業實際從業醫師數量僅38343人,缺口達6.8萬人。
暴利驅使下,亂象叢生。不僅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還擠佔正規機構的生存空間,劣幣驅逐良幣,阻礙行業健康發展。
監管正在路上,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年相關部門共頒佈超過20項針對醫美行業的法律法規政策,其中影響力度最大的當數6月的八部委聯合發文的《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表示依法規範醫療美容服務信息和醫療廣告行為,嚴厲打擊虛假醫療美容類廣告、信息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
參考文獻:
- 玻尿酸美容三類風險需當心,湖南省藥學會《中南藥學》雜誌,2016.5
- 2022多地醫美監管持續加碼,行業亂象頻出或存四大根源,21世紀經濟報道,2022.2.4
- 眉間注射玻尿酸致左眼失明及分水嶺腦梗死1例,《中國實驗診斷學》,2018.1
- 玻尿酸注射致視網膜動脈阻塞1例,《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2020.11
- 嚴監管下“醫美茅”失寵,愛美客市值蒸發近800億,觀察者網,202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