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嶗山丨尋漢武求仙之路,覓嶗山古來之道
翻開歷史長卷,秦皇漢武的親臨,一直是嶗山歷史最值得着墨的歷史標籤。
據《漢書》記載:“漢武帝太始四年夏四月,幸不其,祠神人於交門宮。”不其即不其山,西漢初年不其山泛指嶗山之名稱。
漢武大帝,毋庸置疑,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傑出的君主之一。他諡號“武”,根據中國古代的“諡法”,“克定禍亂曰武、威強睿德曰武”。從諡號看,我們能看出,當時人們對漢武帝的基本定位,這是一位開疆拓土、威嚴堅強、喜好殺伐、個性張揚的君主。
縱觀歷史,史書對漢武帝的評價也是相當不一。《漢書》評敍他“雄才大略”;《資治通鑑》説他“窮奢極欲”;司馬遷《史記》則給予“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的評價。
回顧漢武帝的一生,這真是一個有着極度個性的君王。他功過明顯,時而讓人敬佩不已;時而又讓人覺得荒誕不經。
史話嶗山之漢武帝▲▲▲
通讀司馬遷《史記》“孝武本紀”一篇,全篇生動曲折的描述了李少君、齊人少翁、欒大和公孫卿等方士的行騙行為,深刻地諷刺了武帝希冀鬼神賜福、追求長生不老的荒誕和愚昧。這些方士或以魔術手法眩人眼目,或以動聽言辭故弄玄虛;而武帝對方士卻是深信不疑,或尊之禮之,或封之賞之,並且言聽計從;但結局卻無一靈驗。武帝屢屢受騙,卻始終不能醒悟自拔,仍然執着地“羈靡弗絕,冀遇其真”。
仔細研究史料及古書,我們亦能從中追索到一些與嶗山相關的記載和故事,探尋到這座海上仙山的來時之路。
圖 | 嶗山風景區特約攝影師 董志剛
1仙者安期生之説
《史記》記載,李少君言於上曰:“臣嘗遊海上,見安期生,食臣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欒大亦對漢武帝説“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
“安期生”本來是琅琊郡的一位隱士,在海邊以賣藥為生,老而不死,後來得道成仙,被稱為“千歲翁”,他是傳説中的人物。在與嶗山有關、帝王求仙的記載中反覆出現。
唐朝時,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詩中,一句“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更是成了很多人認識嶗山、嚮往嶗山的啓蒙詩句。
圖丨李白石刻
圖 | 嶗山風景區特約攝影師 王華
通過詩,我們亦看到,嶗山自古便有“海上仙山”之美譽。那麼嶗山為什麼會成為帝王們尋找“神仙長生”的嚮往之地呢?主要原因有二:
原因一:神仙之説盛行
古代的神仙之説,起源很早。自遠古時期,就有軒轅黃帝“且戰且學仙”的傳説,乃至戰國,神仙信仰深入人心,在《山海經》裏已提出了神仙與羽士的存在。
伴隨神仙之説的興起,各種宣傳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現了。最主要的是,齊國的陰陽家代表鄒衍提出的陰陽五行學説,該學説與神仙學説相結合,使原有的神仙之説增加了強大的理論色彩,一時間,神仙之説流行於燕齊的上層社會,進而影響到統治階層。
圖丨攝影 紀春章
原因二:靠海的獨特地理位置
嶗山所處齊國,是神仙方術的發源地、盛行地。當時齊國,三面環海,有魚鹽之利,不僅富庶,而且由於接近蒼茫大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不同於內地人的性格和思維。
圖 | 攝影 紀春章
海邊人出海過程中,親眼見過海市蜃樓不足為奇,那個時候科技不發達,自然會形成很多奇觀異象的曲解。另外,齊國人因屬孔孟之地,讀書人多,亦掌握一些航海知識,自然富有一些特有的想象力和思維方式。因此,秦漢時期,燕齊是最盛產神仙方士的地方。
圖 | 攝影 李域永
2從漢武帝與“西王母”的傳説故事,看道教發展
晉代張華的《博物志》卷三雲:“漢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澤,以求神仙之道。時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當來,乃供帳九華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雲車而至。”
西王母,在道教的神仙譜系中,被崇奉為道家尊神、女仙領袖,傳説其掌管“不死藥”。
雖然該段故事幾乎近於荒誕,是典型的後世附會神話小説。
但仔細分析《博物志》一書所處時代,我們亦大約可分析出道教從產生到成熟的一個過程。
圖丨攝影 仲磊
圖 | 嶗山風景區特約攝影師 劉明元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可以説,漢武帝所處時代,還是充分繼承着對於方仙道的崇拜。
我們都知道,漢高祖劉邦到西漢前期的統治者,都是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之學,這個學説正好契合了西漢初年“與民生息”的政治政策,一度造就了漢朝“文景之治”的盛世。
漢武帝初登皇位時,野心勃勃的他,就因為“黃老之學”及儒學之爭,與垂簾聽政的竇太后進行了一番的較量。竇太后去世後,漢武帝獨掌大權,開始推行“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政策。黃老學説被迫走向民間,與方仙道合流成黃老道,由政治信仰轉變為宗教團體,最終成為道教的雛形,並最終在魏晉時期,發展成熟。
再説漢武帝與西王母的傳説,大多出自魏晉時期,這也可以理解,當時道教發展中,為了其正統性,將漢武帝編寫在道教傳説中的一些做法。
嶗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素有“天下道教第二從林”之稱。嶗山道教開山始祖張廉夫,就是於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來到嶗山,建起了“三宮庵”和“三清殿”。自此,道教在嶗山發展至今。
世有代變,山無古今。
讀史話嶗山,我們看到,嶗山這座海上仙山,吸引並影響着漢武大帝的一生,而漢武大帝的一些做法,亦推動着道教乃至嶗山的氣質走向。
一切看似無意,又貌似註定,這就是歷史的戲劇。
圖 | 嶗山風景區特約攝影師 董志剛
歡迎大家投稿
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想投稿分享,
請將您的作品發送至
郵箱ls96616@qq.com。
千載人文嶗山,萬般山海風情,
讓我們一起走進嶗山吧。
景區温馨提示
1.嶗山風景區實行全網實名制預約購票,一定要先預約再出發。
2.遊客須提前通過“愛山東”APP、微信“健康山東服務號”、支付寶“山東電子健康通行碼”申請辦理山東電子健康通行碼,在通過景區各體温檢測站前須主動出示“健康碼”綠碼(黃碼或紅碼禁止入園)。
3.遊客請做好個人防護措施,自覺接受體温檢測。排隊測體温、檢票和乘坐索道間隔不少於1米,索道吊廂原則上乘坐不超過2人(同行遊客要求同乘除外)。
4.遊客遊覽時應遵守景區疫情防控、護林防火、安全管理規定,遊覽時要做到文明、有序、不聚集,服從景區工作人員現場管理。
5.自2021年1月16日起嶗山風景區內太清宮、上清宮、明霞洞、太平宮、蔚竹觀、華樓宮、華嚴寺等所有宗教活動場所暫時關閉,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轉自: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