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劇,中日韓“痛點”不同:日劇話題更多元,韓劇階層是背景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小捨得》正將子女教育問題送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作為國產教育題材電視劇,本月初開播的《小捨得》佔據收視榜前列,豆瓣開分7.5,並多次登上熱搜。但另一方面,劇集再度引發國產教育劇消費家長焦慮的質疑。現實主義題材熱潮下,作為都市生活重頭戲的子女教育問題成為國產電視劇創作熱門。當國產教育劇開始面臨套路化的質疑時,同樣面臨巨大教育焦慮的日韓或許可以成為值得參考和借鑑的“同學”。
國產劇猛戳“升學焦慮”
在一些觀眾看來,製造焦慮正在成為國產教育劇的“財富密碼”,過往教育題材劇將高考中考題材用過一遍後,國產教育劇的重心普遍在下移,“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劇中家長們共同的心願。《小捨得》延續此前兩部“小系列(《小別離》與《小歡喜》)”聚焦教育的路線,但直接將視線拉回“小升初”。該劇以一個大家庭中的兩組家庭作為主線,對照描述兩家人在孩子小升初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和大部分國產教育劇一樣,《小捨得》的主題並不是孩子在“捨得”中快樂成長,而是中國父母和孩子共同面臨的考試困境。“劇集太真實了!”是各平台觀眾的共同感受,還原生活並帶入真實感是“小系列“的一大優點。從道具、佈景到各種細節,《小捨得》還原生活狀態、充滿生活氣息,宋佳、蔣欣、佟大為等人的表演也是如此的。
但看似真實的劇作之下,其實充滿對再婚家庭、階層差異、教育壓力、原生家庭等的縝密編排,個個踩在觀眾痛點。劇中充滿各種教育培訓班。前幾集中的一個主要矛盾是孩子的數學老師因為在外補課被家長髮現,被舉報後離職。沒想到引起一系列反應,該老師不僅是孩子班主任的男朋友,最後成了孩子能否進“金牌班”的決定者。有觀眾質疑,上述情節確實可能發生,但極致和典型可以代表真實嗎?
今年3月播出的都市家庭劇《陪你一起長大》則直接將視角對準幼升小,貫穿劇情的依然是家長的焦慮。劇中充斥搖號、推優名額、雞娃等熱詞,集中展示真實又極端的育兒環境和觀念。李宗翰飾演的父親對女兒的要求是“只許第一,不許第二”,後者最終得了抑鬱症;劉濤飾演的媽媽原本想給兒子快樂教育,但在其他家長帶動下,還是給兒子安排各種學習任務,最後兒子得了抽動症。這些劇情都可以解釋為反思教育存在的問題,但觀眾看了之後,最大的感受或許不是反思,而是焦慮。
幼升小、小升初確實是全民話題,但主創將故事高度極端化,這種“真實”難以代表“普遍的真實”。爆款國產教育劇既是對過往熱劇的經驗總結,也是在迎合社會和父母的焦慮,並在無形中助推這種焦慮。
日劇話題更多元,韓劇階層是背景
同樣面臨巨大升學壓力的日本和韓國如何處理教育題材劇?2012年重拍的《麻辣教師》中,故事重點是不按常理出牌、充滿熱血的老師如何處理關係户學生、校園霸凌、學生心理問題等校園問題的故事,他還給迂腐的教育體系帶來極大衝擊。
2007年的《極道鮮師》中,新人教師被分派到“放牛班”,他在從容解決問題學生後,被發現真實身份是黑幫傳人。2008年《學校學不到的事》中的女老師為了解決學生活力不足的問題,自主成立社交舞部,讓孩子在舞蹈中完成成長和升學。這段時期的教育日劇,憑藉這些熱血老師穩定輸送日漫式教育戲碼。
開啓日劇教育題材新時代的是2005年的《女王的教室》,傳統教育題材劇中常見的熱血、社團、戀愛、家庭關係等情節一概沒有,全劇焦點就是冷酷嚴肅的女老師帶全班24個學生完成升學的過程。神奇的是,這位“女魔頭”最後收穫觀眾喜愛。儘管劇集理念引發爭議,但擺脱熱血的日本教育劇卻開始日益走向多元,開始聚焦具體教育話題。橋本環奈主演的日劇《影響》就對準問題家庭、校園霸凌、青少年犯罪等日本社會問題。
相比多元日劇,近年來的教育類韓劇則瞄準階層差異引發的教育不公平現象。2018年的熱門韓劇《天空之城》得名於劇中小區“SKY Castle(天空之城)”,“SKY”指代韓國最頂尖的三所大學,“S”首爾大學、“K”高麗大學、“Y”延世大學。圍繞這場教育之爭,劇中上演了一出出關於畸形教育的黑色喜劇,將懸疑、復仇、豪門、教育等融為一爐。劇集對於唯成績論的教育觀念進行戲劇化展示,引發大眾廣泛共鳴。前不久播完第二季的熱門韓劇《頂樓》同樣涉及大量教育情節,而其中一大關鍵因素也是階層。
《頂樓》中,清雅藝高成了所有人拼命想讓孩子進入的高中。進入清雅藝高,就意味着踏入韓國首爾音樂大學的大門。女主的女兒成績不好時,她會去收買評委、篡改成績,目的是延續家族的階層地位,最終令不堪重負的女兒自殺,被救回後又患上失語症。
和國產劇一樣,日韓教育劇也在不斷轉變,普遍雜糅多種類型元素,而焦點最終指向升學壓力。從過往成功案例來看,日韓劇嘗試在題材、類型和角色塑造上尋找突破。在教育日益成為全社會關注話題的背景下,突破舊有題材範疇,依然是國產教育劇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