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個威震天下的明朝大將,讓蒙古鐵騎聞風喪膽,卻被明史一筆帶過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經典

隆慶四年(1570年),蒙古第一勢力俺答汗與明朝談判,最終在高拱、張居正、王崇古等推動下,明蒙達成一致,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隆慶和議”,自是邊境休寧明蒙互市,史稱“俺答封貢”,“邊境休息,東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鎮,數千裏軍民樂業,不用兵革,歲省費什七”,俺答汗被封為順義王。
萬曆五年(1577年),俺答汗蠢蠢欲動,想要南侵大明,邊疆烽火眼看又將燃起。這時,明朝啓用了一個叫馬芳的61歲老將,馬字戰旗在邊境一豎起來,順義王俺答汗立刻上表請罪。
這個叫馬芳的將軍,究竟有着什麼樣的魔力,能讓統帥數十萬蒙古鐵騎的俺答汗聞風喪膽?原因很簡單,馬芳真把俺答汗給打服了,留下的戰功讓人不敢相信,所謂南有戚繼光,北邊就有馬芳,這是一個戰功不下於戚繼光的明朝大將,可惜他的重大戰功卻被《明史》一筆帶過,更可惜的是他卻鮮為人知。

馬芳(1517年-1581年),字德馨,別號蘭溪 ,山西蔚州(今張家口蔚縣)人。這是一個命運奇慘,卻又迎難而上的真正人傑。
馬芳出身貧寒農家,幼時遭繼母虐待,8歲時不堪羞辱離家出走,隨後被南侵的韃靼騎兵擄掠,替俺答汗放養馬匹,實際上就是一個奴隸。換成一般人,可能就此認命了,但馬芳卻苦練騎射,一直想要逃回大明。
嘉靖十六年(1537年),21歲的馬芳終於找到了機會,借俺答汗(又名阿勒坦汗,見下圖)在大同外圍狩獵之機,趁夜盜馬逃到大同。
正巧,大同總兵官周尚文正在招募士兵,馬芳就投奔到了周尚文麾下。《明史》記載“周尚文鎮大同,奇之,署為隊長”,周尚文對馬芳能力極為驚奇,立即將他提拔為隊長。
由於馬芳精通騎射勇猛無比,又熟悉邊地和蒙古鐵騎習性,每戰皆能重創來敵,因屢建戰功,很快升職為千總。

嘉靖年間,明朝邊軍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即“慫”,而且是慫到家了,幾乎可以與明末相媲美!
《九陽神功》中有“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讓弱者讀來心神俱安,但對於明王朝來説,明朝邊軍的慫樣,襯托出了俺答汗的強,這就不是什麼好事了。所以,俺答汗胃口大開,年年侵擾好幾次,缺吃的、缺穿的、缺玩的.......都來走一波,明朝邊軍根本望風而逃,俺答汗甚至堪稱旅遊式行軍。
1550年的“庚戌之變”,是明朝的奇恥大辱,但馬芳卻大放光彩!當時,俺答汗率軍犯大同,總兵官張達和副總兵林椿皆戰死。宣大總兵的仇鸞惶懼無策,竟以重金賄賂俺答,使移寇他塞,勿犯大同。明朝整個邊軍都爛了,但唯獨“愣頭青”小將馬芳橫衝直撞連戰連捷,打的俺答汗損兵折將無數。這一年,馬芳先升任宣府遊擊將軍。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身在其位必謀其政。
馬芳掌兵之後,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改變明軍的“慫”。他任宣府遊擊時,重立“軍戰連坐法”,規定臨戰畏敵不前者,後隊斬前隊,將領畏敵不前者,士兵斬將領,每戰依舊率先衝殺敵陣,引得屬下殊死效命。
但僅僅如此,還不能改變邊軍的問題,於是馬芳又提出三條建議,和一條制敵戰略!
一,1552年馬芳提議,“盡遣宣府客兵,以鄉人守鄉土,可得虎師”,因為客兵缺乏死戰之心,本地之兵的背後就是父老鄉親。
二,馬芳認為“兵之優劣,重在選練之效”,在軍中制定嚴格的賞罰管理訓練條例,更經常在訓練中“親執械示範格殺”,總之狠狠的操練士兵,戚繼光也極為重視練兵。
三,針對明軍中剋扣軍餉、軍糧、虐待士卒、權貴擅調士兵充奴婢等現象,馬芳強力整頓,一旦發現決不輕饒,甚至對山西權貴“拔刀怒向”。經過整頓,一時間“軍紀大振”,深得士兵擁護。
這三條主要是整軍,但如何才能戰勝蒙古鐵騎呢?馬芳給了八個字,即“以騎制騎、以快制快”,所謂以騎制騎,是發揮明軍在火器技術上的優勢,使用火槍騎兵配合騎兵、刀兵作戰;所謂以快制快,既有秋冬季節使用小分隊突襲蒙古牧場,摧毀他們的戰爭潛力,又有長途奔襲,斷絕蒙古軍後路,聚殲蒙古軍有生力量的目的,就如霍去病當年的所為。

整頓之後的“馬家軍”,戰鬥力直線飆升,幾乎到了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1555年,俺答汗故伎重演,繞過宣大防線,直撲京城外圍懷柔地區,一時朝廷為之震動,明朝邊軍紛紛觀望而不敢戰,但只是參將的馬芳卻率領2000人與阿勒坦軍血戰,是役馬芳軍“奮勇跳蕩,生猛敢戰”,殺得俺答汗撤軍。嘉靖皇帝朱厚熜聽聞後感嘆道:“勇不過馬芳”,馬芳一戰成名,蒙古人尊他為“馬太師”。
1557年,馬芳升任薊鎮副總兵,對手變成了蒙古土蠻部。馬芳剛一到任,土蠻即發動十萬騎兵南下侵擾,來了一個下馬威。在審訊蒙古俘虜時,有蒙古俘虜盯着馬芳道:“馬太師也!”當蒙古鐵騎獲悉馬芳在此時,十幾萬土蠻騎兵立馬倉皇北撤。靠名聲就嚇退10餘萬蒙古鐵騎,馬芳真神了。
1561年,嘉靖四十年,馬芳調任宣府副總兵,這一年發生的事情改寫了歷史。當時,俺答汗再度南下侵擾,而身在宣府的馬芳卻決心“先發制人”,決定從宣府奔襲至山西,急行軍五百里凌晨趕到大同城下,趁勢攻擊俺答汗大軍。隨後數日,馬芳連續進攻,甚至出塞、奔襲、破敵、追殺、決死惡鬥,七戰七捷,贏得了一場場大勝。
以往的戰爭,明朝往往以防禦為主,但1561年的戰爭卻是先發制人、主動出擊。最重要的是,從此之後,大明騎兵滿血復活,後來甚至一直打到俺答汗的大本營興和,橫掃沿途韃靼軍。

曾經的綿羊,如今卻張開了獠牙大口,俺答汗自然不爽,於是在嘉靖四十五年,再一次發動南侵。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俺答汗集結十萬騎兵,發動了對明朝邊境重鎮萬全右衞(今河北萬全鎮)的大規模攻擊,馬芳也因此迎來了他一生中最兇險一戰——馬蓮堡會戰。
一旦這個殘破的馬蓮堡淪陷,俺答汗將無後顧之憂,肆虐京畿就將一馬平川。馬芳率領萬騎增援,剛到半路就被10多萬蒙古鐵騎圍困在馬蓮堡,馬芳陷入了絕地之中。
城池攻防戰中,馬芳多次遇險,甚至馬蓮堡城牆轟然倒塌門洞打開,這個馬芳卻淡定自若,讓蒙古鐵騎驚疑不定。黎明破曉時分,馬芳突然出擊,戰場上出現一幅奇觀,即萬餘明朝騎兵,追着十多萬韃靼騎兵,一路大砍大殺,後者卻毫無抵抗之力!這場奇蹟般的大勝,就是馬蓮堡大捷!
然而,這一場舉世罕見的絕境逆襲的大勝,卻在《明史》中一筆帶過。當然,雖然明史不談,但在民間卻廣為傳頌,比如京劇《馬芳困城》,講的就是馬蓮堡大捷。

從此之後,“馬太師”徹底成為蒙古人口中的禁忌,屬於能讓小兒止啼的稱號。
隆慶元年(1567年)到隆慶四年,俺答汗又多次南侵,但每一次都遭到馬芳痛擊。其中,隆慶元年馬芳率軍尾隨追殺二百里,在長水海大破俺答汗主力;隆慶四年馬芳長途奇襲,差點在威寧海子被抓俘虜。
隆慶四年,馬芳長途奇襲四個月之後,孫子逃亡明朝,俺答汗撐不住了,於是接受了明朝的和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隆慶和議”,從此明蒙總體上有了60餘年的和平。而這和平的到來,關鍵就是馬芳,是他一刀一刀打出來的。所謂槍炮出現之後,蒙古人變得載歌載舞了;馬芳屢次大勝之後,效果也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明朝中前期,蒙古勢力一直很強,但經過明朝200餘年的不懈努力,包括馬芳等浴血奮戰,才逐漸削弱了蒙古實力。正因如此,後來努爾哈赤、皇太極等才能輕鬆擺平蒙古,清朝不過站在明朝的肩膀上摘果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