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不讓最有才幹的八皇子繼位,有個隱秘原因,可能大家沒注意
八皇子胤禩,無疑是康熙皇子中最優秀的人之一,不但賢名在外,又有文韜武略,還廣受支持,為何卻被康熙嚴厲打壓呢?學者和清史愛好者們都分析過許多原因,不過我發現,有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可能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
在康熙24個成年皇子中,胤禩出身不算好。不過短板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的,胤禩聰明好學,不光精通滿漢蒙多種文化,而且在騎射上也成績優異。好學生人人愛,康熙有兒如此,自然對他頗為看重。
(胤禩劇照)
在胤禩7歲時,康熙便讓他隨駕出巡,有意讓他開拓視野,瞭解各地風土人情。
待胤禩17歲時,康熙便將他封為貝勒,成為眾皇子中受冊封最年輕的一個。此後,康熙有意栽培他的政務處理能力,讓他和胤祉共同辦理政務。
胤禩不光學識高,能力強,他還是眾皇子中,最為謙遜有禮的人。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奴僕侍從,他都親切隨和,絲毫沒有做皇子的驕縱之氣。對皇兄皇弟們,也是兄友弟恭,盡力相幫。因此,他是諸皇子中口碑最好的皇子,朝廷內外都稱他為“八賢王”。
康熙四十七年,做了28年的太子胤礽因罪被康熙廢黜了太子之位。
早就覬覦太子之位的皇長子胤禔,自認為自己有軍功,又是長子,理當被立為太子。康熙卻説他“秉性躁急愚鈍,豈可立為皇太子”。 胤禔眼見自己爭儲無望,便向康熙推薦了胤禩,並表示願意替康熙誅殺胤礽。
康熙聽聞,勃然大怒,狠狠地責罵了一通胤禔,連帶着也認為胤禩與胤禔有陰謀。
太子之位的空缺,讓有才幹的皇子們拉幫結派,都想爭位。甚至不顧兄弟情誼,暗中勾心鬥角。康熙眼見皇子們頗有“兄弟相殘“的舉動,為了平息這種局面,再加上他也的確是在胤礽身上花費了許多心血,另外又念在胤礽的生母孝莊文皇后是他最為情深的人,種種原因,導致他想復立太子。
(康熙和皇子)
此後,康熙在與大臣交談的時候,暗示了想復立胤礽的意思,並且多次看顧胤礽。
説巧不巧,朝中大臣也多次上奏康熙,請求以國本為重,早立太子。康熙以為大臣們都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便問滿朝文武:“於諸阿哥中,眾議誰屬,朕即從之。”
康熙的話説完,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敍、王鴻緒一眾朝中重臣紛紛稱讚胤禩,並保奏他為儲君。
康熙見此,大為意外。便以“八阿哥未曾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為由,結束了立太子的話題。
胤禩的才幹和學識,康熙是知道的。胤禩的賢名在外,康熙也不會不知道。朝中重臣和皇長子、皇十子幾人都支持他為儲君,照理,康熙應該將他列為儲位候選人名單才對,可是康熙為何此後偏偏要處處打壓他呢?
原因是很複雜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可能大家都沒有注意到。什麼原因呢?
(江南士人
滿清自從統一中原後,一度強迫漢人“剃髮易服“,為此還發生了好幾起屠城事件。可以説,當時的漢人對滿清充滿仇恨,這種仇恨直到康熙年間還在。許多漢人打着“反清復明”的旗號,與清廷作對。
漢人中有骨氣的讀書人,更是恨透了滿清侵略者,與滿清頗有勢不兩立的架勢。因此,清朝建立後,統治者多以滿人治天下,打壓漢人中的知識分子。而這,無疑再次加大了雙方的仇恨。
在這樣的背景下,胤禩居然得到了以他的老師何焯為首的江南文人的支持,並且在江南文人中口碑極好。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胤禩能得到江南文人的支持,絕對不是他擅於拉攏能得來的。他對文人多尊重,比如他的老師何焯就是他極為尊重的文人之一。他不僅與何焯感情甚厚,還在何焯父死時,代他照顧幼女,並常讓何焯從江南購書。
而何焯只是他尊重的文人之一,因此在江南文人中,他又被稱為“實為賢王”。
康熙素來對漢人提防,擔心滿清江山會易主,因此才會一直打壓漢人中的知識分子,很少給他們做官的機會。為的就是永保江山萬萬年。
如今,朝中為官的漢人也和那些王親大臣們結成統一戰線,一致擁護胤禩,這顯然是康熙最不願意看到的。這樣不但威脅到了他至高無上的王權,而且他還擔心胤禩繼成大統後,會重用漢人。
因此,胤禩奪儲失敗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