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海歸廢物”刺疼“學歷成才論”
據媒體報道,“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豆瓣小組已集聚了約3萬名海歸,吐槽失學失業、工作生活不如人意者不少。
“海歸廢物組”話題,是“垃圾留學”“海歸貶值”等話題的繼續。有輿論認為,“海歸廢物組”的出現,預示着出國留學將降温。
然而,如果所謂“985廢物”的討論,沒有淡化學生和家長對985高校的追逐,那麼,“海歸廢物組”的出現,也並不能説明出國留學就會迎來拐點。
但這些討論有一個很重要的價值是,推進社會破除“唯學歷論”。即告訴學生和家長,不能認為考進名校、出國留學獲得一紙好看的文憑,就意味着人生成功。事實上,從名校畢業的學生,事業與人生髮展,遠不如本人、家長以及社會預期的也大有人在。
當前我國一些地方在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過程中,給學生灌輸更多的是“學歷成才論”,讓學生誤認為,只要進入名校,就獲得人生的成功,並以追求更高學歷,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直到在進入社會之後才發現,學歷的“威力”並沒有那麼大。
有意思的是,對於高學歷畢業生的這種遭遇,雖然社會輿論也有討論,但話題往往隨即被偷換為“讀書有用還是無用”,“出國留學有用還是無用”的無謂之爭。實際上,“海歸廢物”與“985廢物”一樣,都是其中的部分羣體在吐槽自己職業、事業發展不如意,並不代表所有海歸、所有985高校畢業生的人生都如此,這正是需要理性對待的地方。
“唯學歷論”指的是片面用學歷標準評價人才,而破除“唯學歷論”,不是不看某個人的學歷,而是還要看學歷之外的其他能力、素質。怎麼破除“唯學歷”迷思?這就需要媒體和輿論以公正客觀的視角來呈現和認識“985”和“海歸”。
拿出國留學來説,學生本來應該致力於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提升自己的學術或就業競爭力。但總體看來,不少申請出國留學的學生和家長,在意的還是獲得文憑。這種以文憑為導向的出國留學,就很容易因出國留學人數增加而迅速貶值。
只有把提升能力作為目標來規劃學業發展,才能抵抗學歷貶值。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出國留學也已經“大眾化”,由於學歷供給增多,學歷貶值是大勢所趨。應對學歷貶值,個體的最佳選擇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要讓個體有這種意識,就需要告訴他們“學歷的真相”,同一所名校畢業的學生,有的會進入尖端領域,也有的會在平凡的崗位上奉獻。既不能以前者來凸顯學歷的重要,也不能以後者來否定求學的意義。
若過度渲染強調學歷的重要,基礎教育以升學為導向辦學,高等教育以學歷為導向辦學,社會以學歷評價人才,這讓學生形成的成才觀,就是“學歷人才”觀,在遭遇挫折後,也就有“學歷廢物”的感慨與吐槽。因此,需開啓對學歷價值的理性審視,推進社會從“學歷社會”轉向“能力社會”。(作者是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