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助蔣委員長“削藩”,逼紅軍長征,又準確判斷出紅軍長征路線
1934年,中央主力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瑞金→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甘肅會寧會師。這是紅軍長征走過的路線。
就是這條蜿蜒曲折複雜的長征路線,竟然在紅軍長征前就被國民黨的蔣介石身邊一位高級參謀人員分析預測出來。如果蔣介石相信了他的判斷,按照這個制定作戰方案,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判斷出紅軍長征路線的這個人叫楊永泰。楊永泰頗有智謀,是個“卧龍”式的人物,他幼時接受私塾教育,青年留學日本,“既擅文事,又長武備;既懂立法,又精行政”,對於“天下大事”觀察已久。
1928年初,擔任北洋政府總理的黃郛把他引薦給蔣介石。他與蔣介石一見面便直抒胸臆,從軍閥割據入手,建議蔣介石“削藩”。在“削藩”上採取按人煮藥,各個擊破的策略。對待軍事力量較為薄弱的李宗仁,採取武力解決手段;對待軍事力量強大,但是經濟落後的馮玉祥採用經濟收買;對待生活安逸的閻錫山,使用政治手段將其收服;對待東北的張學良,採取外交手段將其收服。蔣介石頓時心明眼亮,對楊永泰肅然起敬,任命楊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茅草房”中的“卧龍”一躍而入蔣總司令的“卧榻之側”,成了蔣介石的“首席智囊”。蔣介石按照楊永泰策略,只用3年時間就順利實現了“削藩”,完成了對中國北方的政權一統。
蔣介石對中央蘇區四次“圍剿”連遭失敗後,老蔣向楊永泰詢問良策。楊永泰分析認為:紅軍絕非烏合之眾,而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撫、不感恩、不懼威的真正“黨軍”。紅軍的最大不同是實行政治建軍,兵民一體,上下同心,因此必須採取新的策略才能“剿”滅。紅軍是靠政治起家的,那就對以“政治剿匪”,“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楊永泰的話説到了蔣介石的心窩裏。
蔣介石很是欣賞“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這個提法,對楊永泰大加讚賞。楊永泰給蔣介石獻“上中下三個策略”:上策就是“以土地對抗土地”,用土地來換取民心;中策,進行經濟封鎖,並以相關的軍事手段進行輔佐,將根據地地區的資源耗盡;下策,軍事圍剿,不給“中共”喘息的機會。蔣介石採用了“中策”。
蔣介石在漢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軍事會議,升楊永泰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書長,令其隨行前往武漢,楊永泰成了蔣介石的貼身軍師。後來,蔣介石改“行轅”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任命楊永泰為南昌行營秘書長全權總攬政治事務,負責專營“政治剿共”的第二廳,南昌行營上下因此稱楊永泰為“七分廳長”。
在第五次“圍剿”中,楊永泰提出對蘇區民眾實行所謂“軟化、分化、感化”政策。實行強化保甲組織,嚴厲實行連坐制,對蘇區實行嚴格的經濟封鎖。與紅軍打一場“政治戰”、“經濟戰”、“立體戰”。蔣介石採用楊永泰的招法後,僅一年多時間,蔣介石取得了第五次“圍剿”勝利。中央紅軍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楊永泰因“剿共”有功,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楊永泰繼續為蔣介石獻策:把中央紅軍趕到兩廣地區,借刀殺人,讓兩廣軍閥同紅軍拼殺,達到既消滅紅軍、又吞掉兩廣軍閥的目的。這樣一石二鳥,兩敗俱傷,國民政府漁翁得利,這樣最完美不過了,蔣介石欣然同意。為此,蔣介石只給紅軍留下去廣東的“通路”,還命令廣東軍閥陳濟棠設三道封鎖線阻擋紅軍。
陳濟棠絕不肯任人擺佈,不想犧牲自己為老蔣作嫁衣。中央紅軍洞悉到蔣介石和陳濟棠各自的企圖後,決定利用陳濟棠同蔣介石的矛盾,取道廣東,進行長征。紅軍對陳濟棠挑明:紅軍長征的戰略目的是打破蔣介石的“圍剿”,借道廣東到湘西去同紅二、六軍團會師。陳濟棠默許,當紅軍長征取道粵北時,陳濟棠沒有難為紅軍。紅軍取得了長征初期的順利進行。前面有車後面有轍,廣西軍閥也效法陳濟棠,對紅軍採取“禮送出境”。兩廣各打各的主意,楊永泰的計策竹籃打水。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紅軍戰略轉移之初,對於轉移路線,連當事人自己都在爭論不停,自己也不知道將來到底會去哪裏。但楊永泰判斷出紅軍可能走一條匪夷所思的路,那就是過湖南,入雲貴,穿過金沙江,再渡大渡河,從川西北上。這條線路與後來紅軍的長征路線高度重複。這真讓人驚出一身冷汗。但蔣介石認為中共的軍事力量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之際,不足為懼。沒有理會楊永泰的這個提議。如果老蔣採取相應對策,歷史不知該如何書寫。
蔣介石已經太寵信楊永泰了,所有國民黨重要軍政文電,都須經楊永泰先行過目,然後才能呈蔣。許多軍政要人見蔣介石,也須經楊永泰安排。
陳果夫和陳立夫為首的CC系對楊永泰權傾一時,專橫跋扈,十分憎恨。楊永泰也得罪了不少同僚,成了各方攻擊的對象。蔣介石雖知楊永泰對自己忠心耿耿,但為了平衡各派利益,決定將楊任命為湖北省主席後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離開權力中心。楊到湖北後,整頓湖北保甲制度,編整團隊,“剿匪”、“清鄉”。督促開展武昌市政建設,命名了“彭劉楊路”、“熊廷弼路”、“張之洞路”,興建了湖北省圖書館大樓。楊永泰還身體力行執行親日政策,並與漢口一帶的日本人來往密切。
1936年10月25日,楊永泰參加日本駐漢口領事館的晚宴,宴會結束後,回程途中遭到槍擊,奄奄一息的楊永泰對警衞説:“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許國,為國而死,夫復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逮,國禍方長耳。”説完,蔣介石的“卧龍”嚥氣,只活了56歲。
蔣介石得知楊永泰被刺殺後十分震驚。他責令組織秘密偵查廳破案,偵查廳宣佈,原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劉廬隱指使刺客作案,劉被判處10年徒刑。當時更多的人懷疑是二陳為首的CC系一手策劃乾的這件事。軍統局最後查明,此案是愛國青年自發組織“中華青年抗日鋤奸團”所為。
曠世奇才楊永泰跟隨蔣介石多年,出謀劃策,為蔣家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死讓蔣介石少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