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的高考作文變遷:從文體不限到聯繫時事 更加註重文化自信
↑圖片來自ICphoto
今年的高考語文作文,以全國卷一的《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試題最出圈,語文考試才剛結束不久,就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其他考卷的高考作文也相繼成為熱點話題。
1977年8月,高考招生制度恢復。同年10月22日,《人民日報》正式公佈恢復高校招生考試製度。
紅星新聞對歷年來的全國高考作文進行梳理發現,不同的年代的文體要求各有不同。70、80年代要求比較明確,但體裁比較多樣;90年代以議論文為主;2000年以後的文體要求呈開放式,一般情況下,“文體不限”。
作文試題的材料,大多提供簡短的寓言故事,讓考生根據對故事的理解而作文,最近十幾年來,高考作文更關注國內重大社會和時政新聞,材料所展現的視野更加國際化,也更加重視中國傳統文化。
前期:“文體不限” 強調文學性
自1977年恢復高考後,到80年代,高考作文的文體要求比較單一,會明確要求使用哪一種文體;但從時間段來看,又豐富多樣,有書信、議論、讀後感、記敍等形式。例如,1979年要求把一篇文章改寫成“陳伊玲的故事”,明確要求以記敍文的形式;1980年寫《畫蛋》讀後感,1981年根據“毀樹容易種樹難”的短文寫一篇讀後感;1983年、1984年要求用議論文寫作;1985年要求以書信格式,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信。
↑第一年恢復高考,還沿用1966年各省份自行招生辦法,全國共有27個省份發佈語文作文試題。圖為山東省1977年語文高考作文試題。
以下為1985年全國卷的作文試題:
澄溪中學附近有一家前進化工廠。工廠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氣體和廢水。廣大師生和附近居民長期處在被污染的環境中,身體健康受到損害,工作學習受到影響。幾年來,學校多次向工廠提出意見,要求妥善解決污染問題。但廠方以生產任務繁重、技術力量薄弱和經費開支太大等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決。
試就上述問題,以“澄溪中學學生會”的名義,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信,反映情況,申述理由,呼籲儘快解決。
注意:①要求符合書信格式,最後署名一律寫“澄溪中學學生會”,不得寫個人的姓名,不得透露所在地區和學校,否則扣分。②可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適當補充有關材料。③不要少於500字。
到90年代,高考作文基本上只要求寫議論文或記敍文,議論文偏多。對1990年到1999年這10年的全國卷高考作文進行梳理發現,有6年要求寫議論文,2年寫記敍文。例如,1990年要求對材料中,一對孿生小姑娘對玫瑰發表的不同觀點展開議論;1993年要求根據材料中一家人在夏夜梧桐樹下乘涼的小短文,寫一篇記敍文。
以下為1993年全國卷的作文試題:
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記敍文,題目自擬,不少於500字。(40分)
夏日的夜晚,院子裏,梧桐樹下……
啪!隨着細微而清晰的一聲爆裂,梧桐樹的一塊老皮剝落了,露出鮮嫩的新皮。
女兒對老樹皮發出一串讚歎……
兒子對新樹皮發出一串讚歎……
父親聽着,看着,深有感觸地説:“我希望人世間的一切都能像你們倆所説的那樣……”
要求:①對環境和氣氛加以具體描寫。②寫出女兒、兒子的具體話語和父親未説完的話,寫出人物的神態。
2000年以後,作文的文體呈現開放式,文體自選,同一篇作文中可以使用多種體裁。2001年的全國卷的作文題中要求“文體自選”;2011年全國課標卷中,要求“文體不限(除詩歌外)”。
以下為2001年的全國卷作文試題: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背囊。渡船開出時風平浪靜,説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湧,小船上下顛簸,險象環生。艄公説:“船小負載重,客官須丟棄一個背囊方可安渡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捨不得丟,艄公又説:“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裏。
寓言中“誠信”被拋棄了,它引發你想些什麼呢?請以“誠信”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寫你的經歷、體驗、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誠信”的範圍之內。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
近年:聯繫時事新聞,注重傳統文化
對歷年來高考作文進行梳理後發現,前期的作文材料一般會提供具有寓言意義的小故事,考生則需要根據理解和題目的要求進行寫作,但是近十幾年來,國內重大社會和時政新聞更多地出現在高考作文中,考生的作文越來越與中國的發展息息相關。
2008年的全國卷一中,就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作為材料,要求考生自選角度和文體進行作文;2011年的全國課標卷中,作文題的材料中就提及“中國的崛起主要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和關注的特點呢?”;以及2018年的全國卷一中,作文材料列舉了近年來國內重大新聞,“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2013年‘天宮一號’首次太空授課”“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等。
↑圖為2008年全國卷一高考作文試題
進入21世紀以來,高考作文除了與國內重大新聞事件更加息息相關外,視野也更加國際化。例如,2009年的全國卷2中,材料2是關於日本安藤百福發明“杯裝方便麪”的故事,材料3是關於美國農民給富翁打雜的故事;2011年全國課標的作文試題材料中提及了中國媒體在全球媒體中的地位;2017年全國卷一中,要求考生“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
以下為2017年全國卷一作文試題: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近年來,高考作文更加註重中國的傳統文化。例如,2015年的北京卷中,作文提供的材料就提及了中國歷史長河中的岳飛、林則徐、鄧稼先等英雄人物,弘揚了他們的愛國精神;2016年全國卷2的作文材料中有,“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係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2019年全國卷一中,關於對勞動的討論,運用了古文“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夙興夜寐,灑掃庭內”,説明“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2019年北京卷的作文材料中提到,“中華文明歷經風雨,綿延至今,體現出‘韌’的精神”;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出現在今年全國卷一的作文試題中,也是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有力表現。
(部分高考作文題來源:財新數據新聞中心)
實習編輯 朱潔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