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風口浪尖上的傳統武術,騙局還是誤解?看看歷史上真正的武林高手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經典

最近一段時間,混元形意太極大師馬保國慘敗業餘搏擊愛好者王慶民的視頻火遍了全網絡,這位一代“太極宗師”30秒內3次被擊倒,最後甚至被打昏厥,可謂是詮釋了什麼叫做毫無還手之力。馬保國的慘敗和之後弟子們各類可笑的解釋都讓這場比武成為了一出徹頭徹尾的鬧劇。
而馬保國所“代表”的中華傳統武術也再次走到了風口浪尖,“傳統武術就是江湖騙子的招牌”“武術就是強身健體的花拳繡腿”,各種負面的聲音充斥了各大自媒體的評論區。那麼這一戰,真的已經坐實了傳統武術只是一場國人自欺欺人的“騙局”嗎?

先且不論賽制是否公平,是否又有所謂的局外招,這位“大師”馬保國是不是真的能夠代表傳統武術,就是一個很大的爭議。傳統武術確實有一批忠實的傳承人和愛好者,他們一生都在弘揚中國的武術文化。但是傳統武術中也魚龍混雜,各類“大師”自賣自誇,用愛國情懷來招搖撞騙,表演式的百戰百勝,在讓一些看客無限調侃的同時,也讓一些真正愛好和相信中華武術的人感到痛心疾首。
其實避開現在的種種爭議,也不去看魑魅魍魎的表演和作假,在真實的歷史長河中,自有給傳統武術正名之人,不談野史傳説,只説真正有史料記載的武林高手們。
杜心五(民國第一保鏢,擊敗日本相撲名將)
杜心五出生在清朝同治八年,雖是書香世家,卻自幼喜愛武術。7歲就跟隨武士石彪學習“飛蝗石”。8歲因為突遭變故,家道中落,便離家求學。因為當時適逢清廷闇弱,一些在華的洋人四處為非作歹,殘害鄉民。少年杜心五便立志習武,遍訪名師學藝,還立下了“練成武藝,誓殺洋鬼”的目標。

杜心五學百家武藝,精通南派拳術和武當拳。13歲時更是效法古人,掛牌求師,放言能勝自己的人,便拜之為師,贈與千金,因機緣巧合受到了自然門宗師徐矮師的指點。1904年,學有所成的杜心五東渡日本,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求學。在留日期間,杜心五曾與日本相撲名將齋藤一郎在日比谷公園進行公開比試,獲得勝利,名噪東瀛。

1905年,杜心五加入同盟會,投身到反清鬥爭中,因為武藝高超,被孫中山先生邀請擔任貼身保鏢。在清朝和地方軍閥數次的暗殺行動中,杜心五都挺身而出,擊敗了刺客。後來的杜心五辭去官職,廣收門徒,抗日戰爭時期重慶中央訓練團武術總教官萬籟聲就是杜心五最得意的弟子之一。1953年,杜心五去世,湖南省各界人士均送了花圈,這也是對這位老人一生功績的肯定。

孫祿堂(力挫俄國力士,戰敗日本武士)
孫祿堂自幼家貧,卻格外喜愛武術。幼年時曾拜江湖拳師學習少林拳術,13歲時又跟隨河北著名拳師李奎元學形意拳,因為資質出色,被李奎元推薦給了自己的師傅郭雲深,弟子變師弟,成為了一段佳話。1886年,孫祿堂離開師門四海訪藝,上少林、朝武當、訪峨眉,學百家之所長,成為知名武術大師。

1900到1909年間,孫祿堂先是參加清廷舉辦的演武大會,一舉奪魁,獲得“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譽,又應俄國公使館邀請,與歐洲格鬥冠軍彼得洛夫在奉天比武,取得勝利,名震海外。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欽命大武士、全日本柔術冠軍坂垣一雄專程來到中國與孫祿堂比試,在戰敗之後便希望拜孫祿堂為師,被孫祿堂婉拒。

當時的《京報》曾經評價孫祿堂為“我國太極拳界惟一名手”。孫祿堂一生以教拳為業,足跡遍天下,其對外戰績可謂是近代中國武術人中的佼佼者,又在南京、江蘇和北京中央國術館都有過任職經歷,能力也是遭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同。1933年,孫祿堂無疾而終。

霍元甲(愛國武術家,以武保國強種)
霍元甲是中國人盡皆知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事蹟早已通過各類的影視劇和電影傳遍了全中國。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雖以體弱多病被父親勒令不準習武,但是卻偷師學藝,習得霍家迷蹤拳的精髓。成年之後霍元甲四處行俠仗義,名震天津。

1901年和1909年,霍元甲接連挑戰辱罵中國人為“東亞病夫”的俄國大力士斯其凡洛夫和英國人奧彼音,但是兩人都不敢應戰,在霍元甲的要求下登報認錯。1910年,日本柔道會挑戰霍元甲,霍元甲戰敗了日本柔道領隊,徒弟劉振聲連勝日方五人。這樣的戰績讓身處國家危亡之際的國人備受鼓舞,上海更是掀起了一股習武熱潮。同年,霍元甲在上海創辦“中國精武體操會”,號召國人習武救國。

但是不久之後霍元甲就重病不起,被檢查出身中劇毒,無藥可醫,在1910年9月14日於上海與世長辭。之後弟子們化驗霍元甲治療嗆咳症的藥物,發現其中混入了一瓶慢性爛肺藥,而這瓶藥就是在霍元甲同日本柔道會比武后,日本人推薦的秋野醫生贈送給霍元甲的藥品。霍元甲雖然去世,但是他的精武精神卻喚起了國人奮發圖強,習武報國的熱潮,真正的一代宗師永垂不朽。

其實在近代中國的風雲動盪之中,像杜心五、孫祿堂、霍元甲這樣的武林高手並不少見,他們無一不是自幼便立志習武,遍訪名師。又因身處於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為捍衞中華榮譽,喚起國人習武強身,抵禦外辱的鬥志,廣受弟子,挑戰外國選手鼓舞國民士氣。他們的戰績,不是表演,是實打實的搏殺,他們的愛國精神,更沒有半分弄虛作假。

在建國之後,武術已經不再是殺人的技巧,更多是作為一種文化傳承和強身健體的運動。自幼習武,終生習武的武林人士更是少之又少,沒有日積月累,沒有滴水穿石,自然就不會練就一身高超的武藝。而現在很多“大師”,只是看中國民心中那種對傳統武術的自豪感,並加之利用,作為謀財之道,小丑躍居殿堂之上,才會引出次次慘敗,種種打假。我們可以相信中華的武術自有一批人在默默繼承,甚至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但是也要分清黑白是非,不要被一些江湖騙術矇蔽了雙眼,喪失了對武術的認同和信任,詆譭這個曾經在亡國滅種之際,喚起國人鬥志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