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1.我不是標題黨,題目是事實。英語老師擔憂,家長着急,我也迷茫,但英語總歸拿到了高考的148(滿分的確是150)。
2.如果三位149分的同學看到了此文,還請一笑而過。
3.還請不要把考高分的同學想得多麼玄乎,他們就是普通人,他們就生活在諸位讀者的身邊,你或您的孩子,可能就會成為下一批的他們。
4.就算現在你或您的孩子在讀高三,而英語考得很爛很爛,此文依舊適合你。還請相信我,若你真心想變好,全宇宙都會幫助你變好。一切都還來得及。
炒菜
現在想起來,有關英語的回憶,還僅是英語老師的擔憂和着急,每次成績列表的紅色的偏科幾十名。只有到高考之前的幾次考試,成績才穩定在了第一梯隊的中游水平。而那時距離高考不過幾十天了。
但是,每一個高考分,都是配的上它的主人的。反之亦然。現在總結三年的英語學習(姑且認為我學了三年吧)過程,還是有可以成系統的東西拿出來的~
高考英語的備考,其實就是炒菜,主要分三個部分吧。第一是基本知識能力體系的架構(架鍋),第二是能力水平的鞏固(熱油),第三是能力水平的突破(炒熟)。記住,第一是後二者的大前提。後二者需要交替反覆進行。高考要炒的菜是回鍋肉。
我承認,英語考試考得好不能代表英語水平強。但也請記住,拿下高考英語,拿下高考,所鍛煉出的毅力、耐心、受挫能力,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我反對一考定終身的説法,但我認為,在這最關鍵的青春年華,通過歷經高考鍛煉出的人格,能夠影響人一輩子。
我剛上高一的時候,一做英語閲讀理解就犯困。因為很多很多詞都看不懂,還要硬着頭皮去讀,讀完之後還要去做題。而最痛苦的是,很多時候連題幹都看不懂。最後還要選出選項!現在回憶起來,那時候對ABCD的抉擇真是好玩——還不如蒙一個來的快呢。
這種情況是怎麼改變的呢?當時我也並沒有什麼明確的學習方法,那就按最笨的方法吧!高中的英語課本,看似沒有什麼大用,講講就過去了,高考也不會直接考察。但是我就開始琢磨課本,一遍遍讀文章,從不順讀到順再讀到能背下一兩段來;背後邊單詞表的單詞,雖然很枯燥,但是那種背完一整篇的成就感,還請大家自行體會。(我在這裏插一句話:高中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錯;但大多數人的興趣並不在於高中的學習,至少不在於一遍遍的做題;我覺得最佳動力源無外乎這種成就感。)
傻呵呵的我就這樣在英語早讀的時候一遍遍讀文章,然後加速加速再加速地讀,和別人比着勁頭讀。其實,大家説,讀這些文章,背下那麼寥寥幾個單詞(英語書後邊一個單元才幾個啊),好像從理智的角度無法解釋這有什麼用。但是事實證明,我漸漸由因為錯太多而被老師誤認為塗錯答題卡了,而轉變為每次小測錯誤率保持相對穩定,成績排在班級中游水平了。儘管成績有時還會跌落到下游,但是令自己欣慰的,每次做英語閲讀,不會那麼痛苦了。
更理論化一點的説法就是,基本知識能力體系的架構完成了。
或者説,鍋架好了。
於是我在清華大學逸夫館的一個角落裏思考,如果我的高中再來一次,會怎麼架鍋呢?又為什麼這麼做呢?我想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高中的學習,是一個把未知的知識轉化成已知的知識,並且納入自己的知識能力體系的過程。而高中學習的第一步,就是搭建自己的基本知識能力體系。恰如想炒一盤菜,需要先架一口鍋,這樣才能向裏邊加食材。一開始我做英語題為什麼那麼痛苦呢?你要求一個廚子做飯然後不給他鍋,你問問他什麼感覺就知道了。
基本知識能力體系,也就是咱炒菜用的鍋,單從英語學科講,是指一定的單詞量,閲讀能理解能力,語感,語法知識等等。比方説,英語題幹裏邊的固定的關鍵詞(情感態度、基本諺語)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更需要的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主要來源於詞彙量的積累、文章閲讀量的積累、文章出聲朗讀的積累。尤其是出聲閲讀。可能很多學生都覺得這沒有用,但請問,漢語,咱是怎麼學的?難道不是從讀開始?
不論是高一高二還是高三,甚至是在高四,如果英語基礎很不好的話,建議先從課本開刀。對,就是那些很多人看不起,覺得沒用,丟在了一邊的課本。大聲的讀課文吧!一遍兩遍,你覺得無用。三遍四邊,你漸有感悟。當你數不清自己讀了多少遍課文之後,還請堅持並期待下一次的英語考試!
當然,如果你的英語成績還算可以,做閲讀理解不會像我當年那樣痛苦,而希望繼續進步的話,一方面,你也可以拿課本開刀,定能有所斬獲;另一方面,稍安勿躁,等到明天,等我寫接下來的兩部分。
接上篇
現在回想起來六月二十二號晚上出分的時候,做夢也沒想到英語是我四大科裏邊考得最好的一科。儘管最後的一陣子我的英語水平上來了,但也沒達到這種拔尖的程度。我覺得我考一百四就算正常發揮了。
但是,河北省的清華分數線706。我考140的話,將沒有任何選擇專業的權利。
英語老師曾經説,英語就像高考生的地基,它不似數學物理那樣難,但佔據着一百五十分的含量。不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對於高手的對決,英語太重要;對於中等生的對決,英語太重要;對於下游學生的發力,英語太重要。
還希望重視每一科,重視英語!也希望讀到此文的學弟學妹們記住,英語重要,不亞於其他任何一科!
加油
我在上篇文章裏開頭的部分説,我學了三年英語,然後加了一個括號註明:“姑且這麼認為吧!”
這倒不是説假話,比起很多每天背一堆單詞、做一堆題的大神們來説,我的英語學習是相對輕鬆的。但是,每堂英語課我也會認真聽記,每一節英語自習我也會竭盡全力去利用、做題。
上一篇文章我提到了基礎知識能力體系的架構。這是第一步,但實際上是大多數人都已經在高一甚至初三就完成的一步(當然,如果還沒有,儘管按我説的去做就好了)。在這之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熱油了。
所以我想説,這油,要一直去熱。
熱油這件事情,説難也難,説易也易。有一個詞叫作,厚積薄發。熱油實質上就是一個厚積的過程。在架構好基礎知識能力體系之後,就需要學生通過頻率穩定的訓練,不斷鞏固自己的知識能力。這個過程,説簡單點就是一個題目訓練的過程。就我們而言,這個熱油的形式就是做作業。每天抽出一節課(做得快的也就半個小時),做四五篇閲讀,一個完型,一個改錯或語法填空。每週要有作文訓練,也要有一定量的聽力訓練。
熱油這個環節是個細緻活。每次做題一定要限時,高度集中注意力,速度與質量並重(這是一個需要不斷追尋的理想情況,説實話,我大部分時候做不到,但一定會盡力去做)。而最關鍵的環節是做完題之後,對答案,改錯。英語學科知識有零散的特性,所以每次做完題不僅要搞清每個題的緣由,也要積累每個閲讀完型裏的知識點。
這樣做,能夠向你的基礎知識體系裏不斷地添加新內容,也能讓舊內容更加紮實。就像向石塊裏灌細沙,再充入水泥,最終形成混凝土。就像源源不斷地向燃氣灶裏供氣,保持火苗的旺盛,保持油温的穩定上升。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熱油這個環節必不可少,但是實際上我一開始做的並不好。我總覺得沒用,一直這麼做,總也沒有提升。但是現在想想,油在沸騰前的一瞬間,還沒有什麼明顯的徵兆。
不過,我還想説兩點,來幫助學弟學妹們明白,熱油這個過程是必要的,也可以是有意思的。
一方面,我不知道學弟學妹們體會過沒有,一假期沒有好好學英語,然後開學再看英語是怎樣的體驗(希望你們永遠不要去體會)。我沒有過完全的一假期不學英語,但是就我的體會,英語這個東西,你若兩個星期一點都不看它,再相逢的時候你們就形同陌路了。彷彿熱油,一旦涼下去,可就要重新開始了。人類如果多年不使用語言,其語言功能會退化,更何況是咱們剛剛入門的第二語言?
另一方面,其實這個看似無聊的過程也可以充滿樂趣。你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挑戰自我,成就自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保證正確率的前提下,不斷地縮短閲讀理解的平均用時。你會發現,你能逼着自己,越讀越快。
其實,不止英語一科。高考的全部科目,都需要學生有一個熱油的過程。如果現在距離高考還有五十天,可能已經來不及了。但是兩百多天,足夠了。高考並不是考腦子多好,它考察的是熟練度。熱油恰是對於熟練度的反覆鍛鍊。正可謂,熟能生巧。
其實,也不止高考需要這長久的“熱油”。
“熱油”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六月二十二日晚,二十三點五十八分。
爸媽一個盯着電腦,一個抱着手機。我剛剛睜開朦朧的睡眼——睡了一個小時——因為緊張過度。
查到了分,查到排名:河北省並列十五名。
我眼前最先浮現出的畫面是高三冬日的午後,大病未愈的我,有氣無力地抱着英語閲讀理解題書,迎着蒼白而明亮的日光,做題,發呆,睡去,醒來……
在那最絕望的時刻,我還是忘了還有“放棄”這回事存在。在那最無力的時刻,我還是莫名其妙地就把英語這盤迴鍋肉,
炒熟了。
炒熟
基礎知識能力體系不斷紮實之後,就到了突破的時機了。
我不知道是否有許多學弟學妹和我當年有着一樣的感覺:有一些科目(我最典型的是英語),不管怎麼努力,怎麼費勁,都考不好。我高三上學期最後一個階段的幾次考試,英語的分數大略是這樣分佈的:130 131 129 130 130。雖然説這分數已經不低了,但是在班級裏的排名還是中游甚至靠後的。
這是一個瓶頸,也是知識能力體系需要進行一次突破的徵兆。也就是説,油足夠熱了,我們要炒菜了!
還是講講我的故事吧。
高三的寒假狀態很差,精神狀態和學習狀態都不好——因為寒假前的四次調研考試我都在退步,一退再退:每一次覺得自己要絕地反擊的時候,都會發現,原來還有更絕的絕地。甚至可以説,有些絕望。假期的學習也沒有了鬥志。
後來分析時間差發現,寒假之前我就已經被傳染了水痘的病毒了- -,在開學考試再次退步之後,開始了發燒。而由於校醫院的誤診和一些別的原因,我三十七八度地發燒,燒到第五天才發現是水痘,然後,回家休病。
三十八度、三十九度……第七天,才退燒。但這時候水痘已經佈滿全身了。説真的,暫不論精神狀態,當時提筆寫字,都是一件很費力氣的事情了。
其實那半個月的前前後後,是我整個高三的轉折點,是我高中的第三個轉折——最後的,最重要的轉折。其中的心理過程,區區幾千字是遠遠寫不下的。若有興趣,日後定慢慢道來。
不過,從英語的角度講,這次也是我真正得炒熟了我的回鍋肉。
沒有力氣做大量的數學理綜計算了,沒有力氣滿篇滿篇的地寫語文了,但是看看英語文章,勾出幾個選項,還是力所能及的。於是我翻出了一本閲讀題書,找了個靠着舒服的椅子,迎着冬日並不温暖、但總能給人以信念的日光,提着一根斑駁的筆,勾勾畫畫,就這樣,大幾十篇閲讀理解在三四天之內做了出去……
其實我當時也挺煩的,但是,青年,不挑戰一下自己的極限,還配稱青年麼?
有氣無力的我,就慢慢地,把一篇篇文章做通,然後加速,加速——兩三分鐘解決一篇文章。我就這樣把每一個題弄懂,就這樣集中我的火力,把我長久都沒有突破的英語,炒熟了。
到高考之前,英語基本沒下過一百四——哦,有一次考了138,但那次題比高考難不少,138分在班裏排名是個位數。從那以後,我終於摘掉了“英語偏科生”的頭銜......
TIPS
1.不要着急。炒熟這一關,必須歷經長久的積累,觸摸到瓶頸之後才能進行。當然,這只是我這種之前的英語偏科生才需要的,我周圍有許許多多高手,並不需要這樣去突破也能考一百四十大幾。
2.不知讀者明白沒有,就我個人的經歷而言,我覺得,突破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短時間內集中大量訓練,並在訓練中挑戰自己的速度和正確率——個人覺得不止英語可以這麼做,其他科目也可斟酌嘗試。
3.高考的形式是什麼?做題。所以做題並總結永遠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4.高中三年的突破應該不止有一次——炒熟要歷經很多次——因為高考炒的菜是,回鍋肉。
5.你若瘋狂,誰人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