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校外以給學生補課為主的培訓機構遇冷。不讓培訓學生,那就培訓家長。
近日,有消息稱,北京新東方成立素質教育成長中心,下設優質父母智慧館等六大板塊,專注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目標發展要求。
單位工作人員稱,為家長準備的授課內容主要包括家庭教育、育兒方法、多商管理、時間分配、高效學習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導師。家長素質,家庭教育質量直接影響甚至決定着孩子的成長質量。因此,對家長進行培訓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無論是培訓機構還是家長自己,當先明白一個首要的問題,“優質父母”的內涵到底指什麼?
當下,一説到孩子教育問題上,很多家長第一反應就是“我文化水平低,無法輔導孩子作業”。有這樣説法的不僅是普通家長,也包括做家長的教師。因為,在他們看來,孩子上學以後,輔導孩子做作業是家長陪伴、關心、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務。
“雙減”之前,你若調查一下就會發現,教師的孩子,平日進課後作業輔導班、假日上補課班現象也是很普遍的。這是因為,教語文的老師説自己輔導不了數學,教數學的老師説自己輔導不了英語,教英語的孩子説自己輔導不了作文;教小學的老師説輔導不了初中的孩子,教初中的老師更是輔導不了自己孩子高中的內容……
那麼,碩士、博士家長呢?網上早有過很多高學歷家長吐槽:身為博士、碩士,對孩子的小學數學作業卻是束手無策……
在以上這些家長看來,“優質父母”就是能輔導孩子作業的父母,能解決孩子學業中所有難題的父母,這實在是對父母“優質”最大的誤讀。
今年,河南伊川縣鳴皋鎮小桑坡村的張浩飛同學,以700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理科實驗班錄取。他的父母都是農民,文化程度都不高,無法輔導他的作業。可是,浩飛的父母卻是優質的,因為,張浩飛同學不但學習好,還經常幫助家長幹農活,當清華的錄取通知書來到時,他就正在地裏幹着農活呢!我想,張浩飛能考上清華,肯定不是他父母輔導作業的結果,而是教育他能為家庭分憂,替父母幹活的結果。
我有一個要好的朋友——老安大哥,是縣實驗小學名師。當年他兒子上小學,回家後兒子做完作業要他檢查,還要簽字。老安哥給兒子商量説,“你看看,明天上課我要課,實在沒有時間給你檢查作業,要不做完作業你自己檢查,沒有錯誤了我只負責簽字如何?我完全相信你。若真有不會的你再問我,我們商量着做如何?”兒子當然高興。結果,小學期間,老安大哥一次也沒有給兒子輔導過作業。後來上初中、高中更輔導不了。現在他兒子在北京醫科大學讀完了博士留了校……
平湖一柱是農村人,父母都是農民,母親不識字,父親小學沒畢業,小時候上學自然也輔導不了我作業的。平湖一柱雖生來愚笨,但考試成績卻還過得去,要不現在怎麼做了35年教師呢?
孩子學習是孩子自己和學校老師的事,與家長無關。回家做作業,對孩子來説是為了鞏固在校所學知識,對學校老師來説,是為了檢測學生學習效果。
學生在家做完作業,教師唯有通過檢查,才能瞭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然後對症下藥,才能採取針對性補救措施。
如果家長在家替教師檢查了,錯誤替教師糾正了,教師就無法瞭解孩子的知識鞏固和掌握情況,就等於掩蓋了孩子知識的不足甚至缺陷,就無法對孩子進行及時的輔導,也無法根據孩子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進度,改變教學方法,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
而對孩子來説,在學校學不會,回家後家長再教,作業在學校不會做,回家家長給輔導,那麼孩子就會想,在學校還學什麼習呢?
因此,對於孩子的作業,不要説家長輔導不了,就是能輔導,也應該像我的朋友老安哥那樣,“故意”不去輔導。從這個角度來説,那些“陪孩子做作業到腦梗”的家長們實在是扮錯了角色,自討苦吃,結果孩子學習還不一定能上去。
當然,網上也有報道,全能、勵志、用功的“優質”陪讀家長,為輔導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學習、學會、學好小學、初中、高中的全部課程,無論哪一科,孩子所有的作業,家長全會做,孩子所有的問題,無論多難,家長全能解決,和孩子一起參加高考,結果家長考上了,孩子卻落榜了!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於強健康孩子體魄、培養良好習慣,涵育品德修養。而這些,與家長的學識、學歷雖然相關,卻並無直接關聯。
反之,如果家長將“學習”視為孩子教育的全部,將升學視為孩子教育目標的唯一,將能否輔導孩子作業作為衡量家長“優質”“盡心”與否的標準,那麼,知識越多,學歷越高,家長輔導越“到位”,孩子的學習就可能越差。
即便孩子能順利地升上初中、高中、大學,甚至出了國,其身心也可能是不健全的。在這一點上,那個曾經的“網紅全職爸爸”應該給我們所有的家長一個教訓和警示。
(作者:李玉柱,本文為 平湖一柱原創作品,歡迎指導,轉載或引用請註明作者和出處,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