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碑的贔屓

文/殷豔麗

每每去一些名勝古蹟,廟宇宮陵遊覽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石碑。那些石碑大多被石雕的一隻烏龜模樣的動物馱着,人們俗稱“烏龜馱碑”,但其實這馱碑的動物並不是烏龜,而是古代的一種神獸,它的名字叫“贔屓”(贔bì屓xǐ),是龍的九子之一。

贔屓又名霸下。它的面貌一般是龍頭,龜身,有的頭上有角,身後有麒麟尾,有的卻長得和烏龜差不多。尤其唐宋年間留下的老贔屓,經常和烏龜沒什麼特別的不同。但雖如此,還是有兩個細節是不同的:烏龜是沒有牙齒的,贔屓有,經常還齜着一口整齊的牙,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贔屓背後的鱗片數量也和烏龜不一樣。

贔屓的地位還是挺高的,龍生九子有許多種説法,但是每一種説法中,贔屓都很榮幸的位列其首。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負重,背東西。所以這個詞引申出來有強壯有力和穩健的意思。

駝碑的贔屓

但是贔屓原本也不是這麼老實。在上古時代,它經常馱着三山五嶽,在神州的江河湖海中興風作浪,為禍人間。結果遇到了大禹治水,大禹將其收服。從此,它就跟着大禹推山開河,挖渠疏溝,造福人間了。在大禹治理了洪水以後,大禹怕它閒下來又去作怪,就搬來一個頂天立地的巨型的石碑,讓它馱着,上面記載着治水的功績,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

贔屓是龜蛇結合的一種神獸,和中國司北方的神獸——玄武屬於同支。玄武在古書上被認為是龜,或者是龜和蛇的結合。所以現在多看到的玄武是一條蛇纏着一隻龜。蛇是龍的形體意象的起源,在一些地方直到現在還認為蛇是龍。贔屓穩健有力,擔負天下的寓意,使其成為了一直被壓在石碑下的動物。和別的神獸一樣,人們認為摸摸它們是會沾些福氣的。

中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贔屓馱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在拆除北京舊城牆時,在東便門和西便門的城牆下各發現半個贔屓,因此有贔屓馱着北京城之説。

在曲陽北嶽廟內,有一道《大明詔旨》碑,是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三年(1370年)頒佈的一系列法令之一。此碑的碑座就是贔屓,但贔屓卻是斷頸的,關於這個斷頸的贔屓,有一個傳説。據説,馱《大明詔旨》碑的贔屓因揹負着皇帝所下的詔令而沾沾自喜,對其他一切都不放在眼裏,因此,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跑到北嶽廟門前的蓮池裏喝水。有一天晚上,它又照常跑出去喝水,恰好有一個人赴宴回家路過此地,見馱碑的“王八”在此喝水,很是驚奇,於是,隨手撿起一根大棍子,乘着酒勁,使足全身的力氣向贔屓頸部打去。棍子斷為兩截,贔屓的頸部也和棍子一起斷了。第二天早晨,這個人酒醒之後,回想起頭天晚上夢一般的經歷,他不敢確定真假,於是,就到北嶽廟看個究竟。果然,那個碑座贔屓的脖子斷了。後來,洪武皇帝聽説了之後,也責怪此贔屓驕傲自滿,下令不準給它修復。直到現在,這個贔屓的脖子還是斷的。

民間傳説,龍生九子,子子不同,而且在人間各司一職。

駝碑的贔屓

相傳,劉伯温本是玉帝跟前的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温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他們跟隨劉伯温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覆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温的斬仙劍號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贔屓説:“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贔屓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温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脱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贔屓,龍之子,是中國獨特文化的一個表現,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沉積的結果。是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在經意或不經意間創作出來的文明結晶,值得我們珍惜。

壹點號素年瑾時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33 字。

轉載請註明: 駝碑的贔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