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教育 新思考”教育研討會開幕 中外大咖雲聚首共話教育未來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經典

北京2020年5月13日 /美通社/ -- 5月12日,“新教育 新思考” -- 新東方教師培訓公益版教育研討會正式啓幕,共話後疫情時代教育機遇與挑戰。5月12日至5月28日每週二及週四,50位知名教育專家、學者及行業精英將齊聚“雲端”,就全人教育、在線教育、國際教育等六大主題展開深入探討,呈現多維度觀察視角和解題思路,共同開啓後疫情時代的教育新版圖。

本次教育研討會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與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聯合主辦。研討會以純線上方式進行,在央視頻、愛奇藝、騰訊教育、微博教育等平台同步直播。

5月12日舉行的首日研討會聚焦“全人教育”主題,八位海內外知名專家以主旨對話、專題演講、國際研討三種形式,從不同維度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剖析。

俞敏洪對話周成剛:好的教育是理想和現實主義的結合

首場主旨對話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首席執行官周成剛以連線的方式展開,為本次研討會打響第一槍,二人就中西方教育差異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左)、首席執行官周成剛(右)

首先,周成剛從過去7年間走訪世界名校的經歷出發,分享了中西方大學教育的差異。如在錄取環節,西方大學特別是世界名校對學生的考察標準更多元,會從興趣愛好、社會活動、領導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綜合評估;在校學習方面,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本科教育以通識教育為主,讓學生對人類知識有框架性的瞭解,之後再深入鑽研某一個學科;在教學方面,西方大學以開放性課堂為主,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回答,甚至可以挑戰老師,在辯論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和批判、創新思維;校園生活方面,西方大學體育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跨專業跨學校交流活動等較多,有利於對學生潛能的全方位挖掘。

基於上述分析,周成剛認為,國內大學在拓寬學生錄取維度,創造更自由的學術爭鳴氛圍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此外,大學應注重全人教育,讓學生德智體均衡發展。

教育的責任,不止在校園,更在家庭。周成剛認為,好的家庭教育,要培養孩子自信和自主學習力,從而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在這兩點的基礎上,家長和孩子可以少一些實用主義,多一些理想主義。“很多家長給孩子灌輸的思想,學習是為了考上名牌大學,考上名牌大學是為了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工作後讀書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人在這種實用主義動機下,發展的持續力是不足的,而在興趣和理想的牽引下,人往往可以走得更遠,爆發力也會更強。”

他表示,當一個人把自己的愛好、潛力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的時候,事業往往可以走得更遠、取得更大成就,當一個人在事業上取得更大成就,反過來也會有更大的擔當,因此“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俞敏洪進一步補充道,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也可以更好地結合。中國的教育要適當加強學生的理想主義色彩,實際上是讓學生站得更高、走得更遠。大學本身的好壞不能決定人的一輩子,能夠決定前途的是內在的心靈。要去體驗、嘗試和探索未知的、更加高遠的東西,這些東西無法給你來帶財富和事業的成功,但卻能將你帶上更高的境界,讓自己對未來更有信心。而家長和老師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們,人生到底應該追求什麼。“考試分數很重要,但一輩子對自己有信心,有期待,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更加重要。”

周成剛認為,發達國家的很多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比如對批判性思維、公平意識、因材施教的重視。但光學習和借鑑只能進步,要想超越還需要創新思維,這是今天教育的一個更重要的話題。

新時代,如何做好全人教育?

在主旨對話之後,著名歷史學者、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學勤,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優能中學推廣管理中心教師培訓與管理總監孔維鋼,新東方在線副總裁、東方優播CEO朱宇相繼發表專題演講,結合自身的經歷和思考,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新時代如何做好全人教育。

著名歷史學者、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學勤

朱學勤通過錢偉長、顧準、孔子、柏拉圖四位學者、教育家的故事,深入闡釋了什麼是全人教育,為什麼要進行全人教育。錢偉長堅持當一個培養多才全人的大學校長,創新性地打破學科界限,讓文理工科學生同堂上課,互相交流啓發;顧準會計學出身,後來成為領先時代的思想家、經濟學家,這與他文理兼修的知識結構密不可分;孔子和柏拉圖,處於同一時代,孔子以文科教育為主,而柏拉圖則要求“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學”,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二者教育理念的差異深刻影響了中西方几千年的教育模式。朱學勤認為,新時代我們的大學教育應該從培養分科人才走向培養通才,讓學生文理兼修、全面發展,學生畢業後也要沿着全人的方向進行自我教育。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優能中學推廣管理中心教師培訓與管理總監孔維鋼

在具體教學實踐上,如何將全人教育落到實處?接下來,孔維鋼從多年的新東方教師培訓工作經歷中,總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內涵和方法論。他認為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把目光從關注知識點本身轉變為關注學生,這也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義。如何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孔維鋼認為教培機構應從產品研發、教師培訓、教學教研三方面發力:提供定製化的產品和練習,着力提升教師功底和課程體驗,教學教研則既要關注學生問題,又要加強家庭教育。教師也要從三個方面努力:講課的目標要從講解知識轉變為講解學生的問題,搭建起完善的練考體系,並且針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不同的方法選擇。

新東方在線副總裁、東方優播CEO朱宇

隨後,朱宇圍繞 “如何做好新時代下的教育”發表演講。朱宇表示,隨着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基於工業時代的教育思路和方式也要相應變革。他首先從古今事例入手,層層遞進地闡釋了教育的四個目的:融入社會、產生價值、發掘優勢、獲取自由。而實現這些教育目的,需要最優秀的人才作為老師,朱宇認為,中國的教育改革應着重提升老師的整體水平,而非僅僅聚焦完善教育體制。最後,他從決定未來20年中國國運的三大因素 -- 技術突破、消費升級、政策變革,推演出新時代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技術突破需要自然科學、信息科學人才,消費升級需要人文科學、生命科學人才,政策變革需要社會科學、管理科學人才。教師也要從自學能力、探索能力、歸納能力、驗證能力和實踐能力五個方面,幫助學生在新時代更好地生存、發展。

教育改變步伐加快,教師的作用會更加重要

疫情暴發以來,人類的命運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一個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需要怎樣的教育?下一代需要掌握怎樣的技能以應對不確定的挑戰?面對科技發展及數字化轉型,老師的作用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12日晚間的國際研討環節,遠在法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和技能部部長Andreas Schleicher,以及在北京的劍橋大學國際考評部東亞區總監趙靜博士,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國際合作部總經理陳莊連線,圍繞時下教育面臨的挑戰和未來,進行了深入探討。

國際研討環節

Andreas Schleicher説,今天的教育體系,很多仍延襲着工業革命以來的傳統。教師的培訓、課程、授課等都是緊緊圍繞教室教學環境進行的。如今,社會和科技的變化,往往比教育發生的變化快。未來,需要多關注課堂內的創新和變革。

他認為,無論疫情與否,教師的作用會更加重要。學習不是“交易的過程”,而是一種“關係”的體驗。毫無疑問,科技會改變教師的作用,在知識的傳遞方面,科技會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讓傳遞變得更加具有適應性、個性化。因此,教師未來會降低在知識傳遞方面的作用,變得更像是“導師”“輔導員”“評估員”,這對老師的要求其實更高,不僅對學科要掌握,還要了解學生的進度和特點,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而不是以考試為終點。

趙靜博士表示,教師被認為要“傳道授業解惑”,但教師也不是全能,什麼都能做。教師需要以身作則,要進行反思式的學習、踐行終身學習、在教學中發揮創造性,只有教師保持開放思維,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影響下一代。

陳莊認為,這需要建設一支很好的教師隊伍,不僅要吸引高素質的人才進入教師行業,更重要的是以怎樣的方式留住他們。

“新教育新思考”新東方教師培訓公益版教育研討會時長共6天,接下來的5場研討會將在隨後的兩週陸續登場。國內外知名教育大咖將繼續雲集在新東方搭建的平台上,圍繞 “未來教育&教育公益”、“家庭教育”、“健康&教育”、“國際教育”、“在線教育”五大主題,以主旨對話、專題演講、國際研討三種形式,闡述觀點,展開討論,共同探尋新時代的教育變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