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詩人王之渙——人生盡頭竟沒有片言相送
王之渙,字季凌,祖籍晉中,家居絳州,飲黃河水、食后稷米長大的河東漢子。武則天垂拱四年,一聲啼哭,宣告盛唐詩人王之渙的誕生。
作為大唐帝國的一位偉大的詩人,王之渙比王昌齡大十歲,比李白、王維大十三歲,比杜甫大二十四歲。在燦若星河的大唐詩人中被稱之為老大。王之渙自小追逐古聖、仿效先賢、仗義疏財、心繫百姓,是一個心中有夢想、有擔當的漢子。王之渙在家中排行老四,自幼酷愛學習,未及壯年便已窮盡經典之奧卻無意科舉考試,一身清高孤傲,無意仕途的王之渙,於開元元年辭去衡水縣衙主薄一職,開始了長達15年的遊歷生涯。
沿着黃河岸邊的山西、陝西、甘肅一路西行,赴河隴、出玉門,走千里草原,穿茫茫大漠,憑弔前人,尋訪名勝。一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在當時引爆人氣指數,贏得四海讚譽。一首”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成為千古絕句,至今令人讚不絕口。
王之渙留世的詩作只有六首,除前面已經提到的兩首千古絕唱的詩作外,下面還有三首《宴詞》《送別》《九日送別》。
《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九日送別》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從後面的三首詩作表達的內容來看,十五年的遊歷生活,王之渙其實生活的並不開心,”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倒出了詩人遊離不定的生活狀況,居無定所、風餐露宿的日子,王之渙的心情應該不是那麼好。而”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則再一次證明了詩人像一隻斷線的風箏,在歲月的天空中隨風飄蕩,指不定何時何地就會墜落。
唐天寶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清高孤傲、詩壇得意的王之渙走完了他55年的人生旅途。關於王之渙,新、舊《唐才人傳》沒有任何一星半點的記錄,回首歷史的長河,盛唐時期與王昌齡、高適文采比肩的王之渙,竟然找不到關於他的一丁點片言隻語的挽留和哀傷的送別。只是他存世不多的詩作告訴後人,千年之前的他曾經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