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和八里橋之戰的關係 僧格林沁的兒子是誰
僧格林沁和八里橋之戰的關係
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發生於1860年,天津大沽口淪陷後,咸豐帝欲和英法聯軍談判乞和,談判破裂後聯軍決定進攻北京。1860年9月18日英法聯軍向僧格林沁守軍發動激烈炮火攻擊,蒙古騎兵馬匹被英法火箭驚嚇回奔導致陣勢混亂,僧格林沁見機退回八里橋。
僧格林沁舊照
9月21日英法聯軍分為東西南三個方向對八里橋的清軍陣地發起了攻擊,清軍馬隊按照原部署奮不顧身與聯軍拼殺,但因為槍火設備有限,清軍傷亡慘重,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開戰後僧格林沁才明白主攻部隊是南路敵軍,為彌補失誤僧格林沁重做規劃,在戰鬥同時企圖分割敵人,以殲滅敵人主力,但因勝保部潰敗沒能實現此作戰意圖。
僧格林沁八里橋之戰後期英軍兵分兩路包抄僧軍,僧格林沁腹背受敵但仍揮舞黃旗挑戰,蒙古騎兵表現的更是異常英勇,不畏密集的炮火攻擊,以血肉之軀不斷衝向敵軍陣營,此時英法聯軍不斷用大口徑火炮射擊誓死保衞八里橋的清軍,八里橋最終被聯軍佔領,八里橋上屍橫遍野,早上還勇猛威武鬥志昂揚的蒙古騎兵,在戰鬥結束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八里橋之戰是封建冷兵器與近代新式武器的一次經典戰役,英法聯軍使用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新式武裝兵器及最新戰術,而八旗軍使用的是傳統冷兵器,英法聯軍佔據了壓倒性的武器優勢,八里橋之戰清軍傷亡上萬,而英法聯軍僅有十二人陣亡。
僧格林沁的兒子是誰
伯彥訥謨是鐵帽子僧格林沁的兒子,出生於道光十六年,於光緒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去世,迎娶怡親王在垣長女郡主為妻,他的長子是出生於咸豐五年的那爾蘇,長孫是生於光緒十二年的阿穆爾靈圭。僧格林沁死後僧王府由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繼承,所以稱為伯王府,後由其孫阿穆爾靈圭所襲,又被稱為阿王府。
伯彥訥謨劇照
自從僧格林沁死後,僧王府裏的王爺就少有作為,大多時間都以養花鳥蟲草消遣時間,一般王府正院都會掛着很多鳥籠子,還會養一些貓狗等小動物,每到冬季都會到各處鬥蛐蛐,以此打發時間。有次那爾蘇隨伯彥訥謨進宮面見慈禧,慈禧一眼看中了那爾蘇並把他留在身邊,但皇宮人多眼雜謠言漸起,那爾蘇與慈禧太后感情逐漸升温,伯彥訥謨非常擔心此事暴露,家族會遭到滅頂之災,便借回鄉祭祖為名,將他帶到現在的法庫公主陵,命他吞金自殺。
那爾蘇遲遲不吞金,伯彥訥謨承諾會將王位傳給他的兒子,那爾蘇方才吞進而死,慈禧不相信那爾蘇會無故暴亡甚至派人查驗屍身,並懷疑是伯彥訥謨暗地做鬼。那爾蘇死後一年,強迫他吞金而死的伯彥訥謨離奇去世,野史中説是被慈禧所殺,慈禧用這種方式為那爾蘇報了仇。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死後葬於康平縣蓮花崗,陵園建築規模宏偉,始建於光緒十七年,但在1947年毀為平地。
鐵帽子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將領,世襲王爵,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代皇帝,曾經參與過針對太平天國及英法聯軍的戰役,軍功卓著,那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雕塑
咸豐三年,僧格林沁被任命為參贊大臣,並率兵討伐太平天國,八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進攻京畿重地,咸豐帝命僧格林沁帶兵圍剿,十月在天津與北伐軍開戰並重創北伐軍,咸豐四年又在連鎮擊敗北伐軍,被賜予“湍多巴圖魯”的稱號。咸豐五年生擒林鳳祥等天平天國名將,自此威名遠播,那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咸豐八年因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僧格林沁主張整頓軍隊反抗英法聯軍的入侵但未被採納,咸豐九年,僧格林沁受命於大沽口整肅軍隊,並築造堅固的防禦工事,與英法聯軍展開激烈對戰,最終以英法聯軍撤走告終。咸豐十年,英法聯軍舉兵進攻天津,僧格林沁因最初戰略部署失敗,致使勝保部在戰鬥中損失慘重,無法與東路及西路騎兵進行對英法聯軍的包抄突襲,蒙古騎兵面對英法聯軍猛烈的炮火攻擊,節節敗退,蒙古騎兵雖捨生忘死、殊死搏鬥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圓明園也被燒燬。對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這一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在最初戰略錯誤時積極調整重新部署,面對外國侵略不畏懼不退縮,仍然帶兵勇猛搏鬥,雖然最終失敗但他抗擊帝國主義侵略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因此他是民族英雄。
僧格林沁和太平軍的關係
鐵帽子王僧格林沁是蒙古族的晚清名將,在道光年間曾襲科爾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舊照
咸豐三年被任命為參贊大臣,這一年也是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的第一年,太平天國定天京為國都,並派兵北伐,八月攻入京畿重地,咸豐帝命僧格林沁帶兵圍剿,十月在天津迎頭痛擊北伐軍,北伐軍潰敗。咸豐四年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進入第二階段,由李開芳、林鳳祥率領的天平天國北伐軍為佔領高唐,與清軍相互僵持了9個多月,最終僧格林沁率領的八旗騎兵在連鎮大敗北伐軍,僧格林沁因此被咸豐帝賜予“湍多巴圖魯”的稱號。
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的最後階段在咸豐五年,太平軍佔領了馮官屯並以此為據守,與清軍做最後的抵抗,清軍利用馮官屯地勢高將圍牆加高,水勢抬起,加上連日大雨,太平軍潛伏之地水深二三尺,雖然餘糧充足,但大部分被水浸濕,不能食用,清軍還時常向太平軍發射炸炮,太平軍死傷多人。
在條件極端不利之下,太平軍依然不肯投降並且多次設法突圍,但都以失敗告終,5月29和30兩日,僧格林沁接連率兵對太平軍發起猛烈攻勢,在加緊圍攻同時又假意表示只要肯投降就不殺,李開芳在權衡利弊後決意假投降趁機逃脱,但僧格林沁並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反而使用極為殘忍的方式報復太平軍,李開芳等被押解進京後在6月11日全部遇難。
介紹僧格林沁的軍事才能如何
僧格林沁的軍事才能如何,是醉心於近代歷史的學者共同關注的問題。在歷史長河中民族英雄數之不盡,閲之無窮。戰國時獨守北疆的李牧,漢朝時封狼居胥的霍去病,唐朝時奔襲大漠活捉異族敵酋的李靖,還有明朝時靖海巡邊的戚繼光。在清朝後期,也有一位曾經抵抗外來勢力但卻被埋沒在歷史塵埃中的將軍,他就是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畫像
僧格林沁的軍事才能如何,是很多人基於他作戰成果所發出的共同疑問。在中國度過最後的康乾盛世的時候,西方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已接近尾聲,這意味着中國所善用的冷兵器要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為實用且殺傷力更為強大的現代槍炮。在這樣懸殊的差距之下,僧格林沁的屢屢戰敗並不難理解。
僧格林沁的軍事才能如何,也是許多歷史學家們難以蓋棺定論的一個命題。他是一個帶有悲劇性質的英雄,他原本可以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衝鋒陷陣,開疆拓土。而命運卻偏偏把他安排在了中西方差距最大的時刻。他為了國家的主權義無反顧走向了戰場,無奈的接受不可避免的失敗命運。他也想像前輩英豪們一樣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無奈閉關鎖國的國策牢牢的鎖住了這位沙場大將飛揚永訣的志向。僧格林沁為了民族抗爭到底,無愧於自己的國家,無愧於自己的尊嚴,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僧格林沁和英法聯軍的關係
僧格林沁英法聯軍首次碰面是在咸豐九年,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失敗的教訓,積極籌建防禦工事,做好了反侵略的各項準備工作,英法聯軍行至天津時不顧清軍警告悍然闖入大沽口,僧格林沁督軍奮起反抗,英法聯軍大敗軍艦撤走。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英法聯軍第二次交戰是在咸豐十年,這一年英法聯軍進犯天津,僧格林沁提前做好迎戰準備嚴陣以待,但英法聯軍用火箭進攻導致清軍馬匹驚嚇陣勢混亂,英法聯軍佔據了張家灣,僧格林沁退居八里橋後,與其他將領商議分三路同時反攻敵軍,清軍火槍裝備有限,遭到英法聯軍密集火力的轟擊大量傷亡,尤其是因為決策失誤南路防守的勝保部遭到沉重打擊損傷極其慘重。
僧格林沁英法聯軍交戰的最後階段在9月19日的上午,英法聯軍兵分兩路進攻清軍,企圖從後方包抄清軍,清軍腹背受敵面對敵人密集炮火表現的異常勇敢,不斷奔向敵軍的陣營進行殊死搏鬥,僧格林沁指揮蒙古騎兵穿插於敵軍之間試圖拆散敵軍陣勢,但因為勝保部的潰敗而沒能實現。這場戰役雖然以清軍慘敗告終,但清軍表現出的反抗外國侵略者、不畏犧牲、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蒙古騎兵的奮不顧身死而後已的英雄事蹟是不可磨滅的。此戰後不久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軍設計所殺,一代將星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