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小考驗,不能放棄”
圖①:回到國內的留學生張繹如(右)在一家輔導機構上法語課。(□記者 劉一穎 報道) 圖②:留學生張博在英國上網課。 圖③:留學生趙虎(左)和同學一起為留學生送愛心包。(受訪者提供)
10月份,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開始向目標學校網上遞交申請。與以往相比,2020年新一輪的留學申請,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顯得非同一般。
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部分上一年申請成功的留學生未能出國。收到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時的喜悦,已被相關國家不斷攀升的感染新冠病毒人數沖淡。這些人,有的選擇在家上網課,有的選擇延期入學,也有小部分人隻身遠赴萬里之外。還有部分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回國,有的加入了求職大軍。“這只是一場小考驗,不能放棄”成為留學生們的共同心聲。
近日,記者通過面對面、視頻及電話等多種方式,採訪了多位留學生及部分留學服務機構。
□ 本報記者 劉一穎 戴玉亮
“建議今年同時申請
多個國家”
記者到某留學服務機構濟南分公司採訪時,該公司美國部經理秦忠蘋正在為幾名學生整理網申材料。
“據我觀察,上一輪申請已收到美國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學生中,約40%在國內上網課,約30%延期入學,約15%在美國上網課(有一部分學生此前在美國念高中或本科),還有少量學生選擇放棄美國,‘轉戰’其他國家或地區。”秦忠蘋説,現在赴美入境難度很大,需要經第三方國家入境;入境後需隔離兩週,再辦理赴美手續。許多學生和家長覺得既不安全也很費時,所以選擇留在國內。
據秦忠蘋介紹,因為疫情,部分美國高校對國際學生作出特殊安排,推出“Go Local”“Study Away”等項目。拿到美國某高校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可以到與該校有合作關係的國內學校就讀。比如,美國杜蘭大學商學院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合作關係。今年秋季學期,被杜蘭大學商學院錄取的研究生,可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學習過渡,學費按照赴美讀書標準繳納。有位女生就選擇前往北大讀書,授課方式是線下與線上結合,其中兩門線下課由北大老師教授,兩門線上課由杜蘭大學老師教授。
再如,拿到美國康涅狄格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學生,可前往華東師範大學就讀。住宿條件十分優越,但要按照留學生的收費標準繳納住宿費,一年約5萬元。秦忠蘋説,類似項目大多面向新生,且收費較高。所以,更多留學生選擇在家上網課。
為應對變化的國外疫情,秦忠蘋建議,今年申請美國學校的學生,可加一兩個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學校作為備選。對此,大部分家長和學生表示贊同。但也有少數學生明確表示,如果無法赴美深造,就選擇放棄出國。“申美校,要參加各種考試,要背景提升,準備週期長達兩年或更久。所以,相比去其他國家留學的學生,申美校的學生更加堅定。”秦忠蘋説。
與美國簽單率持續下滑相比,有意前往英國、新加坡等地的學生越來越多。“我和同行交流過,大家反映,今年申美校的學生數量鋭減。”秦忠蘋説,公司南方某分公司英國部上個月簽單任務完成率達200%。雖然濟南分公司也已完成任務,但南方學生出國慾望明顯比北方學生強烈。
“12小時時差不是問題”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許多留學生的出國步伐。18歲的濟南姑娘李莎,就是其中一位。
北京時間10月20日23點20分,李莎走進書房。父母早已熟睡,而她的上課鈴即將響起。
李莎打開瀏覽器,輸入賬號和密碼,進入美國戴維森學院Moodle系統,選擇個人課表,點擊“經濟學101”課堂,進入Zoom,等候上課。不一會兒,屏幕上方彈出一個個小窗口,27位同學準時“走進”網上課堂。幾分鐘後,身着彩色襯衫的教授出現在屏幕上。23點35分,上課。李莎戴着耳機,認真盯着屏幕,不時記錄下課程重點。
21日0點50分,下課。當天,李莎只有一節課。“今天下課比較早,最晚的時候,能到凌晨2點。”李莎説,讀高中時也常常熬夜。所以,12個小時的時差對她而言,問題不大。如今,李莎瞭解學校的方式還是通過網絡,與去年此時正處於申請階段的自己差別不大。
戴維森學院入學門檻很高,今年全球本科招生約520人,其中中國人不到25人。“我們是小班教學,每堂課不超過30人。”李莎告訴記者,不同於綜合類大學大班授課,文理學院授課講究專而精。“但現在上網課,無法實現真正的面對面交流。小班授課的教育氛圍,也難以切身感受。”
李莎熱愛唱歌。在申請學校時的一段視頻中,她着重展現了這一才藝。“拿到錄取通知書不久,我就收到學校合唱團的招新簡章,特別期待。但現在只能等到了美國再説了。”
21日10點,李莎醒來。洗漱完畢後,她吃了一片面包。“11點半,就該吃午飯了。”李莎的父母早已習慣女兒的作息,早晨從不打擾她。“我們三口人生活在兩個時區。”李莎母親笑稱,自8月25日女兒開始上網課起,她和丈夫就十分默契地採取“不干涉”政策。
吃過午飯,下午1點半,李莎帶着電腦和作業來到家附近的咖啡館。“在家學習會有惰性,我就到咖啡館或者圖書館上自習。”點了一杯冰美式咖啡,李莎在一個角落坐定。她拿出一本500多頁的英文書《Walking with the wind》,這是歷史課老師要求的必讀書目。“教材大多是通過學校網上圖書館下載打印的,但資源有限,就必須想辦法淘書。”李莎算了一下,自開學以來已經買了9本外文原版書。大部分買了電子版,20多元一本;3本紙質書,每本300多元。“雖然學費是按赴美讀書標準交,但總的來説,在國內上網課還是省錢的。”李莎説,畢竟一年1萬美元左右的食宿費就省下了。
讓李莎感到安慰的是,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迎接課業挑戰,壓力小了不少。在10月20日至21日的跟蹤採訪中,李莎7次提到了GPA(平均學分績點),這是她絲毫不敢放鬆的主要原因。“GPA高,在申請研究生入學或找工作時更有優勢。”
不久前,李莎迎來經濟學期中考試。在規定期限內,任意選擇連續的一個半小時網上答題即可,按照要求,不能翻閲書籍或者尋求幫助。李莎用時1小時12分,答完考卷,分數90.5分(滿分100分)。對這個成績,她比較滿意。
即使無人監督,李莎也嚴格遵守考試紀律。李莎聽學長介紹,學院考試從來沒有監考人員,還可以把考卷拿回家做。期末考試前,買個信封,寫上名字,交給教授,教授把試卷放進去。考試前領取信封,考完後把信封交回去。
這位學長是李莎在“戴維森中國學生羣”裏認識的。“尋找組織”,李莎着實費了番功夫。戴維森學院招收的中國學生較少,通過一位資深留學顧問,母親幫李莎加入了這個羣。羣成員是近5年入校讀書的學生,共118人。隨後,2020級新生成立新羣“2024屆戴村中國新生羣”。
羣裏鮮有消息,上一次對話還是10月8日,聊了幾句改作文的事。“有次大家組織在杭州線下見面,碰巧家裏有事,也沒去成。”李莎説,現在就盼着國外疫情形勢好轉,早日赴美讀書。
“深思熟慮後我選擇回國”
“我們先檢查一下上節課課文的背誦情況。我説一句,你翻譯一句。夫人,請原諒,本餐廳禁止吸煙……”10月22日下午2點,在濟南濼源大街某外語培訓機構,記者見到正在上法語課的張繹如。教室裏,張繹如和一對一教師王麗雅均戴着口罩。
面容姣好、身材苗條的張繹如,此時本應在美國雪城大學視覺與表演藝術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但她卻在今年5月4日,從芝加哥飛回國內。“美國疫情不斷升級,我生活得提心吊膽。”張繹如説,“深思熟慮後,我選擇回國。”
回到國內後,為儘量維持英語語言環境,張繹如每天上午固定做3個小時英語聽力及閲讀。每週一、週四下午2點到4點,學習法語。“表演專業常常演唱法文作品,如果法語發音更加地道,演唱起來會更加悦耳。而且,我對法語也很感興趣。”她如今已學了43課時,能實現法語基本對話。教材《你好!法語》已被張繹如翻得有些破舊,上面滿是筆記。每週二、週三和週五下午,則是張繹如的專業訓練時間。練聲動靜大,在家練習會擾民。所以,張繹如到琴行隔音間練習。
“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出國,但我必須完成學業。”張繹如説,等時機成熟後再回去讀書。
“不回去了,徹底告別加拿大了。”帶着她的短腿貓“惠仔”,26歲的陳惠揮別生活了9年的多倫多。8月23日,她抵達成都,隔離兩週後,回到家鄉山東東營,又隔離了兩週。
2011年,陳惠去加拿大念高中,隨後進入多倫多大學會計學院學習。本科畢業,在加拿大工作3年後,她選擇回校讀研,今年7月畢業。但疫情令她沒來得及取畢業證就回到國內。“加拿大疫情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當地也曾封城,但防疫效果稍有成效就逐步開放,結果感染人數又大幅增長。”陳惠回憶説,3月,學校開始改上網課,自此一直在住處自我隔離到8月回國前。她一週去一次超市購買生活必需品,用餐大都是外賣解決,無接觸配送。
上網課一個月後,陳惠決定回國,但歸國之路並不順暢。機票太難買了。陳惠後來搶了一張加拿大航班的機票,卻被取消。“後來又搶了一張川航的機票。擔心航班再次被取消,家人白高興一場,沒敢告訴他們買上機票了。”
飛機落地成都的一刻,陳惠落了淚。下了飛機,陳惠在家人微信羣裏發了個定位。於是,羣“炸了”,一連串的“歡迎回家”。陳惠再次落淚。成都隔離結束,陳惠飛抵濟南,由東營市相關機構護送到東營偉科國際人才公寓隔離兩天。又經過兩次核酸檢測,陳惠終於邁進家門。經過短暫的自我調整後,陳惠加入了國內求職大軍。
10月22日9點,陳惠吃完早飯,開始瀏覽招聘信息。“主要關注各企業官網、獵聘和boss直聘。”她梳理了自己的求學和工作經歷,並做成PDF版簡歷,還專門用電子表格記錄自己提交簡歷或網上報名的時間,並及時追蹤後續情況。
陳惠説,她在加拿大的朋友、同學今年大部分回國了,也在忙着找工作。陳惠坦言,求職壓力着實不小。多年在英語環境中學習、工作,很多人回國求職有些水土不服。“有些崗位需要求職者用三四百字作自我介紹,但我已經比較難找到合適的中文詞語來表達。”陳惠説,讓她最苦惱的是,在國外的工作經歷不能完全得到國內企業的認可。但陳惠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出國學習。”
“留學是一個加速成熟
的過程”
北京時間10月20日16點25分,與記者視頻連線的山東姑娘張博剛剛起牀,英國德比當地時間是早上8點25分。睡眼矇矓的她,身着睡衣,和記者打招呼。
21歲的張博,去英國走的是“3+2”項目,在德比大學國際商務金融專業讀兩年,畢業後可獲碩士學位。這是她第一次出國,疫情打亂了她的留學安排。出不出國?她糾結了很久。
“短時間內,疫情不會完全消失。但一直畏縮不前,學業就耽誤了。”張博説,等一切危險都過去的人,永遠也出不了海。“所以,我決定出國讀書。”
父母尊重張博的意見。9月30日,張博抵達英國,開啓留學生涯。
張博很快適應了異國他鄉的生活,舍友也十分友好。剛到英國,張博就收到了全英中國學聯送來的防疫愛心包。學聯幫助她解決了許多生活上的難題,緩解了初到異國的焦慮。“中秋節那天,學聯為我們送來了愛心中餐。吃着爆炒腰花、紅燒茄子,喝着香芋奶茶,心裏暖暖的。”張博説,最大的挑戰來自學業。國內外老師授課方式和評判標準不同,這迫使她加倍用功。
受疫情影響,張博每週只有一節線下課,其他都是網課。張博發現,許多學生不戴口罩。“只有我和幾個中國學生戴口罩。雖然其他人沒有要求我們摘下口罩,但自己覺得有些彆扭,擔心影響和其他人的交流互動。”即便如此,張博還是堅持戴口罩。她認為,做好疫情防護,是最重要的事。
“國外上線下課,大部分學生不戴口罩,這讓我有點兒恐慌。”10月2日,在英國德比大學取得碩士學位的山東男孩趙虎回到國內。
趙虎是德比大學中國學聯主席、全英中國學聯執行秘書長。英國疫情嚴重,趙虎一邊告訴自己沉住氣,一邊積極響應使領館號召,和學聯其他同學組建各自地區的中國留學生守望互助系統,通過實名微信羣確定留守人數,分發物資,傳遞各類官方信息,開展線上諮詢問診等。
“英國疫情一直不見好轉,活動受限。”趙虎告訴記者,不能户外運動、不能聚會,“很苦悶”。於是,在父母一再要求下,趙虎回到國內。原本,他會留在英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北京時間10月20日19點30分,趙虎剛剛結束領區中國留學生安全工作視頻會。視頻會上,駐曼徹斯特總領館相關負責人通報了前一階段與領區部分大學校方的溝通情況,並與各地方學聯主席研究討論了下一階段領區抗疫安排。“這場疫情,讓我們留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趙虎説,在英國疫情尤為嚴重之時,唯有中國在發動組織一切力量,為每一位中國留學生髮放防疫物資,及時幫助大家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趙虎認為,“留學是一個加速成熟、自立的過程。”要充分把握在外留學機會,認真學好專業知識技能。“因為學有所成,必將歸國。”趙虎説。
記者注意到,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佈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留學回國人數達到35.35萬人,是同期出國留學人數的85.41%。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人員,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就業。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李莎、張繹如、陳惠、王麗雅為化名。)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