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美混血女孩劉申如:一年獲得14個歌唱比賽冠軍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經典

華裔青年説|中美混血女孩劉申如:一年獲得14個歌唱比賽冠軍

2019年“文化中國·水立方杯”海外華人中文歌曲大賽總決賽上,當時只有14歲的中美混血女孩劉申如演唱了一首《我愛你中國》,歌聲婉轉高亢、飽含深情,最終獲得青少年組金獎。

別看她年紀小,卻唱功了得,可以駕馭多種音樂風格,既能唱美聲,也能唱布魯斯、爵士,還能唱中國民樂。還可以用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西班牙語和中文七種語言演唱各國名曲。

如今,16歲的劉申如在繼續追尋音樂夢想的同時,也沒有放鬆學業。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心臟病學專家。

本期“華裔青年説”,邀請劉申如講述她的成長故事。

以下是劉申如的自述:

音樂一直都是我生活中的樂趣。我從十歲左右開始正式學習唱歌,可以説,是音樂陪我長大的。

也是在10歲,我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場演出:為全球 CEO 聖誕晚會獻唱。11歲,第一次去參加比賽,與來自南加州的所有年齡段的人競爭,我贏得了第一名並獲得了1,500 美元。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説已經是一大筆錢了,我還因此登上了報紙的封面。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2019年。那對我來説是自我挑戰的一年,因為我決定參加所有我知道的歌唱比賽。

那一年,我獲得了14個冠軍。

“水立方杯”中文歌賽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我正在上八年級。我的學校是一所管理嚴格、課業繁重的傳統學校。我記得當時比賽時間與期末考試離得很近,我只能先全力赴考。在考試結束後,我只剩下四周的時間為參加“水立方杯”學習中文歌曲,並且同時備戰第23屆世界文藝大賽。

為了這次比賽,媽媽幫我選了五首歌曲:《我愛你中國》、《九兒》、《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左手指月》和《春天的芭蕾》。當時我只會唱《我愛你中國》這一首歌,其它幾首我甚至聽都沒聽過,就更別説唱了。

我不認識漢字,就用拼音標註,為此我還特意上了八節中文歌曲課。每天早晚媽媽都一字一句地教我念歌詞,告訴我歌詞的含義,幫助我理解歌曲傳達的情感。

緊接着,我就全力投入到了世界文藝大賽。經過九天的角逐,我取得了三金一銀的成績。在比賽之餘,我一直躲在酒店房間練習中文歌曲。我所住的酒店就在海邊,但酷愛大海的我卻忙得一次都沒有去過。連最後一天的頒獎典禮,我都沒有出席。世界文藝大賽結束當天下午,我就去參加了“中國好聲音”北美賽區的海選。

晚上,我連家都沒有回就直接踏上了去北京的航班。儘管如此,我還是比其他的隊友晚到了幾天。

為了“水立方杯”,我不得不放棄了“中國好聲音”的複賽。我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水立方杯”的比賽上。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八十多位選手進行比拼,一路過三關斬六將地進入冠軍爭奪戰。

我太想奪冠了。當時我站在決賽的舞台上,緊張得腿都在發抖。當我聽到冠軍是我的名字時,聽不懂中文的我還特意上前和主持人一再確認“第一名是我嗎?”

得到肯定的答案時,我的眼淚再也抑制不住,奪眶而出。能夠在故鄉贏得冠軍,我心裏格外的感動。

我對中國一直都有特殊的情感。我的媽媽是中國人。從小媽媽告訴我,我的故鄉在中國,中國有我的姥姥、舅舅、叔叔和阿姨,我的根在中國。我吃着地道的中餐,過着中國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節日。北京的烤鴨、煎餅和糖葫蘆是我的最愛。我曾兩次登上長城唱起《我愛你中國》,現在想起仍心潮澎湃。

中華文化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雖然聽我爸爸説英語而我媽媽説中文可能會很奇怪,但這樣的雙元文化讓我明白文化的重要性,認識到文化如何塑造我們的身份、以及如何影響我們做出的選擇。

歌唱比表面體現的更深刻。音樂是一個橋樑,有語言差異或者文化差異的人們都能夠通過歌聲來傳達和理解對方的所思所想。對我來説,音樂帶給我支持和力量,讓我、我的家人和我愛的人更加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我從不關心具體花了多少時間去練習,因為我每天都在練習。這並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

每個週末我不是參加比賽就是受邀演出,有的時候一天要跑三場不同的地點演出。如果要説表演教會了我什麼,那就是無論你走到哪裏,無論舞台大還是小,每一次表演都必須像最後一次表演一樣認真去對待。

我所有的同學都知道我出去參加比賽,包括學校董事會。人們對我的態度的確會不同,但我不希望自己受到額外的關注。我來學校不是為了炫耀或吹噓,這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所以我會尊重這個地方。

在唱歌和學業之間,平衡是關鍵。為了保證全A成績和演出兩不誤,我付出了很多。時間管理對於確保我實現日常目標和追求有保障的未來至關重要。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醫生。在七年級的心臟病學課程中,我被醫學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在那之後,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心臟病學專家。但,我肯定也不會放棄音樂的,我相信我有能力兼顧夢想和愛好。(稿件來源: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 ID:qiaowangzhongguo 作者/編輯:李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