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車內起霧,發愁開外循環還是內循環正確的操作方式
「正常天氣·車內起霧」主要在於呼出的水汽導致濕度過大,且呼出的空氣温度是與體温相當的,與車窗的温差會比較大。解決的方式沒有好辦法,而且不是依靠空調“內外循環”切換可以解決的問題;因為只要壓縮機還在運行狀態中,即使用外循環也仍舊是在製冷的。所以只有把出風口調整到前檔,或者“前檔+腳部”出風,利用氣流烘乾水汽的同時,降低車窗周圍的空氣温度(承載水汽能力),這種方式可以降低起霧的速度與程度。
「雨天·車窗起霧」同樣是呼出水汽的原因造成,區別只是冷卻車窗變成了外部的雨水;解決方式是相同的,但在雨天温度本就偏低,繼續使用冷空調會感覺不適。此時則可以給車窗打開一條縫,利用外部空氣與車內交換,在內外温度相當後關閉空調也不容易起霧了。
至於外循環並不是理想的方式,或者説除霧效果會比較緩慢;因為外循環的進風口在前檔右側,管路必然是會受到發動機運行温度影響的。吹出的空氣温度偏高則水含量偏大,且低於玻璃温度則會有些輕微起霧。
冬季車窗起霧的原因,與夏季雨天起霧是相同的。車外的空氣温度過低,行駛中的汽車又要不間斷的與空氣接觸,所以車窗的温度會被快速的降低(熱能被吸收);但是車內打開暖風后的温度卻會高達20℃以上,理想的空氣温度加上呼出的水汽,這就等於在給空氣快速的“加濕”。那麼高濕度空氣遇到低温前檔,似乎不起霧反而顯得不正常了,有什麼理想的解決方式嗎?
打開A/C開關製冷除霧,這是冬季駕車時除霧效果最好,但同時也是最笨的方式。因其除霧原理是降低前檔空氣的温度(水含量),同時自動切換到「外循環」,利用外部濕度較低的空氣形成氣流,對前檔凝結的水汽進行烘乾。
這種方式可以讓霧氣迅速的消失,但是沒有持續能力;因為冬季駕車總不會一直使用冷空調(A/C為製冷系統壓縮機開關),除霧後切換回暖風,在短短的時間內會再次出現霧氣,於是則要不斷的切換除霧模式,使用體驗如何可以用四個字評價-冷暖自知。
正確的儲物方式應當為「暖風除霧」,達到理想效果的速度雖然會偏慢,但是隻要正常除霧就能維持效果。出口風需同樣要調整到前檔加腳部,循環方式建議用【內循環】,原因很容易理解。
內循環是抽取車內空氣,到暖風水箱進行加熱,加熱過程中必然造成水蒸汽的蒸發;也就是説車內濕度較高的空氣被暖風水箱循環的“燙一燙”,濕度範圍會有明顯程度的降低,那麼在前檔被加熱、空氣變乾燥的環境中,起霧是不是就有些難度了呢?
冬季除霧的理想方式就是這樣了,至於建議選擇“+腳部”出風則是因為暖空氣被蒸發的水汽,其密度偏低則會上升。所以從腳部出風反而內讓車內暖的更加均衡,這是很多MPV車型的暖風出風口都設計在底部的原因,普通車型只是為控制成本才沒有用這種設計。如果在雨天想要用內外空氣對流交換的方式除霧,車輛可以安裝一套晴雨擋,最起碼車窗閃出縫隙後也不會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