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商學院的發展必須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找到平衡。”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陳靖涵如是説。
“四十年前,中國商學院的老師們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幾乎沒有引入過真實的商業案例,學生們也很少有機會到企業去實踐。隨着時代變遷,國際商業交流日益頻繁,企業對商科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中國商學院的教學模式逐漸轉變為課堂與實踐相結合。”陳靖涵談到。
為了加強與業界的聯繫及合作,陳靖涵在澳大工商管理學院建立了院企合作團隊,積極搭建互動平台,定期邀請企業高管和招聘負責人為學生舉行職業輔導和講座,為學生提供參與政府與企業諮詢項目的機會,在院企合作方面逐漸形成了自身亮點。
運用科技新元素改革商科教育
當談到現在飛速變革的科技帶給商科教育的衝擊時,陳靖涵認為,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商科教育的發展必須適應科技的變革和社會的需求。商學院應及時檢驗並調整現有課程,增加更多與科技相關的元素。“關於數據挖掘、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談論已不罕見,現在的挑戰是如何善用這些技術來改革商科教育,這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勢在必行。”陳靖涵説。
從2020-2021學年開始,澳大工商管理學院建立了一批創新應用型學科,針對本科階段,設立商業情報與數據分析等專業;針對碩士階段,設立數據科學(金融科技)、數據科學(市場分析)等專業,並調整了金融學本科與碩士課程設計、會計學本科與碩士課程設計,以全新的姿態引領科技在金融及財會領域的應用。
培養綜合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
科技更新迭代、時代風雲變幻。只有自我成長性高、綜合能力強,能夠應付各種參數變化的實用型人才才能激流勇進,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學校、乃至社會的長遠發展也基於每一個個體的綜合能力的提升。
“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高等教育的最難之處,也是目前中國高等教育亟待改善的地方。”陳靖涵提到,澳大的校訓“仁義禮智信”,即是對綜合素質的具體內涵的詮釋。對個人發展而言,綜合素質的培養比專業知識更重要。團隊精神、社交能力、逆境商、責任心等均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良好思維的培養以及三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針對此,陳靖涵認為高校教師應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學科知識,還應更多地去了解學生的職業規劃、實習情況,幫助他們培養自我成長意識、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劉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