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曾國藩: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經典

曾國藩在持家方面也有獨到之處,他告誡子孫,“家敗皆因奢”。這與曾國藩出生有着莫大的關係,曾國藩出生在一個世代以耕種為業的普通農民家庭。這樣清苦的家庭生活環境,讓曾國藩從小就對窮苦人民的生活體驗感覺很深,也在他的內心埋下了勤儉節約的幼小種子。
把握好做人的分寸,掌控住做事的尺度, 日積月累,便會在一分一寸之中, 堆積、疊加起人生的高度。故而,為人處世應有分寸和套路。
為人之道在於勤
有人提到曾國藩時,會戲謔道到,“曾國藩是庸人的楷模”。這是因為曾國藩的家世一般,其本人的資質平庸。曾國藩的逆襲人生,沒有爹可拼,沒有才可靠,唯有勤能補拙這一劑苦口良藥而已。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曾連續十七次進京考秀才,但結果都不理想,均以落榜告終。這十七次趕考經歷中,前十次是曾國藩父親獨自完成的,從第十一次開始是同曾國藩一同趕考的。
曾國藩其實天資稟賦也很普通,他參加了科舉考試數次,結果只能説是差強人意,七次才考取秀才,三次才考取進士。
曾國藩和其父親科舉考試的道路漫漫長,而且崎嶇坎坷,但他倆卻始終不放棄,越挫越努力。這説明他們具有勤奮的品質,具有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功夫不負有心人。
曾國藩憑藉自己的鍥而不捨的努力,走上了仕途,還對晚清王朝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也讓自己成為了名留青史的人物。
正如《易傳》所倡導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人總埋怨自己遇人不淑,遇不到人生中的貴人。殊不知,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貴人。只要堅持勤奮不怠,好運自然會降臨。機會也是有偏愛的,它更喜愛有準備的人。
如果天資於自己絕緣的話,不要氣餒,而要繼續努力。勤奮努力的人,終會發現勤勉、勤勞、勤奮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請相信,天道酬勤。
成事之道在於謙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個道理看似簡單,但真正能做到的人不多。但謙虛確實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歷來倍為推崇,所以留下了“滿招損,謙受益”的詞語。
事實上,謙遜的人會常常反思自己的過錯,而驕傲的人卻把時間放在議論他人是非上了。一個人小有成就後,就自我滿足、自我陶醉,傲嬌得不把他人放在眼中,染上驕橫傲慢的惡習後,慢慢會發現身邊的人只會離他越來越遠,這其實是走下坡路的開端。
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謙和待人,學會與人分享。但在原則性問題上,不能過分謙虛與禮讓,要分得清楚驕傲與氣節。氣節是人生操守,對於該堅持一定要堅持,不能以謙虛為藉口,做出無原則的禮讓。
持家之道在儉
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早年叛逆,沾染了不良習氣,後來改過自新,在成家立業後培育了勤儉持家的家風。曾國藩祖父的經歷對曾國藩的影響也很大,他在教育子女時,堅決杜絕子女們養成奢華浪費的行為習慣。
曾國藩一生節儉,就算當上人人羨慕的“大官”,他還是堅持生活清淡,吃穿用度節約。每餐就吃一個葷菜,因而曾國藩被好友們戲稱為“一品宰相”。這個“一品”暗指一個葷菜的意思。
曾國藩穿的布鞋襪子,都是家人動手做的。30歲生日時,曾國藩得了一件青緞馬褂,他十分珍惜,輕易不會拿出來穿,通常就在過節、大型活動時才穿。直到曾國藩去世,這件衣服都跟新的一樣。
在物質富裕的今天,曾國藩提倡的節儉之道也並不過時。有些家長希望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從衣食、到玩具、再到教育。本意是好的,希望用自己的汗水為子女博取一個美好未來。但不能忘了這樣做,可能會事與願違,反而會養成孩子的不良習慣。
孩子在温室中長大,心理會脆弱,適應社會能力差,最終難以成才。反觀曾國藩教育子孫之道,他的家教是成功的,其後代子孫中出現了大量的名望人士,其家族長盛不衰。
奢侈之人猶如打開了人生的潘多拉盒子一樣,會為其所累、為其所害。浪費是罪惡的象徵,奢侈是心靈空虛的表現,節儉才是人的美德。
勤奮、謙虛、節儉這三種美德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勤奮努力的人,懂得天外有天的道理,自然會虛心謙卑,保持謹慎的姿態。勤奮努力的人,是靠自己勞動換取一切,明白物力維艱,自然會養成節儉的習慣。
父母在教育子女,培育家風時,要從曾國藩對子孫的告誡中,汲取、學習精要所在。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而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應把良德及時傳播給孩子,讓孩子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養成良好的品質。
懶惰、傲慢、奢侈,猶如一個魔鬼,只會禍害了一個人和一個家庭。父母在教育子女時,要督促子女遠離這個魔鬼的侵襲。為人只要能時刻保持警醒,時刻保持勤奮、謙遜、節約的良好品行,人生之路定會越來越寬廣,家庭也會越來越興旺。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