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瞭望 | 我與三所新建學校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經典

  建就一定要建最好的學校,做就一定要做最好的教育。為了子孫後代的教育,為了民族的未來,花再多的精力,我們都願意,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文 | 李小軍

  從2018年5月份開始,江蘇省南通市如皋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便了解到:整個高新區的所有學校,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每一個班級的教室裏面都已經開始超出國家規定的班額,教室將會很快出現人滿為患的現象,要求新建一所學校,以緩解教育資源已經出現的不足以及二胎放開以後將會面臨的矛盾。

  黨工委管委會根據教育管理中心的彙報,組織了一次專題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組視察,代表委員們在實地視察之後一致認為,確實有必要儘快新建一所學校,以滿足所有適齡兒童的入學需求。在經過慎重討論後,黨工委管委會將這一任務交給了我,由我這個城市建設中心主任牽頭,迅速組建工作專班,完成這一迫切的任務。

  我和工作組隨即啓動了專題研究,首先在確定究竟是建小學還是初中這個問題上展開討論。原來的想法是建一所中學,把現有的教室全部讓給小學,這樣就能解決所有問題了。也有同志認為建小學更可行,能夠更加快地解決二胎政策放開後入學兒童激增的需求。經過反覆多次的研究之後,工作組的同志意見逐步趨於統一,建小學,建一所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小學,以便讓政府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新學校的學風校風辦學宗旨、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等,通過學生六年的學習與耳濡目染,能夠更加持久更加有效地植入學生幼小的心靈,達到既學習知識又記住家鄉的目的。學生長大以後,無論走到哪裏,都能記住鄉愁,也會更多地回報家鄉。將這樣的討論結果向領導彙報、並向社會公示以後,一致通過。

  方向定下來了,我們與教育局基建科的同志一起,擬定了設計的基本要求,向社會公開招標學校的設計方案。第一輪的總平設計以及概念設計方案出來以後,我們工作組進行了多次論證,感覺方案應該可以了,遂逐級彙報。在這個逐級彙報的過程中,方案也是在繼續不斷地完善,我們自認為是越來越好了。最後一關是市委市政府的聯席會議討論。當設計師彙報完之後,時任的書記建議我們去揚州市的梅嶺小學參觀學習後,再做最後的結論。他説,梅嶺小學是江蘇省委一次現場會的參觀點,那所學校的設計理念更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説實話,當我們多日努力的成果,沒有得到順利通過的時候,我們心底裏的那種失望的情緒,還真不是一時半會兒所能疏解的。主要領導看到了我們的沮喪和泄氣,隨即鼓勵我們,讓我們繼續努力,爭取將來一次性通過。主要領導還説會跟我們一起去學習。

  心裏有情緒不能影響工作。聽到主要領導的鼓勵之後,我們隨即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之中。揚州梅嶺小學之行隨即啓動。親身感受了學校無處不在的教育理念與設計理念的高度融合之後,大家從心底裏服氣了,看到了我們自身的差距。梅嶺小學處處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寓教於樂貫穿整個校園的見縫插針式的佈局,以安全為第一的細節處理,之於我們如醍醐灌頂;校園內學生雨天不用打傘,課間休息與鍛鍊就在教室外四米寬走廊的就近空間;教室內的各種燈、櫥、櫃、台、桌、椅可以滿足學生所有需求;食堂滿足冬夏兩季學生全部吃上熱飯……每到一處的耳目一新的感覺,讓我們發現了自身工作的不足。學習結束以後,大家感到收穫滿滿,均覺不虛此行,表示要推翻原有的設計,重新來過。

  再走一次招標程序,時間雖然拖了,但百年教育的要求,不能趕這幾個月。建就一定要建最好的學校,做就一定要做最好的教育,否則,讓我們後代都享受到最公平的教育資源就會落空,新時代的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理念就不會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這一次的設計單位招標範圍,我們將其擴大到了全國,在眾多的投標單位中,最終蘇州的一家設計院憑着科學的總平佈局、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令人刮目相看的外觀造型、鑲嵌其中的深入人心的古往今來的教育傳説、如皋的人文故事與地方特色貫穿前後、學校的後期管理與維護,處處體現着人文關懷的設計方案,贏得了與會評委的一致好評,並最終得到了各級領導與社會各界的認可。

如皋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顧本華攝

  為了子孫後代的教育,為了民族的未來,花大力氣辦好學校,成為大家的共識。

  我們心目中的一所完美的學校雛形儼然已經呈現。

  在所有的概念方案全部確定以後,我們加快了各項工作的推進。土地徵收與清表、施工圖的設計、內部裝修方案的確定、審價與招標等工作一刻也沒有耽誤,終於在2019年11月8日開工,2021年8月份完成所有工程建設。與此同時,教育局也完成了教師資源的調撥與均衡派遣工作。至此,一所佔地面積115畝,總投資將近5個億的12軌小學——如皋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順利開學。每天看到揹着書包上學的祖國的花朵,我們的心裏甜蜜蜜。

  我也終於圓滿地完成了組織上交給我的第一所學校的建設任務。

  第二所是如皋宋慶齡幼兒園的建設。投資人看到了如皋市幼兒教育的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於是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一所民辦幼兒園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經過集體研究以後,批覆同意,並且確定就建在如皋高新區。

  黨工委管委會把這一任務再次交給了我。雖不需要事無鉅細地參與,但總平設計的把關,城市主次幹道交通的接入,建築風格格調與城市的嵌入度結合度的平衡,建設過程中的安全監管,與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的推進等等,我都做到了全程參與,不推不讓。從2019年5月份開始,到2020年9月份開學,歷時16個月的建設,一所佔地面積近30畝的6軌幼兒園順利建成。該幼兒園的建成,填補瞭如皋乃至於整個南通地區的特色幼兒園建設的空白,滿足了在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以後,逐步富裕起來的人們對子女教育的更高層次的需求。

  第三所學校,是如皋市龍游湖外國語學校的建設。該校是佔地300畝,從幼兒園到高三年級十五年一貫制的學校,是如皋市委市政府引進高校教育資源的規劃手筆。2018年9月份開始,幼兒園招收學生,到現在已經全部投入使用。這所學校,2015年開始規劃時,我還沒有調整到如皋高新區工作,因此我只參與了後半段研究生與專家樓的設計、工程推進、安全監管工作。該校的建成,同樣是新時代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南通地區有一句傳得比較響的話,“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從我參與三所學校的建設來看,政府不惜工不惜本地加強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師資力量的培養,民間資本看好並極具前瞻性地投資教育,家長為了孩子的美好未來全力投入教育,於是便有了南通這個教育之鄉在新時代進一步擴容優質教育資源惠民的新手筆。

  作者,李小軍,現任江蘇省如皋市政協專職常委,曾經在農村基層一線摸爬滾打二十年,任過鎮區黨工委副書記、街道辦事處主任等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