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長的角度看,孩子越大,越放鬆
有些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才是經歷。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人厭倦了應付一天的生活和學習,他們總是充滿抱怨。他們特別願意從放大鏡的角度來看待孩子,關注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一些小事,比如這次考試的分數排名和鋼琴練習少了兩倍這種關注讓孩子們緊張和焦慮,怕被批評做錯了。父母往往認為目光短淺。在書房裏,罵他:你怎麼這麼遲到?我告訴過你多少次了,你還是不能,你為什麼這麼蠢?我肯定我在學校沒聽你的!一連串的責難來了。在生活中,責罵他:你多大了?你只有在年老時才能要求食物。當你長大了,你似乎是健忘的:你會忘記你的樣子。你害怕你的手腳嗎?你小心嗎?即使你做得不好,你也會受到父母的批評嗎?所以,此時的父母——你,應該注意:不要讓自己在上面的姿勢讓孩子覺得遙不可及,記住你也是從出生開始,也從一點點長大,在你的成長經歷中一定有相似的地方,如果你不這樣做,一定有同齡人,你告訴過他什麼樣的孩子?你現在是一個高年級或高年級的妹妹。你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同時,家長要記住,應該和孩子一起戰勝問題,而不是和孩子一起。 無論當年的那個小孩子(你)是怎樣,現在你的孩子是怎樣,那都説個問題:孩子在成長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話説幸福的家庭大都類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千秋。我們是學長,我們是學姐,我們有什麼可以教給我們的孩子?我們怎麼教育孩子?教什麼給孩子?所以,我們需要站對視角,從孩子出生開始,要有規劃,有這個規劃並不是説讓孩子按步就班,孩子是鮮活的,不會如此配合,是提醒大人瞭解每個成長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行為特點,在大的方向不偏離軌道,有目標地引導着孩子往前走。如果大人一旦失去目標,今天聽話了幺兒乖,明天不聽話了要他脱皮,這是大人視角不對,沒有規劃造成的。有可能最壞的結果是:孩子越大越不省心,家長更無能為力,把教育的權威寄託給老師,或者盲目崇尚西式教育自由、尊重,疏不知這種所謂的自由可能會讓孩子越來越偏離軌道,畢竟孩子還是孩子,還不具備足夠的認知能力。一個人的認知一旦出了問題,隨之而來的也許就是天翻地覆。孩子和家庭都將承受莫大的痛苦。 我們(父母)要習慣從長遠的角度看問題,他們習慣拿着望遠鏡看孩子的成長,比如孩子學習的興趣比暫時的成績更重要,願意從經歷過的學長學姐的角度看孩子目前的成長,有遠慮但少近憂。 孩子小時候是我們的,長大後要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所以,父母的視角非常重要,瞭解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的特點也非常重要,這會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希望天下家庭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都是越來越輕鬆,而不是越來越心力交瘁。最後我以龜兔賽跑的故事來結尾,希望引發大家更多的思考。